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来了,她来了,她带着遗憾来了。
经历了投诉风波、改档事件、新冠疫情等一系列波折的《夺冠》(原名《中国女排》)终于上映了,赶在国庆档之前的冷门档期上映,首日票房不足5500万,豆瓣评分7.3(截止到发稿),已经算还不错的成绩了。
荧幕之外没什么欢呼,也没什么严厉批评,都这么难了,用女排的话说——能上场,就算赢。
影片由陈可辛执导,巩俐、黄渤,郎平的女儿白浪及中国女排队员们领衔主演,由中宣部与国家体育总局联合拍摄,可见这不是一部单纯的电影,也注定这会是一部比较拧巴的电影。
它不是纪录片,但又不能完全按照商业方式进行改编,故事原型绝大部分还都是在当下社会有一定地位和影响力的人物,哪头也得罪不起。而作为一部要上映的电影,最终的买单侠是观众,还得照顾票房。戏里戏外,“精彩”异常。
《夺冠》原名《中国女排》,去年春节档临上映前被“投诉”了,差点连首映礼都没搞成,原因大约有二,其一,是传言黄渤和彭昱畅饰演的原型陈忠和不满意自己在片中被塑造的形象,要求删减戏份,并不能署名。这事到目前并没有得到双方当事人的回应。
在影片筹备初期,陈忠和原本是很支持的,他和郎平随剧组出席了不少宣传活动,还在电视采访中表示希望《中国女排》传达女排精神。
传言因为成片把陈忠和这个角色放在了插科打诨的位置,没什么上进心,青年时代在食堂跟姑娘们抢鸡腿儿,成年后演员黄渤的喜剧形象又与本人不符,故十分不满。不仅陈忠和要求不能署名,连同80年代的一批老女排,都集体要求电影不能署自己的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