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要出演的是四大名著,而且还是“水浒人气王”,就像被馅饼砸中了一样太不现实了。
在他爱人唐歌的鼓励下,丁海峰的眼里又有了光,决心前往剧组一试。
然而当丁海峰接过副导演康洪雷的试戏纸条后,年轻又缺少表演经验的他,不仅“手忙脚乱”还没有表现出一丁点武松该有的气质。
众人不禁咂嘴皱眉,唯独导演张绍林笑而不语。
张绍林安排丁海峰住下,并嘱咐他第二天就跟组练身材,但接下来发生的事差点让丁海峰崩溃。
“我正举杠铃的时候,一抬眼看到窗外,又一个‘武松’来了,第二天又来一个。后来我绷不住了,就去找了导演,导演笑呵呵地看着我说,那你就回去吧,回去拿点衣服,赶快赶过来。我一听这有门啊。”
彼时的丁海峰还很青涩,但他的眉宇间却有股英雄气,略带愁苦之感,不但符合武松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豪迈之气,也符合兄长被害而走上复仇之路的痛苦经历这一设定。
再加上他一米八二的个头,以及没日没夜练出的一身腱子肉,在导演张绍林的调教下,丁海峰将打虎武二郎演活了。
从景阳冈打虎,到斗*西门庆,再到醉打蒋门神,以及之后的大闹飞云浦、血洗鸳鸯楼,丁海峰用拳与刀,彻底了断了武家二郎的“人间烟火味”。
在血与火的淬炼中,那个青涩的打虎英雄,终于蜕变成了铁石心肠的行者武松。
丁海峰用堪称艺术的表演证明,导演张绍林没有看错人。而这个角色,也彻底为丁海峰打开了演艺之门。
一部《水浒传》,一个宋江,带走了李雪健多年攒下的好人缘,而这个结果,正是李雪健当年早就“预见”了的。
但令人尊敬的是,这位艺术家却没有为了迎合观众的口味而妥协,选择尊重原著,尊重艺术。
“不管他是英雄、狗熊,不管他是什么人物,我们的民族几千年,就这么走下来的。”
借用田连元老师的话说就是,《水浒传》直到今天还没有衰落,充分说明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而这也恰恰是《水浒传》能作为名著流传600多年的魅力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