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策法规 >

各个金属元素吸收波长(常见金属元素的原子光谱)

来源:原点资讯(www.yd166.com)时间:2024-01-01 04:35:25作者:YD166手机阅读>>

银元素是一种化学元素,其化学符号为Ag,原子序数为47。它是一种贵金属,因为它的产量较少,同时它在电气、光学和医学等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纯白银颜色白,金属光泽,质软,掺有杂质后变硬,颜色呈灰、红色。纯白银比重为10.5,熔点961.78℃,导电性能佳,溶于硝酸、浓硫酸中。银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与周期表第11族中的两个同族元素铜、金相似。其47个电子排列在配置[Kr]4d105s1中,类似于铜([Ar]3d104s 1)和金([Xe]4f145d106s1);第11族是d区块中为数不多,但具有完全一致电子组态的族。

这种独特的电子结构在填满的d副壳层上具有最高占据s副壳银是一种极其柔软、富强韧性和延展性的过渡金属,虽然它比金的稍差。银以面心立方晶格结晶,体积配位数为12,其中只有单个5s电子轨域,类似于铜和金。与具有未填满d壳层的金属不同,银中的金属键缺乏共价特征并且相对较弱。该观察结果解释了单晶银的低硬度和高延展性。

5s层的单个电子,是造成金属银的许多奇异性质的原因。

银具有明亮的白色金属光泽,可以进行高度抛光,其特点是金属本身的名称成为颜色名。与铜和金不同,从填满的d轨域带激发电子到银的s和p导带所需的能量足够大(约385 kJ / mol),它不再对应于可见区域的吸收,而是在紫外线区;因此银是白色的金属。在长于450 nm的所有波长下,受保护的银具有比铝更大的光学反射率。在波长短于450 nm时,银的反射率低于铝的反射率,并在310 nm附近下降到零。

第11族中的元素普遍的具有极高的导电性和导热性,因为它们的单个电子是自由且不与填满的d副壳层相互作用,因为这种相互作用(在先前的过渡金属中发生)降低了电子迁移。[11]银的导电性是所有金属中最大的,甚至比铜还要大,但由于成本较高,因此不能广泛用于该性能。射频工程是一个例外,特别是在VHF和更高的频率,其中镀银改善了导电性,因为这些电流倾向在导体表面而不是通过内部流动。在美国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3540吨银用于电磁铁富集铀,主要是因为铜的战时短缺。纯银具有最高的任何金属导热系数,尽管碳(金刚石同素异形体)和超流体氦-4的导电率更高。银较任何金属具有最低的接触电阻。

银容易与铜、金以及锌形成合金。具有低锌浓度的锌-银合金可以被认为是银中锌的面心立方固体溶液,因为银的结构不变,而随着添加更多的锌,电子浓度升高。增加电子浓度进一步形成体心立方(电子浓度1.5),复杂立方(1.615)和六方密堆积相(1.75)。

物理性质:

银是11族元素,延展性好(仅次于金),有明亮的银白色金属光泽,抛光度高。在受保护的环境中,银对波长450纳米以上的光波反射率比铝高,对波长450纳米以下的光波反射率不如铝,对波长310纳米的光波反射率降为零。[10]

银的导电性在所有金属中最高,比铜还高,但在电气中由于价格高昂,应用并不广。但射频工程(英语:radio-frequency engineering)是个例外,特别是在甚高频以上的频段,镀银能够显著增加元件和导线整体的导电性,因为高频电流会集中在导体的表面而非内部。二战中美国生产浓缩铀的电磁铁用了13,450吨银,这是因为战时缺铜。

纯银在金属中导热性最高,但低于非金属中的碳(金刚石)和超流体氦-4(英语:superfluid helium-4)。

化学性质:

银是古代发现的金属之一。银在自然界中虽然也有单质存在,但绝大部分是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

