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华》讲述了 20 世纪七八十年代,某文工团中一群风华正茂的男女青年,他们经历了人生中青春的美好、 理想的飞扬、爱情的萌发、战争的洗礼、时代的变迁等种种 人生境遇。
那些曾经神采飞扬的少男少女们,留下了一曲婉转悠扬的曲调,但是也带着一丝哀伤,并不是每一个青春都是美好的。
也许这就是生活,生活不仅仅是诗情画意,还有苦涩和辛酸。
小说以萧穗子为叙述主角,她虽然是一个冷静的旁观者,可同时又是剧中一个不可或缺的人物,更是一个形象饱满和生动的人物。
也许在我们的生活中不免有刘峰似的人物,默默地做着好事,大家总会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想起了他,也会有何小曼那样,永远被忽视,被排挤的“异类”,当然也有那种出身好,天然带着优越感的郝淑雯,以及靠着卖萌和发嗲来得到男生爱慕的林丁丁。
然而更多的是像萧穗子那样的人,心存善良却会顺应现实,有时不得不随波逐流。所以我们虽然会对刘峰的好感慨唏嘘,对小曼的身世感到遗憾,但是我们更喜欢萧穗子,普通又自带光环。

在文工团中,萧穗子是一个普通的女孩子,她出生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那时候她的父亲从劳动改造的水库直接被借调到北京电影厂。
她父亲托刘峰带回来的是体积最可观的一个包裹,是一个印有北京友谊商店店标的双料大塑料袋,那样的华美让它盛装的无论什么都华美了。
得知父亲再也不用工资被冻结每月领十二元生活费了,而是在北京的电影厂里上班,还可以给女儿捎得起华侨商店买的东西。
萧穗子的心中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开心,不,是一种扬眉吐气的自豪和满足感。
然而她和郝淑雯比起来,依然是黯然失色,人家可是空军首长的女儿,所以,在郝的面前,萧穗子总会不经意地露出胆怯和笨拙的一面。

而面对刘峰,一个几乎完美、没有缺点的人面前,她又会感到一种带有嫉妒的焦虑。因为她觉得:人得有点儿人性,之所以为人,总得有点儿人的臭德行。
尽管萧穗子在一次打靶过程中,犯了错差点酿成大祸,是刘峰当机立断帮她解围。可是后来,当刘峰因为“触摸事件”被批斗时,她既没有像郝淑雯那样站出来揭发,也没有像何小曼那般勇敢地跑去为刘峰送别,她只是默默地站在了一旁。
内衣事件,何小曼遭到郝淑雯等人的围攻指责,她也是默默地在一旁。
她比郝淑雯,林丁丁她们有更正确的是非观,但是却因为要明哲保身,不得不保持沉默,她明白得罪了乌合之众,就会变成第二个何小曼,被当作集体中的异类。
在文工团中,萧穗子的出身一般,她无法像郝淑雯那样可以凭借着自己的家世,可以傲视一切,在这个小集团中指点江山,并且不客气地笑纳所有人的殷勤。
而林丁丁则凭借着她天生的柔弱感和娇气,令人我见犹怜,从而享受到了别人没有的优待。
萧穗子无法达到郝的境地,但也不屑于像林丁丁那般,所以只好用沉默来武装自己,虽然有时会在良心上感到有所愧疚,也是不得已的为之。

事后,她又会私底下悄悄帮助小曼,她既同情刘峰和小曼这种坠落社会底层的人,却又不想得罪拥有话语权的郝淑雯等人,让自己陷入被孤立的境地。
所以,她的善良是有限度的,是在保护好自己的前提下,给予有限的善意,而刘峰却是毫无私心,也没有任何限度地付出自己的善意,这才是真正伟大的善良,也是大多数人无法达到的高度,同时他自己也为此付出了代价。
多年后,当众人得知林丁丁要嫁到国外去了,其他人都是羡慕中带着一丝嘲讽,
“又傍上有钱人了,命真好,手段真高......”
萧穗子却有点难过地说:
“为什么你们都要走?”
在文工团的那群女孩子中,何小曼因为对那里的人和事感到失望,于是装病被转到了战地医院,郝淑雯虽然在那里过得恣意快乐,却一点也不留恋,林丁丁则一心想着能钓个金龟婿,对于这个地方却没有多少感情。
而萧穗子对于这个度过整个青春年华的地方,有着与众不同的情感,也许她是那群人中间最感性的人了。
可见,萧穗子是一个内敛的人,她表面上似乎对什么都是漠然处之,其实这只不过是为了保护自己的一种无奈之举。其实,内心中她比其他人更有爱和温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