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记忆承载,方能阅读正文《有些经济话题,再拖下去,可能就来不及了》
有读者看了《你给这个市场,放出了一个什么信号?》之后,问了我一个问题。
这样的向外部释放信号的方式,或者说预期管理他人的方式,岂不是等同于给自己戴上了一个面具?
面具这东西,戴久了,可就摘不下来了,会不会有副作用?导致即便有一天,你功成名就,再也无法找回初心,找回真心,找回本心?
问题很好,我告诉你答案,之所以有这样的担心,是你还不够虚伪。
我们讲,岳不群是伪君子,为什么?因为他虚伪么?不,因为他还不够虚伪。
想得通这句话么?
不是虚伪错了,是虚伪的还不够,还欠火候。
人虚伪得不够,就叫伪君子,因为面具下面还有另一张脸。
人虚伪到位了,那就是真君子,因为面具已经和脸长成一体,再也摘不下来了。
换句话说,如果你只是打算通过预期管理忽悠一下别人,你早晚会遭到反噬。
君以此兴,必以此衰。
但如果你像我以前讲过的那句话,不回来了,永远不回来了。
那就不存在反噬。
因为你就没打算戴面具,你只是像哪咤一样,把过去的皮骨肉全削了,重塑金身。
重塑后的那个,才是你。
我曾经在和自己的儿子对话的时候,跟他讲过,人不要有三气,不要有下列三种气质。
贵气,傲气,娇气。
这是我四十多年一路走来,在身边发现很多人,都陷入过的坑。
我小时候生活的那个大院,是干休所的子女家属院,那里的孩子,往上推两代,总有至少一个老人,是高干。
我观察这些孩子和他们的爸妈,也就是高干子女那一代人,发现超过8成的人身上有一种气质。
贵气。
贵气的本质是什么?
是心心念念,放不下自己的出身。
他们都觉得自己家里谁谁谁,曾经在历史上多多少少留下了一点痕迹。
后来,我去某所名校读书,发现那所学校的学生身上超过9成都有一种气质。
傲气。
傲气的本质是什么?
是心心念念,放不下自己的才华。
他们觉得自己无论走到哪里,都会被别人吹捧成天才,才子,别人家的孩子。
再后来,我做了商人,认识了很多商人。
我发现,一代本人还好,但是一代本人的家属,或者某些不成器的二代,往往身上有一种娇气。
娇气的意思是说,他生怕人家觉得他没钱,或者,生怕吃了什么,用了什么,是配不上自己收入的。
这一点,违背了那句话,享得了富贵,挨得了苦。
你去看那些顶流企业家,任总,人家可以自己排队打饭,自己排队坐出租,马斯克,可以睡在办公室里。
我见过很多大老板,如果你不认识他,多半会把他当作他的集团下面最普通的一个员工。
因为他穿的,吃的,用的,和他所有员工里面薪水最低的那个人,几乎没啥区别。
古龙曾经写过一本小说,具体哪本我忘了,年轻时读过。
大体上说,有两个帮会,一个帮会的帮主,你一眼就能看出来他是帮主。他和手下的打扮完全不同,高高在上。
另一个帮会的帮主,他跟200个小弟一起出场,你都不知道谁才是老大。
他吃的,用的,穿的,和小弟们没有任何区别。
所以高手见到后者,瞳孔一缩,为什么?
这是个人物啊。
他这么个搞法,他的队伍的战斗力,可想而知。
你想一想,近代最能指挥的,是美龄宫里说优势在我的那位么?
当然不是。
是那个人,他,坐在黄土坡上,吃着小米饭,胳膊肘上还有补丁,和老乡们谈笑风生。
人要有出息,就不要有三气。贵气,傲气,娇气。
这是我走过半生,领悟出的一点点肤浅的看法,曾经教给我儿子,今天有人问起,分享给大家。
不要有贵气,很容易理解,我打小就理解了。
道理非常简单,就一句话。
靠天靠地靠父母,不算是好汉。
都不是你自己挣来的,怎么反倒成了你的心魔呢?
到了第二个阶段,理解起来就不是很容易了。
当时我已经发现,校友里面很多人实际上是受害于这种才气的。
你是个人才,这是优势,可是你自己觉得自己是个人才,这就是个劣势了。
因为你实际上增加了自己的沟通成本。
本来我和你可以上来就论事,你每次都非要我先给你戴个高帽子,你是才子,你是学霸,且不说我怎么看待你,这么做难道不浪费时间么?
事实上,这么做,只会让人看低你。
一个人越是在乎什么,说明你也就这点东西了呀,否则干嘛要敝帚自珍呢?
亚历山大大帝,会不会回回强调自己是亚里士多德的弟子?
需要强调么,你想想看。到底是谁以谁为荣。
如果你不咋地,你才会以学校为荣,如果你很咋的,应该是学校以你为荣。
所以我很早年就意识到,傲气不去掉,会限制发展。
人这辈子,得到的最好的评价是什么?
