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
<<·——演唱的艺术处理与表现——·>>
一首作品要想演绎得精彩,不仅需要对音乐结构和音乐特色来做分析,而且还需对演唱进行艺术处理与表现。
吐字咬字拿捏到位对于中国作品的咬字吐字,要符合中国人的审美习惯,做到字正腔圆。针对这首歌,如在唱第一句“桃花,桃花,那一树的嫣红像是春说的一句话”时,咬字要自然,字头不能咬太紧,要像说话一样,慢慢引出,不吵不闹,像是不愿去打破眼前的宁静一般。

接下来的“朵朵露凝的娇艳是一些玲珑的字眼”中“朵朵”在中音区,此时切记嘴巴不能乱动,不能唱得太撑太满,要留一些余地,以防紧接着的旋律大跳会让声音出现挤和卡的情况。
除了旋律大跳的情况,还要注意每句话结束的长音,咬字不能太松,防止吐字不清;也不能咬字太紧,防止声音尖锐。

好的声音需要深而有控制的气息支撑。《一首桃花》中的宣叙部分,婉约细腻,演唱者需要绵延不断的气息来演绎,以此来保证乐曲的流动性。演唱要连贯,不可以随意换气,也不可一张口就把气用完。
如在乐句“一瓣瓣的光致又是些柔的匀的吐息,含着笑”中,即使出现了休止符,也要做到声断气不断,切记在“吐息”后不换气,憋着一口气把“含着笑”唱完再换。

在咏叹部分中出现了全曲的最高音,一个小节的间奏把歌曲推向了高潮,“看,那一颤动在微风里”,这时的气息就要更深,在原有的基础上更为流动,特别是唱“看”的时候,气息不可全部释放出来,而是有控制的由弱渐强,显现出婉约的气质。
唱到“一撇,一撇”时,就接近了全曲尾声,要控制好气息,做一渐慢渐弱的处理,这样显得更有层次,也更能表达意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