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会上的糖葫芦。来源/中国近代影像资料库
第二种则是用白糖来制作,有点像如今炒货店里常见的糖炒山楂。这样制作出来的糖葫芦,外表看起来就像落了一层雪一样覆着一层白霜,特别符合冬日的气氛,别有一种美感。
糖炒山楂。摄影/澜澜,来源/图虫创意
不过要论最正宗的糖葫芦,自然还是要用冰糖来制作。冰糖透亮、薄脆,视觉上可以让水果更加鲜艳诱人,味觉上能够调节水果中的酸味,既是饱口福,也是饱眼福。在寒冷的冬日,看见这样一丛红艳艳、亮闪闪的果子从面前经过,谁能忍住不食指大动、跃跃欲试呢?也难怪画家查加伍要将其称为“仙果”了。
卖糖葫芦的小贩。来源/查加伍《江湖百业图续》
在韩国有关糖葫芦的视频中,有人注意到这些糖葫芦摊位上,我们印象中最具代表性的“红果”冰糖葫芦并不常见,而是以各种水果的什锦组合为主。事实上,早在清代,我们的糖葫芦就有了用山药豆、葡萄等瓜果所做的冰糖葫芦。清代杂记《燕京岁时记》中写有:“冰糖葫芦乃用竹签,贯以葡萄、山药豆、海棠果、山里红等物。”即便是我们熟悉的“红果”冰糖葫芦,也不完全都是山楂做的,山里红、海棠果,都可以成为冰糖葫芦的原料。因此,糖葫芦本身就是各种水果组合而成的,完全不存在“水果糖葫芦是韩国的,山楂糖葫芦才是中国的”这种说法。大约是因为山楂的酸与冰糖的甜正合适,红红的颜色也更符合过年、庙会这样的时节和场合,因此我们总是习惯把“冰糖葫芦”理解为山楂葫芦。
为什么韩国人喜欢吃糖葫芦
要想知道为什么糖葫芦能在韩国零食界“大*四方”,首先要了解一下韩国的饮食文化。
韩国位于朝鲜半岛南部,总面积约10.329万平方公里;国土三面环海,纬度大致与我国山东省相同,气候比较湿冷,多山地和丘陵。湿冷的气候,让韩国人对祛除湿气和获取糖分的要求大大提高,也就形成了韩国饮食中最常见的两种口味——甜和辣。而由于国土面积狭小,又多山地,韩国的农产品种类相当受限,很难发展出复杂的菜式。因此,韩国的饮食体系相对单调,基本都是以各种酱料配上碳水,佐一点点泡菜解腻。网络上时常调侃“泡菜是韩国人的本体”,就是这种饮食结构的反映。在主观意愿上,由于受古代禁欲观念的影响,对美食的追求被视为一种荒淫享乐,更加限制了韩国饮食的发展。
本土较为简单的饮食体系,为各种饮食文化的进入大开方便之门。而糖葫芦无疑符合了韩国的饮食需要。韩国饮食中极少出现新鲜的蔬菜和水果,所缺少的营养成分往往通过各种营养补剂补充。而糖葫芦由各种新鲜水果制成,一份糖葫芦的水果用量并不大,在水果卖到天价的韩国,价格相对比较亲民,也比吃补剂要更美味。再加上糖葫芦本身酸甜可口,正好符合韩国喜甜的口味。因此糖葫芦能够在韩国走红,实在不足为奇。
但以上原因都是糖葫芦在韩国流行的自身条件。事实上,韩国糖葫芦的流行,也只是近期才爆发的。据网络关键词统计,2023年6月底到7月初,“糖葫芦”在网络上的搜索量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459%,也就是说,在去年同一时期,糖葫芦并未走进韩国人的视野。综观韩国社会发展,我们不难发现,他们时常有一些短期、快速、集中爆发的社会潮流,比如近年火爆的MBTI人格测试。这是因为韩国本身国土面积较小、人口集中度又很高,大部分年轻群体集中在以首尔为代表的大城市中,再加上互联网的发展和营销,就很容易创造一个爆火的趋势。糖葫芦能够在韩国迅速流行,自然也离不开网络传播的助力。
在韩国网络上,有一类视频非常容易影响年轻群体的饮食取向:吃播视频。它存在的初始作用,是用以解压和减肥节食群体的心理代偿,缓解了压力过大、身材塑造等韩国年轻人中常见焦虑。一种食物在吃播博主的视频中显得非常美味,自然也会吸引观看尝试。而对吃播视频博主而言,他们的工作其实并不完全是自己吃得开心。为了保证视频的观看体验,食物必须有强烈的视觉效果,或是独特的口味。这不正好是糖葫芦所擅长的。由糖包裹的水果块晶莹剔透,部分以糖稀包裹的糖葫芦可以有极富观赏性的拉丝;而以冰糖做外壳的糖葫芦,又可以拥有清脆的咀嚼声,简直是视觉、听觉、味觉的三重享受。如此精准击中吃播博主的需要,糖葫芦在韩国吃播界一路畅通无阻。大量吃播博主的宣传,自然让糖葫芦瞬间霸占韩国年轻人的网络世界了。
除了在吃播界大展拳脚,在另一类韩国热门视频——ASMR视频(指通过制造视、听、触、嗅等感知上的刺激,令人产生的愉悦的独特刺激感的视频,目前网络上的ASMR视频以声音刺激为主)中,糖葫芦居然也能有一席之地。正如前文所说,冰糖葫芦拥有一层薄脆的外壳,食用时会有清脆的咀嚼声。这一类咀嚼声也是ASMR视频中的重要素材。因此,糖葫芦又很快成了ASMR视频的重要道具之一。这进一步促进了糖葫芦在网络上的传播。
凭借吃播和ASMR迅速成为网络热点后,韩国的文娱产业自然无缝跟进。近半年里,许多韩国艺人也进入了糖葫芦的宣传大军。试吃不同品种的糖葫芦、用糖葫芦做ASMR,成为这些艺人进行综艺宣传的常见项目。通过艺人的带动,自然更加促进糖葫芦的流行。
韩国明星在综艺中吃糖葫芦。来源/综艺《做吧 明秀》截图
毫无疑问,糖葫芦在韩国的爆火,既靠它自己的“个人素质”,也离不开外部的推动和驱使。而这些促使糖葫芦流行的外部条件,或多或少都与韩国年轻人高压力的心理状态和生活环境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也希望糖葫芦甜甜的外壳下,能够多少弥补些许韩国年轻人内心的酸涩。
除了糖葫芦,这些美食“结伴出征”
在韩国评论糖葫芦的流行时,我们时常看到一个词与之并列出现:麻辣烫。韩国人还专门为其创造了一个词“麻辣糖(烫)葫芦”,给它俩“组了个cp”,用来描述新一代年轻人的饮食习惯。作为糖葫芦几年就开始“横行”韩国美食界的前辈,麻辣烫早已在韩国火爆多时。辛辣的口味、简易的烹调方式,无一不精准击中韩国人的饮食取向。麻辣烫最早起源于同样湿气较重的川渝地区,由当地船工和纤夫就地取材,发明出一种边吃边涮的食物。这种食物后来分化出两个方向,走上正经席面的,成了如今的川渝火锅;潜入街边小吃、货郎挑担,并由此为了食用方便插上签子、提前煮熟的,就变成了麻辣烫。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川渝地区就流行有这样的顺口溜:“八十年代街边站,电杆脚下烫串串,一口砂锅几样菜,一盘干碟大家蘸。”足见麻辣烫的受欢迎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