银具有很高的延展性,因此可以碾压成只有0.00003厘米厚的透明箔,1克重的银粒就可以拉成约两公里长的细丝。

银的导热性和导电性在金属中名列前茅。

银的特征氧化数为 1,其化学性质比铜差,常温下,甚至加热时也不与水和空气中的氧作用,但久置空气中能变黑,失去银白色的光泽,这是因为银和空气中的硫化氢(H2S)化合成黑色硫化银(Ag2S)的缘故。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4Ag 2H2S O2 = 2Ag2S 2H2O

银不能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放出氢气,但银能溶解在硝酸或热的浓硫酸中:

2Ag 2H2SO4(浓) —Δ→ Ag2SO4 SO2↑ 2H2O

银在常温下与卤素反应很慢,在加热的条件下即可生成卤化物:

2Ag F2 —473 K→ 2AgF暗棕色

2Ag Cl2 —Δ→ 2AgCl白色

2Ag Br2 —Δ→ 2AgBr黄色

2Ag I2 —Δ→ 2AgI橙色

银对硫有很强的亲合势,加热时可以与硫直接化合成Ag2S:

2Ag S =Δ= Ag2S

类似地,银和硒、碲的反应为:

2 Ag Se → Ag2Se

2 Ag Te → Ag2Te

同位素:

自然界存在的银有两种稳定同位素:107Ag和109Ag,其中前者的丰度略高(51.839%)。银的两种同位素的丰度几乎相同,这在元素周期表中十分罕见(溴是另一个例子)。银的原子量是107.8682 (2) 克/摩尔。

已确定银的二十八个放射性同位素的特性,其中最稳定的依次是105Ag(半衰期41.29天),111Ag(半衰期7.45天),112Ag(半衰期3.13小时)。银有很多亚稳态核素,其中最稳定的依次是108mAg(半衰期418年),110mAg(半衰期为249.79天),106mAg(半衰期8.28天)。其余的放射性同位素的半衰期皆短于一小时,大部分短于三分钟。

银的同位素原子量从92.950(94Ag)到129.950(130Ag)不等。[19][20]丰度最高的稳定同位素(107Ag)之前的同位素的衰变类型主要是电子捕获,生成钯(46号元素)的同位素,而107Ag之后的同位素的衰变类型则主要是β衰变,生成镉(48号元素)的同位素。

107Pd β衰变成107Ag的半衰期为650万年。铁陨石是仅有的“钯-银比”高到可以测量107Ag富度变化的物体。由放射性产生的107Ag首次发现于1978年美国圣塔克拉拉的陨石。

发现者提出,一些小型铁核的行星与其异体,可能是在一千多万年前的核合成事件中产生的。从这熔化过的星球本体中,观察到的107Pd–107Ag比值,反映出早期太阳系的吸积中应存在着不稳定的核种。

银是一种相当不活泼的金属。 因为它填满的4d外壳不能很好地屏蔽从核到最外面的5s电子的静电引力,因此银靠近电位序的底部(E0(Ag /Ag)= 0.799 V)。

在第11族中,银具有最低的第一游离能(显示5s轨道的不稳定性),但具有比铜和金更高的第二和第三电离能(显示4d轨域的稳定性),因此化学银的主要是 1氧化态,反映了随着d轨域填满和稳定,沿过渡系列的氧化态范围越来越有限。

与铜相比,Cu2 与Cu 相比具有更大的水合能 ,这是前者在水溶液和固体中更稳定的原因,尽管后者缺乏稳定的填充d副壳层,银这种效应被其较大的第二游离能量所掩盖。 因此,Ag 是水溶液和固体中的稳定物质,Ag2 在氧化水时稳定性较差。

由于银的尺寸小以及较高的第一游离能(730.8 kJ/mol),大多数银化合物具有显著的共价性。此外,银的鲍林电负性为1.93,高于铅(1.87),其电子亲和力为125.6 kJ/mol远远高于氢(72.8 kJ/mol),并且比氧的 电子亲和力低一些。(141.0 kJ/mol)。

由于其完整的d副壳层,其主要 1氧化态的银表现出相对较少的过渡金属的性质,从4到10族,形成相当不稳定的有机金属化合物,形成线性复合物,显示非常低的配位数,如2,形成两性氧化物以及秦特相,如后过渡金属。与前述过渡金属不同,即使在不存在π-受体配基的情况下,银的 1氧化态也是稳定的。

