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闫主任培养的儿子,虽然成绩优秀,考上北大,却因为大二的一场考试不及格,选择了跳楼自*,最后精神失常。
我们不得不说,邓超的教育方式是理想的,我们期待的。
但现实生活中,作为父母,我们也必须要为孩子的分数负责,为孩子考上清华北大而努力。
所以,我们对邓超的电影嗤之以鼻,如果不是像邓超孙俪那般有钱,我们又怎么可能放下工作,陪着孩子四处旅游,还能确保孩子一路高中?
但,这就是问题所在,其实教育方式并不在于是否带孩子出去旅游,而在于为人父母,是否可以引导出孩子心中的光。
很多父母,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的人生目标是什么?
读书是为了考大学,找一份好工作,然后结婚生子,再把孩子培养成好学生,考上好大学,结婚生子,循环往复。
可,这就是我们期待的人生吗?
作为父母,如果我们没有办法脱离社会的应试教育,那么是不是还可以在应试教育之下,为孩子专门折腾一条路,像邓超一样告诉孩子:清华北大只是过程,找到你喜欢的才是目标。
愿意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更重要的是,帮助孩子找到愿意一生为之奋斗的方向。
当马飞爬上山顶,欣赏着天空呼啸而过的飞机群时,他的眼里真的有光。或许这就是他坚定自己要当飞行员的萌芽,那时候,他初一,已经坚定了自己的梦想。
那么,我们什么时候帮助孩子找到他的梦想呢?
思考三:没有完美的教育,也教不出完美的孩子
剧情有一幕,挺让人伤感。
马飞被选拔为航天员时,邓超正因为自己被冤枉的事情上诉寻平反,马飞求他放弃。
邓超黯然神伤,说自己的教育失败。
所有的观众都恨铁不成钢:“你看,你为儿子付出那么多,可结果,到关键时刻,儿子还不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抛弃父亲的心情于不顾?”
另外一个导演俞白眉做了解释:“如果我现在只有20岁,我不会这么拍,但我现在40岁了,我明白了,再完美的教育,也不能保证你教出来的孩子不犯错,成年后的我们,都曾不同程度,无意地伤害过父母。但是,第一了不起的,是父亲总会原谅我们,第二了不起的,是好的家庭教育让人学会道歉。”
邓超饰演的父亲,曾对马飞说:“对不起,我是第一次当爸爸。”
而马飞在经历灾难,回到地球时,向爸爸道歉:“对不起,我是第一次当儿子。”
电影的结尾,马飞获得中国荣誉的勋章,而爸爸的冤案也终于平凡,父子俩和解了,邓超对马飞的教育成功了。这样的结局真的让人潸然泪下。
很多时候,我们对别人总是有着完美的苛求,我们期待有完美父母,对我们小心翼翼呵护,稍有一点不顺,就指责原生家庭带给我们的痛苦;
同样,当我们成为父母,又期待有一份育儿宝典,可以帮助我们规避掉所有问题,把孩子培养成完美的孩子,听话懂事孝顺读书棒,人生一帆风顺。
但怎么可能?天下没有完美的父母,也没有完美的教育。
就如俞白眉所说,不管孩子做错什么,父母总是能原谅;不管谁对谁错,总是有家人能道歉,一家人才能在这些争吵矛盾原谅中,获得更加根深蒂固的缘分。
邓超在电影里扮演的父亲,真的是一个百分之百完美的父亲。
我们生活中有吗?我不知道。包括邓超自己也说,那是他奋斗的目标。
但我想,这部电影对于父母的意义,并不在于只是呼吁让父亲承担更多的责任,而是让全天下的父母,都意识到,在培养孩子方面,到底什么样的教育才是真正适合孩子的?
邓超说,银河补习班是全世界最好的补习班。
我不知道世界上最好的补习班在哪里,但是我知道,少年强,则中国强。
而家庭教育强,少年才有机会强。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