是我以为你会那样,结果你没有。
我以为你身上有贵气,结果你没有;我以为你身上有傲气,结果你没有。
这就是最高评价,因为这个评价说明你有效地管理了他人预期。
人这辈子,做一千件好事,都不如一次反转来的效果好,这就叫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他成天做好事未必能成佛,你一个盗贼,只要放下屠刀,立刻就被大家记住了。
这就叫反转效果,这就叫预期管理。
我以为你有,结果你没有。
第三件事情,我到快30了,才明白。
从那天开始之后的十几年,我吃最简单的食物,穿最朴素的衣服,开最普通的车。
以至于身边不知道的,还以为我不是商人,是政客呢。
我发现一个很简单的道理。
一个人的预期成就,从你立志的那一刻起,其实就已经受到影响了。
这就叫求上得其中,求中得其下,求下无可得。
你不赚钱则已,你一旦赚钱,就会面临一个问题,至少,你要向你的员工解释一个问题。
愿景是什么,俗称为了什么赚钱。
是为了年底给兄弟们换个新嫂子,还是为了员工们加班很辛苦,老板开路虎?
这是一个你无法回避的话题。
做老板,你又不可能不赚钱,你不可能把钱平分的,真要是公司100个人,每个人持股1%,明天就得解散。
家有千口,主事一人,在商品社会中,你不控股就无法控局,可是你要控局,就必然面临前面那个问题。
所以最好的办法是什么?
脱离低级趣味。
你现在明白为啥古龙小说中,第二个帮主,是个人物了。
你只有这么做,做到兄弟们都信服你,才能力出一孔,人心齐,泰山移。
十多年前,韩国作家崔仁浩写了一本小说,后来拍成电视剧,在大陆非常流行。
叫《商道》。
主人公林尚沃经商一生,留下了一句话,财上平如水,人中直似衡。
他怎么从一个小学徒做到韩国第一大商人,因为他理解了,商道,即人道。
钱,就像水。
更高效地利用水去灌溉,发挥水的作用,这叫水利。
更高效地利用钱去推动商业运作,这叫商道。
林尚沃晚年,曾经做学徒时的上司,后来跟他混的小弟,一直在他身边,不解的问他,你把钱都散了,那当初又为什么要赚它呢?
林尚沃讲,我赚过钱么?没有,从头到尾,我赚的,是人心。
我年轻的时候,精力充沛,我管钱,钱的效率更高,于是钱,纷纷聚拢在我这里。
现在我衰老了,我找不到,像我年轻时那样,能管理大资金的人,因此才把它们散掉,散给那些更能发挥效率的一个个的小商团。
从头到尾,我们是人,人生是有限的,我们什么也无法占有,我们只是,来过,活过。
我年轻时,财之所以来找我,钱之所以追着我跑,是因为我有才。我年老之后,之所以把财散掉,是因为我有德。
我一生都在忙碌着经营钱这种工具,没有吃过比你们更好的,用过比你们更好的,是因为我愿意为了这个世界,发挥自己的才德。
所以我死后,你们才会记住我。
那你说我赚的是什么?
不正是人心么?
这就是《商道》里面林尚沃的归宿,也是他的人生哲学。
我当年第一次看的时候,就在想,林尚沃因何成功?
只是个人才能么?
不,是因为大家服他。
大家服他,大家的才能才会叠加在他身上,进而产生传奇。
李鸿章讲权力,权力最大的效果不是任性,而是克制。
权柄在手,*心自起,我以为你会动用,但是你没有,这就叫把人性,拿捏得淋漓尽致。
诛人有什么难,收心才难。否则也不会有七擒孟获的故事。
你再强大,哪怕你是10,他是1,那你也就10到头了。他不服你,他的1是他的,不会给你的。
他的心归了你,他的1也就归了你,现在你11了。
这是量变么?不,这是质变。
你能到11,就能到12,就能到无穷。
为学日益,是说你总想给自己加点什么,为道日损,是说你要减点什么。
减点什么呢?减去你身上的贵气,傲气,娇气。
这是戴面具么?不,这才是真我。
担心戴上面具摘不下来了,说明你还是有分别心嘛。
为什么非要摘呢?为什么不把面具下的那个曾经的我,*了呢?
*了他,不就不用摘了?从此之后,面具,就是你。
这件事,富兰克林做过,咱们小学时都学过,他的自我完善之路。
富兰克林年轻时,觉得自己的性格太差了,不想要了,就*了,按照希望的样子,给自己定下规矩,并执行了一辈子。
临终被称赞为:完人。
在小学课本上,和富兰克林变身花无缺的故事,挨在一起的是蛤蟆变青蛙。
一只小蛤蟆想要变青蛙,怎么办?
很简单,自己动手,千刀万剐。
你想配享太庙,这事儿不由你,但如果你只是想做个完人,完全由得你。
关注公众号,记忆承载,方能阅读正文《有些经济话题,再拖下去,可能就来不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