即使在炙热下,银也不会和空气发生反应,因此和金被炼金术士视为贵金属。 其反应性介于铜(在空气中加热到红热时形成氧化铜(I))和金之间。 与铜一样,银与硫及银的化合物发生反应,在它们存在的情况下,银在空气中失去光泽而形成黑色硫化银(铜形成绿色硫酸盐 ,而金则不反应)。

与铜不同,银金属不会与卤元素反应,除了与氟气形成二氟化物。虽然银不受非氧化性酸的侵蚀,但金属很容易溶于热的浓硫酸,以及稀硝酸或浓硝酸。在空气存在下,特别是在过氧化氢存在下,银容易溶解在氰化物的水溶液中。

历史上银器的三种主要变质方式是失去光泽、长期浸入盐水中而形成氯化银 ,以及与硝酸根离子或氧气反应。 一般情况下,氯化银为淡黄色,暴露在光线下则变成紫色,它从工件或硬币的表面稍微突出。 古银中铜的沉淀可用于制造人工制品,因为铜常是银合金的组成部分。[

银金属受强氧化剂如高锰酸钾(KMnO4)和重铬酸钾(K2Cr2O7)的腐蚀,并且在溴化钾(KBr)存在下。 这些化合物用于照相漂白银图像,将其转换为溴化银,可以用硫代硫酸盐固定或重新开发以增强原始图像。银形成氰化物配位化合物(氰化银),其在过量氰化物离子存在下可溶于水。氰化银溶液用于银的电镀。

银的常见氧化态 (按共性顺序): 1(最稳定的状态;例如,硝酸银,AgNO3); 2(高度氧化;例如,二氟化银,AgF2);甚至是很少见的 3(极端氧化;例如,四氟合银(III)酸钾,KAgF4)。

1状态是迄今最常见的状态,其次是易于还原的 2状态。 3状态需要非常强的氧化剂,例如氟或过二硫酸盐 ,而且有一些银(III)化合物与大气水分和反应并腐蚀玻璃。实际上,氟化银(III)通常经过银或一氟化银与最强的已知氧化剂二氟化氪反应而获得。

特点:

性质稳定,活跃性低氧气相对其他气体能更容易溶解于银。导热,导电率 在常温常压下是所有金属(不包含合金)中最高不易受化学药品腐蚀(但仍然能被硫、硒、硫化物、硝酸、氢碘酸[来源请求]、氯气等腐蚀)质软富有延展性反射率高(银对波长450纳米以上的光波反射率比铝高,对波长450纳米以下的光波反射率不如铝,对波长310纳米的光波反射率降为零。)

应用:

银600-800美元每千克(工业应用必考虑成本,2013年春,相比较铜的价格在8~12美元每千克)。制造高价值的物件如银元货币、首饰,并用于制造勋章、奖座、杯、牌和种种装饰。与汞、锡等其他金属在室温混合成的混合物,被广泛用于牙医上。制造控制棒来控制核连锁反应。用作催化剂,是一种对工业非常重要的催化剂,化学实验室中也会使用。用作电线等导电体,常见于音响设备及键盘。加入镍、铜以增加硬度。在电子工业上是重要的导电材料。制造合金、硝酸银和其它银的化合物等。用作制造镜子反光面。

饰品、精品、工艺品皆有使用。较好的材质为925银,即92.5%银加入7.5%的铜,为 Tiffany & Co.所开创的标准。银能对硫等元素反应,也对某些微生物有*菌功效却对人体无害,加上有美观价值,因此常被做为高级餐具或食物容器。古代也曾有利用这种特性而出现“银针探毒”的验毒技术,但今日已证实银仅对部分元素、化合物及微生物有反应,部分食物如鸡蛋等因含硫即使无毒亦会有反应,验毒功效并非百分之百。

经济用途:

已知最早的硬币是在公元前600年左右在小亚细亚的利底亚(Lydia)王国铸造的;利底亚的硬币是琥珀金(Electrum)制成的,这是一种天然存在的金和银的合金,可在利底亚境内使用。从那时一直到20世纪,白银皆为货币之基准且散布世界各地,其中以白银的固定重量作为标准经济单位。

