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甘岭》于1956年12月1日上映,还原了1952年10月14日至11月25日的上甘岭战役之残酷与壮烈。在激烈的战斗间歇,狭窄的地下坑道内,志愿军卫生员唱起了《我的祖国》这首歌,鏖战多日、伤痕累累的志愿军战士们,在歌声中昂起头来。歌还没唱完,美军的炮火就停了,志愿军们齐刷刷站了起来——又要冲锋了。
这首歌的词作者是乔羽,曲作者刘炽,首唱者是郭兰英。
1956年,电影《上甘岭》的摄制接近尾声。他问导演沙蒙:“对歌词有什么要求?”沙蒙说:“只希望将来片子没人看了,而歌却能流传下来。”乔羽陷入了沉思。
这是他写过的一千多首歌中最犯难、压力最大的一首。苦“憋”十几天后,他终于思如泉涌,一口气写下了三段歌词。他把稿子交给沙蒙,沙导演反复看了十几分钟,一语不发,最后大声说了一句:“行,就它了!”

《我的祖国》的词作者乔羽
你知道吗?
歌曲开头第一句
“一条大河波浪宽”
背后其实有段这样的故事:
“
沙导拿着稿子,问乔羽,为什么不写成“万里长江波浪宽”,这不更有气势吗?
乔羽想了想说,对大多数人来说,“祖国”并不是一个抽象概念,在这个词背后永远是记忆中家乡门前的那条河,一望无际的田野,辛勤劳作的亲人,而河上发生的事情与生命息息相关,寄托着一方百姓的喜怒哀乐。如果开头用“万里长江”,那么就会失去很多很多的人,在长江边上住的人毕竟是少数啊。
沙导听后,连声说:“对,对,就‘一条大河’!就‘一条大河’!”
”
唱哭了一代又一代的听众

《我的祖国》这首歌从解放前唱到解放后,
足足影响了几代人。
激发几代热血男儿,
唱哭多少英雄儿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