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是歌唱的灵魂,演唱时掌握好歌曲的情感,就更具艺术感染力。在民族声乐艺术中,“情”“气”“字”“腔”“韵”“味”“形”是构成歌唱艺术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而“情”则是起着主导和统帅作用的因素。
带着感情歌唱,把声、情、意境融合在一起,就会给人留下过耳不忘的深刻印象。如唱“颤动在微风里”时,仿佛自己的心也跟着颤动,微风轻柔的拂过脸庞,一切都是自己内心的坦白。

“她又留下,淡淡的,在三月的薄唇边”,诗词中的“她”,是对自己的真实写照,不做作。“一撇,一撇,一撇多情的痕迹”,这是歌曲的结束句,也刻画出了林徽因含蓄内敛的性格,演唱时气息不可以松掉,声音位置也不可以随音高的减低而降低,要保持一致。
在渐慢渐弱的旋律中,用轻飘的头声表现出林徽因理性战胜情感、怅然若失的复杂心态,演唱不能破坏了整曲的意境。

作为一个成功的歌者,不仅需要“情”和“声”的兼顾,而且还需要外在的表演来呼应。俗话说:“情生于内而表现于外。”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是表演的两个主要要素,面部表情不仅是技巧的需要,更是情感传达的载体。
表演者的面部表情、肢体语言可以使歌曲的演绎达到出神入化、尽善尽美的境界。《一首桃花》刻画出女主人公林徽因这位三十年代的知识女性形象,意境优美,眼神中流露出来的是对桃花的凝视。

其所有的表情、神态及内在情感在表现时,都应始终体现出含蓄、理性却又复杂的一种内敛性格,更要体现出她的修养及文化内涵。
<<·——结语——·>>
《一首桃花》这首优秀的声乐作品,由于采用著名诗词创作而成,艺术性极强,所以歌唱者在演绎作品时,既需要较高的演唱能力和深厚的艺术修养,同时还需要较深的文学修养和深厚的文学功底,理解诗词的寓意、诗词的韵律,并了解林徽因的生平事迹,揣摩其性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