几个世纪以来著名的银币包括古希腊的德拉克马、古罗马的第纳里乌斯、伊斯兰的迪拉姆、来自古印度喀尔巴那自莫卧儿帝国时代起的卢比(由铜和金币组成)以及西班牙的比赛塔等。用于制造钱币的银量相对用于其他目的的银量随时间波动很大, 例如:在战时,人们往往将更多的银用于制造钱币来为战争提供资金。如今,银的ISO代码为ISO 4217 XAG,是四种贵金属中的一种(其他为钯、铂和金)。

银币由铸棒或铸锭制成,压制成正确的厚度,进行热处理,然后切割取出粗坯。 再将这些粗坯在压模机中研磨和铸造; 现代压铸机每小时可生产8000银币。价值编辑2018年7月,白银的价值约为每公斤495美元,约合每盎司15.5美元。但截至2020年8月6日台北时间17:20,伦敦LBMA金银市场的白银现货价格为每盎司27.7美元。白银价格通常以金衡盎司为单位计算。1金衡盎司等于31.1034克。2015年,中国恢复了公制,目前银和金的价格是以克为单位。伦敦白银价格每天在伦敦时间的中午发布一次。该价格由几家主要的国际银行共同制定,伦敦金银市场成员使用当天价格进行交易。价格通常以美元(USD)、英镑(GBP)和欧元(EUR)显示。

名称‬由来:

银拉丁原名为argentum,是其化学符号的来源。

因为银的活跃性低,其元素型态易被发现亦易提取,故此在古时的中国和西方分别已被认定为五金和炼金术七金之二,仅于金之后一名。

古代西方的炼金术和占星术也有将金属中的银与七曜中的月连结,又为金和日之后一名。

“银”这个词出现在盎格鲁撒克逊人的各种单字中,例如:seolfor和siolfor。 从德语中可以看到类似的字眼(古高地德语silabar和silbir)。 化学符号Ag来自拉丁语中的银 argentum(古希腊语ἄργυρος),意为“白色”或“ 闪亮的”,这是金属的原始印欧语词汇,无法在德语、巴尔托语和 斯拉夫语中找到此词义。 巴尔托·斯拉夫语对白银的说法与日耳曼语非常类似(例如俄语 серебро及波兰语 srebro,立陶宛语 sidabras)而且它们可能有共同的起源,虽然这是尚未确定的,一些学者猜测以阿卡德语中 sarpu:"精炼 银" 作为这些单字的起源,与sarapu这个词相关(意指改善或冶炼)。

化合物:

1价态化合物编辑银在化合物中主要以 1价的形式存在。银溶于硝酸(HNO3),生成硝酸银(AgNO3)。硝酸银是一种透明晶体,有感光性,且易溶于水。硝酸银是合成许多其他银化合物的原料,也可作为防腐剂,还用于彩色玻璃中的黄色添加剂。银不易与硫酸反应,因此硫酸在珠宝制造中用于清洗银焊及退火后留下的氧化铜火痕(英语:firescale)。

银易与硫以及硫化氢(H2S)反应生成黑色的硫化银(Ag2S),这在失去光泽的银币或其他物品上很常见。当银制电气触点(英语:Electrical contacts)在富含硫化氢的环境下工作时,触点上的硫化银还会生成银晶须。4 Ag O2 2 H2S → 2 Ag2S 2 H2O

向硝酸银溶液中加入氯离子会沉淀出氯化银(AgCl),同样地,加入溴盐或碘盐可以沉淀出用于制造感光乳剂(英语:photographic emulsion)的其他卤化银。氯化银用于制造检测pH值和测量电位的玻璃电极(英语:glass electrode),以及用于玻璃的透明水泥。将碘化银 (AgI)撒入云层以人工降雨。卤化银在水溶液中高度不溶(除了氟化银),因而常用于重量分析。向硝酸银溶液加入碱,沉淀得到氧化银 (Ag2O)。氧化银用作纽扣电池的正极。向硝酸银溶液加入碳酸钠(Na2CO3),沉淀得碳酸银(Ag2CO3)。

