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解开这里的动植物之谜,科考队在领略高低落差达3000米的山峰、纵横交错的沟壑的同时,对一路所见到的垂直分布的植被,阶层分明的动植物世界尽可能地一一拍摄记录。
“这是什么?”刘勇发现一种绿色植物,枝叶叉开,根茎颀长,好奇地问身旁的向导。
“这是重楼,一种可入药的药材。”一位常采药的老乡告诉他。
刘勇马上对重楼进行拍摄,采下标本做详细记录。路途中,花类物种众多,如佛甲草杜鹃花、类野升麻、唐松草、蔷薇、马先蒿、一把伞南星、杓兰、碎米荠等,很多具有较好的观赏性,当然还有许多可食用的药材,比如野生灵芝。
队员们还见到了有“植物界大熊猫”之称的珙桐,以及不寻常的高大珍稀树种乔木杜鹃。
当森林深处的木栈道路段结束,队员们到达既定的露营地荣宏德草甸,仪器显示海拔3280米,行程约4公里,徒步时长约3小时,爬高量371米。看似平整的荣宏德草甸远非想象中平静,而且间或会有野生动物出没。队员们兴奋的是,沿途他们还发现了新鲜的野生大熊猫粪便。
第一天也不是没有麻烦,在野外探险,队员们将随身的水喝完,习惯就地寻找水源,但当天雨过之后,草原里形成的积水大坑满是污水,于是,很多队员临到第二天早上出发都没怎么饮水。
关于黑竹沟的神秘传说让接下来的行程充满未知……
2 在陡峭悬崖战胜恐惧脱离困境
“1950年,西昌战役国民党胡宗南一支残余部队30余人穿越黑竹沟,只有一个人生还,据说是你父亲救的?”行进之中,科考队员将听到的一些当地传说,找同行向导唠嗑求证。
“是的。小时候听父亲说,他当年救出的是一位参谋长,身上背着粮食。”科考队的一位当地向导说。
关于黑竹沟,当地流传着“猎户入内无踪影,壮士一去不复返”的说法。
“那些传说是真的吗?”队员们进一步询问。自1951年至今,川南林业局、四川省林业厅勘探队,解放军测绘队、户外探险队和彝族同胞多次在黑竹沟遇险,多人死伤和失踪。
探险队员背着沉重的背包。刘勇 摄
听过那么多扑朔迷离的传说,多年从事极限探险、曾去过南北极,喜马拉雅山脉等地区的刘勇表示:“作为队长,我要表现出十足的信心,如果在队员面前显示出一丝恐惧,会影响到他们的信心,所以这么多年来只要是我带队,就让他们在心理上感到平稳。”
就在穿越峡谷的第二天,临近宿营时,一丝恐惧涌上刘勇心头。
当日下午,科考队走到一个叫作绝壁沟的地方,发现没路了。但见一道瀑布倾泻而下,是一路遇到的最高最大的瀑布。其两侧有被冲刷出来的绝壁,非常陡峭湿滑,几乎无法爬下去,而左右两侧的高大山崖,也很难翻过去。
可以想见,大抵前人可知的探险也许就止步于此。据一位黑竹沟景区相关负责人介绍,黑竹沟植被茂密,地形险要,已开发面积不到十分之一,未开发的地方,尤其是石门关一带,有很多暗河或者悬崖。
刘勇与队员在分析研判穿越路线。刘勇 供图
找路!刘勇带着一个队员爬到瀑布上面一点探路,水流在耳边轰隆隆鸣响。人若顺瀑布向下走,能否承受水势落差产生的压力,以及水流的湍急?望着湿滑的瀑布侧沟,刘勇倒是有了一些主意。
但向导对从绝壁下降没有信心,便扔下行李,翻山去寻找新路。他们下午5点出发,直到晚上8点多才全身湿透地回到驻扎营地。向导领队、老猎人曲目达尔说:“这一路湿滑,我们过河穿林,走了很多地方,都没有可行之路。”
“我认为顺着这里下降到谷底,有一定可行性。”经过考虑,刘勇把这个最终决定告诉全队。不过随行的当地人不会绳索下降技术。于是,他开始做当地向导的工作,并规划安排全队如何下降,谁下降、谁空身、谁吊包等。
“当时,随行的老百姓听了我的初步决定之后,马上劝我们走另外一条路,即绕路两天翻山走611林场。然而,如果没有走罗索依达之路,相当于这次探险失败。我当时没有明确表态,而是说先宿营,明天再看看地形做决定。”刘勇说。
那晚,刘勇辗转反侧,如果出任何状况,后果将不堪设想。特别是向导没有掌握用绳索下降的技能,再加上队员身上还背着很多东西,如摄像机、无人机、食物……
户外专家、擅长绳索攀岩的队员龚剑说,使用绳索攀岩可是需要“技术 经验”的活儿,要在陡峭悬壁上找到锚点,把绳索挂在上面,保证在湿滑的地方可以安全下降,最后一名队员还需要回收绳索,核心的5名队员都是在这方面有多年研究和实战的。
队员使用绳索技术从湿滑悬崖上缓缓下滑。刘勇 供图
最终,运用熟练的户外技能,队员们从垂直高差达120米的湿滑悬崖上,使用绳索技术缓缓下滑。核心队员在绳索的前后把控,把向导放在队伍中间。相互协作,不停地下降、横切、再下降,一行人花了将近3个小时,抵达瀑布谷底。当队员向上回望瀑布,难以相信就这样从绝壁上下来了。
然而,进入谷底后,穿行在深而窄的峡谷中,两侧仍是陡峭绝壁,完全没有任何道路,一个紧接一个的大小瀑布,所有人不停地涉水过河、上下攀爬、翻越密林大山。
3 实地取证解开“地磁异常之谜”
十几年前,一个著名的科普节目在黑竹沟拍摄系列节目。摄制组精心挑选4只品种优良的信鸽到沟口景区放飞,而这4只从未迷过路的信鸽,却再也没有飞回来。
有一年,川南林业局工作人员到沟内勘测,下午6点多,突遇林间弥漫大雾,工作人员只能靠着指南针前行。然而,走来走去,却发现一直在一个地方打转,因为随身携带的七八个指南针,同时失灵了。
在2014年之前,成都理工大学教授李才明来到黑竹沟沟口,在这里,子午测定仪上的数值显示为49300纳特,属于理论上的正常范围。
继续往里走,依旧未见异常。然而,当进入石门关后,怪事发生了。
在GPS的指引下,往南走了两公里会发现,子午测量仪上的数值显示为49500纳特。在北半球,越往南走,离赤道越近,磁场应该越弱,怎么这里却反过来了呢?黑竹沟存在地磁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