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中国青年报针对1617位观众进行的调查数据显示,90.3%的人认为当下的校园青春剧脱离实际、给年轻人传递了一种“伪潇洒”的错觉;72.6%的人认为现在的校园青春剧过于扯淡、矫情:
“主人公一上来就是富二代,不用工作、学习”、“恋爱得不到家人支持就离家出走”、“男女之间随便发生关系,不用负责任”、“爱情当然是青春的一部分,但我们的青春里,难道就只有爱情吗?”......
在这类校园青春剧中,学生被塑造成了爱情至上、只会反抗家长的刻板形象,只给观众展示年轻人叛逆的一面,却没有告诉我们年轻人该承担的责任,这也使得校园青春剧处于尴尬的地位。
当我们看青春剧的时候,
我们在看些什么
近年来,《最好的我们》《你好,旧时光》等电视剧悄然逆袭,成为了校园青春剧中的一股清流:
没有堕胎、没有车祸、没有霸道总裁,只有青春期懵懂美好的同学情谊、人人见到都会绕着走的训导主任。非典、奥运的充满年代感的背景设定,风靡校园的《那小子真帅》、《晴天》,仿佛一下就把90后拉回了学生年代。
是的,成长、亲情、怀旧、爱情、友情,都是我们试图在校园青春剧中寻找的共同记忆。
已经毕业多年的人,总能在校园青春剧中,看的自己熟悉的蛛丝马迹:
高悬红底白字条幅、泛黄的滤镜、热水壶、煤气罐、张震岳,总能完美再现上世纪90年代初的校园生活,也让人想起当时那个满腔热血、怀抱理想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