2 AgNO3 2 OH− → Ag2O H2O 2 NO3−2 AgNO3 Na2CO3 → Ag2CO3 2 NaNO3雷酸银(AgONC)是一种强烈的、对碰撞敏感的炸药,是银与硝酸在乙醇(C2H5OH)的存在下反应得到的,用于雷管。

其他危险易爆的银化合物包括叠氮化银(AgN3),由硝酸银与叠氮化钠 (NaN3)反应得到,还有乙炔银(Ag2C2),由硝酸银或银氨溶液与乙炔(C2H2)反应得到。卤化银晶体曝光后形成的潜像(英语:Latent image)经还原剂,如氢醌、米吐尔(4-(甲氨基)苯酚硫酸氢盐)或抗坏血酸的碱性溶液显影处理后,曝光的卤化银被还原成金属银。硝酸银的碱性溶液(银氨溶液)可被还原糖,如葡萄糖等还原为金属银,这个反应用于制造银镜,以及玻璃圣诞饰品(英语:Christmas ornament)的内表面。

卤化银可溶于硫代硫酸钠(Na2S2O3)溶液,因此硫代硫酸钠可作为定影剂(英语:photographic fixer),去除显影后感光乳剂上多余的卤化银。[30]在溴化钾(KBr)的存在下,金属银可被强氧化剂如高锰酸钾(KMnO4)或重铬酸钾(K2Cr2O7)侵蚀;这些化合物在摄影中用于漂白可见影像,将其转化为卤化银,既可以被硫代硫酸钠去除,又可以重新显影以加强原始的影像。在过量的氰根离子(CN-)存在下,氰化银(AgCN)可以形成可溶于水的氰配合物(Ag(CN)2-)。银的氰配合物溶液用于电镀银。[30]其它价态化合物编辑银还能形成其它价态的化合物,如氟化亚银(Ag2F)、二氟化银(AgF2)、一氧化银(AgO)等。

在生物中作用:

银的离子以及化合物对某些细菌、病毒、藻类以及真菌显现出毒性,但对人体却几乎是完全无害的。银的这种*菌效应使得它在活体外就能够将生物*死。然而,银制品的测试以及标准化却存在很大难度。希波克拉底曾经有描述银在治疗和防止疾病方面的功用。

腓尼基人曾经用银瓶子来盛放水、酒和醋,以此防止这些液体变坏。20世纪初期,人们也曾把银币放在牛奶,以此来延长牛奶的保鲜期。银的*菌机制长期以来一直为人们所争论探讨,但至此还没有确凿的定论。其中一个很好的例子是微动力效应,成功的解释了银离子对微生物的作用,但却不能解释其对病毒的作用。凝胶以及绷带大量使用银。

银的抗菌性来源于银离子。由于银离子可以和一些微生物用于呼吸的物质(比如一些含有氧、硫、氮元素的分子)形成强烈的结合键,以此使得这些物质不能为微生物所利用,从而使得微生物窒息而亡。在抗生素发明之前,银的相关化合物曾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用于防止感染。银作为效用广泛的抗菌剂正在进行新的应用。

其中一方面就是将硝酸银溶于海藻酸盐中,用于防止伤口的感染,尤其是烧伤伤口的感染。2007年,一个公司设计出一种表面镀上银的玻璃杯,这种杯子号称具有良好的抗菌性。除此之外,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协会(FDA)最近也审批通过了一种内层镀银的导气管的应用,因为研究表明这种导气管能够有效的降低导气管型肺炎。

银并不会对人的身体产生毒性,但长期接触银金属和无毒银化合物也会引致银质沉着症(Argyria)。因为身体色素产生变化,皮肤表面会显出灰蓝色,虽无毒性,但会影响外观。

总的来说‬

各个金属元素吸收波长,常见金属元素的原子光谱(1)

