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王伐纣灭商之后,为了巩固统治,改变了商朝时期的内服、外服制度,在地方实行了分封制。分封制的实行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的重要的变革,开始实行的时候,加强了周王朝的统治。人们熟悉的是姬姓诸侯,比如鲁国、燕国、卫国、晋国、同时也封了先代贵族,比如黄帝的后裔在祝,商的后裔于宋。
功臣也被分封。最熟悉的功臣就是姜尚,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姜子牙。姜尚被分封到齐国做诸侯。由于姜尚的功劳卓著,封地也非常大,齐国也成为一个大国。姜尚的后人,我们特别熟悉的是齐桓公,那是春秋五霸之首。但是历史上姜尚的后人也有令人不齿的,发生了兄妹相恋。这段往事,在《史记》和《左传》中都有记录。在经过孔子删定的《诗经》中也依然有篇目。不知道为什么一心维护周礼的孔子为何当年不把这两个篇目删除。这段往事还涉及到很多相关的人物。

齐僖公有一个漂亮的女儿,文姜。因为颇有才华,就称为文姜 ,也就是有才学的姜姓姑娘的意思。文姜随着渐渐长大,越发出落得端庄秀丽、风姿绰约。那个时候,女性很早就要出嫁。齐僖公也一心为女儿文姜找一个乘龙佳婿,能够配得上文姜的小伙子。
最后选定了郑国的公子忽,公子忽的父亲就是春秋时期大名鼎鼎的郑庄公,也就是掘地见母的那位。公子忽当时年少有为、玉树临风,齐僖公很是欣赏。就想把女儿文姜嫁给公子忽,谁能料想到公子忽却拒绝了齐僖公的美意,理由就是我们熟悉的成语“齐大非偶”,意思是齐国是大国,我小小的郑国的世子实在不敢高攀。
文姜本来想能够嫁一个如意郎君,结果被公子忽以“齐大非偶”的理由拒绝了,没有和翩翩佳公子成婚,文姜很失望,梦中的如意郎君居然拒绝了自己,于是就恹恹成病。
文姜这一生病就引来了和哥哥的不伦之恋。

文姜生病之后,文姜的哥哥诸儿(后来的齐襄公)赶忙来看望自己同父异母的妹妹。诸儿当时也是翩翩少年,风流倜傥。仅仅比文姜大两岁。兄妹二人原来就感情很好,同起同坐。诸儿一直发自内心地喜欢自己的妹妹文姜。现在诸儿来看望自己的妹妹,不免举止轻薄。
正在这时候,齐僖公也去看望文姜,发现了诸儿和文姜之间的兄妹私情,居然手拉手,动手动脚,不禁勃然大怒,斥责二人“你俩虽然是兄妹,更应该避嫌,不能给别人生出口舌。以后再不许你到妹妹这里来,要探望病情,派手下人来就可以了”。
诸儿在齐僖公下令不准再看望文姜以后,真的不敢再来看望文姜。而文姜呢,更加寂寞,病势也就加重。齐僖公非常着急,他明白文姜的生病原因。就想女儿应赶紧出嫁,正在这着急的时刻,鲁国派来使者求婚了。
鲁国国君是鲁桓公,还没有成婚,鲁桓公就派人求见齐僖公,带着诚挚和礼品。齐僖公感觉鲁国也是大国,也不辱没了文姜,就答应下来。接着就是准备嫁妆。
齐僖公在当年的九月送女儿出嫁。这在当时是违背礼法的,哪里有父亲亲自送女儿出嫁的诸侯?但是齐僖公就要亲自送女儿文姜出嫁,这不得不令人深思和怀疑其中的问题。这问题就是齐僖公要早早地把文姜嫁出去,避免让诸儿和文姜生出让诸侯不齿的事情。

诸儿听说自己的妹妹要远嫁鲁国,很不高兴,对自己妹妹文姜的依恋重新袭来,诸儿哭喊着要亲自送文姜出嫁,遭到了齐僖公的斥责。因为齐僖公心里明白他这一双儿女的不能对人明言的事情。
公元前709年,文姜远嫁到鲁国,和鲁桓公倒也恩爱,因为鲁桓公也是年富力强的君主,而且对文姜的美貌特别满意,终日不离左右。三年后,文姜为鲁桓公生下了一个白胖的男孩子,因为是和鲁桓公出生在同一个月,就给孩子起名字为“同”,公子同后来成了鲁庄公。如果这样下去,文姜和诸儿也就各自过着各自的生活。文姜也不会在历史上留下名字,会“泯然众人矣”。但是事情的发生不是那么简单。在文姜出嫁鲁国十五年以后,发生了新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