2004年4月16日,欧美和南非的科学家在《科学》杂志上报告,他们在南非印度洋沿岸一个7.5万年前的“布隆博斯洞穴”(Blombos)附近,也发现了古代人类使用首饰的证据。
在距离“布隆博斯洞穴”12英里的海边,专家们找到了41枚豌豆大小的贝壳,这些贝壳是附近海域软骨动物(Nassarius kraussianus)的外壳。经测定这些贝壳已经有7.5万年的历史。这些贝壳的形状和大小都非常地相似,每颗贝壳的顶端处都有一个小孔,并染有赭红色。很显然,这些贝壳都是经过了特别挑选,并被染上过颜色。在显微镜下观看,这些贝壳的外延和穿孔处都非常光滑,而在它们的表面则有一些在自然的贝壳上完全没有的斑痕。这可能是由穿绳、衣物、或与其他贝壳摩擦所致的。考古学家认为,这是一个有力的证据,证明这个时期的人类已经有意识地在贝壳上穿孔,并把它们穿起来作为项链或手镯来佩戴。
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人类最早用来打扮自己的装饰品是距今约18000年前的北京山顶洞人用玉石、骨牙和贝壳等精心制作成的“串饰”。“串饰”上选择的石仔形状非常规整,而上面的小石珠是用白色石灰岩块打磨而成的,中间钻有小孔;穿孔的牙齿是由齿根的两侧对挖、穿通齿腔而成的。
后来我国的考古人员在浙江河姆渡发现距今大约7000年的新石器时代的大批文物,其中就包含有28种用玉石和莹石等制成的装饰品。
另据考古学家们的考证,我国的先人早在大约5000年前就已经开始用松石、玛瑙、珍珠等珠宝玉石制成串珠、项链和手镯等首饰来佩戴了;而且在制作这些饰品过程中大多使用了譬如切、割、打磨、钻孔等比较专业的工序;这就证明那个时期的人类在饰品制作方面已经具有较高的工艺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