银的主要用途之一是制作硬币和珠宝。在硬币方面,银曾经是世界上许多国家的货币标准之一,而在珠宝方面,银被广泛用于制作各种首饰和饰品。银不仅具有美丽的外观,还因其稳定性而受到青睐。

银还被广泛用于摄影行业。在传统摄影中,银盐是一种光敏材料,被用于制作胶片和相纸。在数字摄影中,银被用作镜头涂层和传感器连接器。

在医学中,银被用于抗菌和消毒。银离子具有*菌作用,因此被用于制造消毒剂和医疗设备。银离子还被用于治疗某些皮肤病和伤口愈合。



栏目热文

材料的发光性能和激发光吸收性(光致高分子材料发光机理)

材料的发光性能和激发光吸收性(光致高分子材料发光机理)

引言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具有节能环保、寿命长、体积小和发光效率高等优点,被广泛...

2024-01-01 04:41:15查看全文 >>

金属的折射率和消光系数(一般金属材料的表面光反射率)

金属的折射率和消光系数(一般金属材料的表面光反射率)

光学常数拟合的准确性对于薄膜设计及制造至关重要,如果不能准确的拟合光学常数,就不能很好地设计和沉积薄膜。本节主要结合软件...

2024-01-01 04:49:29查看全文 >>

烤牛奶没有玉米淀粉用什么替代(烤牛奶可以用红薯淀粉代替吗)

烤牛奶没有玉米淀粉用什么替代(烤牛奶可以用红薯淀粉代替吗)

我家孩子不喜欢喝牛奶,我会经常变着法子地添加到各种面食里,或者做成小零食,既满足了孩子对零食的渴望,又能悄无声息地把牛奶...

2024-01-01 04:30:23查看全文 >>

玉米淀粉和玉米生粉的区别(玉米淀粉与玉米生粉有什么区别)

玉米淀粉和玉米生粉的区别(玉米淀粉与玉米生粉有什么区别)

土豆淀粉和玉米淀粉的区别今天我们来聊一聊土豆淀粉和玉米淀粉的区别。在食品制作和烹饪过程中,淀粉是经常使用的一种食材。然而...

2024-01-01 04:39:17查看全文 >>

玉米淀粉做饼的方法(用玉米淀粉做饼最简单的做法)

玉米淀粉做饼的方法(用玉米淀粉做饼最简单的做法)

早餐是一天中非常重要的一餐,讲究营养全面均衡。今天和大家分享的这几款早餐饼,每天一款不重样~做法都很简单,调个面糊就可以...

2024-01-01 04:28:35查看全文 >>

金属体的布光特点(金属表面反射的光不是偏振光)

金属体的布光特点(金属表面反射的光不是偏振光)

​静物拍摄中,不同材质物品需要不同的布光,才能清晰地表现出物品的质感。高反光面的物品,比如镀金的金属,总会让初入门的摄影...

2024-01-01 05:06:03查看全文 >>

不同金属光吸收率(金属发射率与吸收率)

不同金属光吸收率(金属发射率与吸收率)

01  材料vs.激光波长  从1960年第一台激光器诞生至今,经过60余年的发展,激光作为一把最锋利、最精细的刀,逐步...

2024-01-01 05:03:49查看全文 >>

金属原子吸收曲线(火焰原子吸收曲线方程)

金属原子吸收曲线(火焰原子吸收曲线方程)

关键词:原子吸收,铜原理铜是原子吸收分析经常和最容易测定的元素,在稍贫然空气——乙炔火焰中测定是干扰很少,测定时以铜标准...

2024-01-01 04:48:59查看全文 >>

硅可透过光的波长(红外光为何能透过硅)

硅可透过光的波长(红外光为何能透过硅)

金融界2023年12月19日消息,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告,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申请一项名为“硅光子电路中波长调谐的...

2024-01-01 04:39:34查看全文 >>

常见金属离子吸收波长(各金属对激光波长的吸收率)

常见金属离子吸收波长(各金属对激光波长的吸收率)

你可知道?在元素的海洋里,每种元素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魅力。你可知道?有这样一种元素它具有坚硬、光亮的特性,其名字来源于...

2024-01-01 05:09:56查看全文 >>

文档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