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科技日报
导读
一支科学考察探险队,在生死间首次成功徒步穿越四川省黑竹沟核心地带,揭开长期以来悬在黑竹沟的“神秘失踪之谜”“地磁异常之谜”“动植物之谜”等谜题。这既是国内户外探险的重大成果,又是一次成功的科学考察探索,在全国乃至世界探险界都具有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
捆扎攀登绳索、打包帐篷、调试测绘设备、清点电池、把玻璃瓶内的液体倒入塑料瓶,尽可能让行李轻量化……6月底的这天,四川峨边县迎来了一支科学探险考察队,正在紧锣密鼓为接下来的罗索依达峡谷穿越做准备。
“队长,抱歉!我媳妇从网上查到一些关于黑竹沟的可怕信息,很是担心,不让我去,另外家里的孩子还小。下次再有机会跟你一起出征吧。”此次科学探险考察队队长、四川旅游学院教授、著名极限探险家刘勇的手机上弹出一名队员退出的信息。
这突发情况让刘勇心里一沉。
他们面对的是神秘之地黑竹沟,地势雄险、景观壮阔。传说里无论是人还是牲口,只要靠近沟内一个叫石门关的地方,都有去无回。
黑竹沟位于北纬30°,这条纬线,充满了太多的谜题:传说中的大西洲沉没处、令人费解的埃及金字塔及狮身人面像、成为神秘失踪事件代名词的百慕大……同样位于北纬30°的黑竹沟被誉为“中国百慕大”,其核心区罗索伊达峡谷,有一条长达60公里的地磁异常带。
黑竹沟内发生的诡异事件,是否也与这条神秘纬线有关?屡屡吃人的石门关,究竟有怎样的魔力?走进去的人几乎无人生还,与地磁异常是否有关?
这片原始景象上空“盘旋”着神秘莫测、令人生畏的传说,让前往黑竹沟探险的人一直心存忐忑。然而,黑竹沟需要发展,首先就要揭开地磁核心带之谜。政府、景区、探险界、科学界都迫切想探明罗索依达核心区的奥秘。
此次探险队的阵容强大,整个顾问专家团有28人,包括极限探险家、地质专家、动植物专家、极限摄影师、测绘专家、定向越野冠军、职业登山运动员等。实地入沟核心探险团队,由刘勇担任队长,其他几位队员也是国内探险界身经百战的人物,还有5位当地经验丰富的彝族猎户做向导协作。
面对有人临时退出的情况,为了不给整个探险科考队造成压力,刘勇马上把这名队员原本负责的安全、户外测量及拍摄的任务重新调整分配,自己承担起拍摄工作。穿越行程预计四五天,但整个团队准备了一周的物资和各种装备,每个队员的背包重达30—40公斤。
6月21日至24日,科学考察探险队徒步穿越罗索依达峡谷,首探黑竹沟地磁异常带的核心线路,打破了神秘“死亡之谷”的魔咒。
视频作者:强介,刘勇拍摄
1 在未知行程中解开“动植物之谜”
“大概在上世纪90年代初,我就关注黑竹沟。罗索依达这条路线此前无人穿越,颇为神秘。”8月中旬,刘勇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说,前期地方政府和景区管理方数次接触其团队,希望他们去探险科考、破解谜团,“我比较慎重,团队在科考探险前期做了大量技术准备,以科学态度精心的准备,不敢丝毫怠慢和掉以轻心。”
今年3月,黑竹沟探险立项,邀来地质测绘、生命科学、户外影像、山地灾害、极限探险等各领域的专家组成顾问团,前后四次前往黑竹沟景区深入调研,查阅大量历史、人文、水文和气象资料,组织多次讨论和座谈。
在与曾参与过探险的老专家、当地猎人和采药者数次深入交谈后,专家团搜集了大量一手资料。经过严格缜密的综合评估,专家团确定在6月20日左右,将有约5天好天气的窗口,于是紧急启程进入黑竹沟最为神秘的地磁异常带进行探险。
6月21日是探险队入沟的第一天。一踏入悠长深邃的山林,探险队员耳畔是满山雀跃的鸟叫声,沿途古木参天、山谷奇特、浓雾弥漫.……夏天的黑竹沟被原始森林覆盖,景色壮丽震撼,相机随手一拍即为大片。
走着走着,逐渐地势起伏平缓,一大片空旷的高山草甸尽收眼底,这里大到足以举行万人盛会。
资料显示,黑竹沟犹如动植物的绿色天然基因库。这里地形独特,受人类干扰极少,许多古老植物得以保存下来,也给这里的植物繁衍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据说,这块土地上有很多野生动物,其中不乏世界稀有动物。有一种黑白相间,花纹成条状的大熊猫和另一种黑白相间呈圆状花纹的花熊猫更是稀有中之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