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审美这件事从来盲目。
而率先建立标签的人,才有资格解释它,营造它。
是李安,率先挖掘了汤的笨拙和纯真,一种臻于至善的气质。
然后,还辅以系统化的慢调教——
开拍前封闭补课3个月,学评弹、上海话,走旗袍步,端正各种姿势。
现场拍摄118天,其中114天都是拍汤唯。
在导演强大的个人审美和事无巨细的调教下,新人汤唯,被开发出了一种很多影坛老鸟都没有的高级东西:
情绪美。
是的,穿上旗袍,她沉静如水。
并且很神奇的,这种美在之后的作品中也延续着,慢慢如涟漪般散开。
《晚秋》里的风衣,她穿出了萧瑟感;华丽的貂毛外套,披她身上不见俗艳,只有阅尽千帆的疲惫。
甚至到后来,演员反而成了角色的摹本——
毕赣照着她,写出了《地球最后的夜晚》里那位“慢慢”的女主,万绮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