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 >

山鹧鸪的特征(真正的鹧鸪)

来源:原点资讯(www.yd166.com)时间:2022-11-19 22:32:38作者:YD166手机阅读>>

山鹧鸪的特征,真正的鹧鸪(1)

山鹧鸪的特征,真正的鹧鸪(2)

山鹧鸪的特征,真正的鹧鸪(3)

黑釉盏中数建盏名贵,建盏中又以曜变、鹧鸪斑、油滴等釉纹最珍贵。

鹧鸪斑是福建建窑宋代黑釉茶盏上特有的一种纹饰,传世品及窑址出土标本甚少。“鹧鸪斑”是什么样子的纹样呢?因古代文献记载过于简单,至清代已很难见到实物,故乾隆时朱琰所著《陶说》将鹧鸪斑纹与兔毫纹等相比,曰“鹧鸪斑即兔毫盏”,晚清寂园叟《陶雅》曰“兔毫盏即鹧鸪斑,第鹧鸪痕宽,兔毫针瘦亦微有不同”。可以说他们是想象或推测而得出的错误结果,不足信。

《中国工艺美术大辞典》对鹧鸪斑的解释是“一种结晶釉,亦称灰被釉,用含铁量不同的两种黑釉在生坯上挂两次,以釉低于烧制其他结晶釉的温度焙烧,因较多铁元素在釉里结晶,黑色釉面便呈现鹧鸪羽毛一样花纹”。让人看得一头雾水,不知所言。

《中国工艺美术史》曰“釉中所含铁的成分因烧制火度不同,而在黑色中形成各种美丽的褐斑纹。有的细丝如毛,称‘兔毫’;有的成羽状斑点,称‘鹧鸪斑’;有的如银星密布,称为‘油滴’”。褐斑成羽状斑点为鹧鸪斑?是羽毛状还是羽毛上的点状白圆斑?一、鹧鸪斑纹饰的主要观点

1、将异毫盏(图1)的黑褐彩斑纹当作鹧鸪斑(中国社科院考古所、福建省考古队《福建建阳县水吉北宋建窑遗址发掘简报》,《考古》1990年12期);目前学术界已无从者。异毫(或称毫变、俗称西瓜皮,有学者称“铁锈斑”)不同于铁锈斑,叶文程、林忠干合著的《建窑瓷鉴定与鉴赏》(江西美术出版社2000年版)称异毫“应具备三个特点:1、它是一种毫毛状的花纹,不同于通常兔毫;2、它的花纹呈色与常见的呈色不同;3、它的数量很少”。我认为还要加上一条:它是二次局部施彩釉而成;建窑异毫盏很少,因为是二次局部施彩釉一次烧成,故难度非常大,笔者收藏多件足底刻“供御”或印“进琖”的生烧或半生烧异毫盏残件,釉面只剩部分黑釉,二次施上的褐黄色彩釉多已剥落,与二次点白彩的生烧或半生烧鹧鸪斑盏(学术界已达成二次点釉之共识)一样釉面白斑多脱落。

2、以范冬青(《鹧鸪斑考》,《上海博物馆集刊》第三辑,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熊寥(《中国陶瓷美术史》,紫禁城出版社1993年)为代表的学者认为油滴即为鹧鸪斑;从者不少,如吕成龙《日本所定国宝中的中国瓷器》(《故宫博物院院刊》2003年1期)持第二种观点,同时认为:鹧鸪斑(油滴)可谓凤毛麟角,烧成纯属偶然,窑工不知哪件能烧成,故油滴盏外底不见“供御”铭,又因黑釉点白斑的仿鹧鸪斑很容易烧成,故都被刻上“供御”铭。其实“供御”、“进盏”铭油滴标本也与异毫、兔毫、乌金、杂色釉标本一样时见出土,而“很容易烧成的黑釉点白斑的仿鹧鸪斑”标本却很少发现。如果将油滴釉与鹧鸪斑混淆会给学术研究等造成语言文字交流上的麻烦。如熊寥著《中国陶瓷美术史》(紫禁城出版社1993年版)在“宋代黑瓷”中专列有“鹧鸪斑与油滴”曰“宋代所讲的黑釉瓷上面的鹧鸪斑,就是鉴赏家所推崇的黑釉油滴。”在其后编著的《中国历代瓷器纹饰装饰大典》中,已不见“鹧鸪斑”条,仅在“油滴釉”条下列“鹧鸪斑与油滴釉”并持上说。再者,几个省市均产油滴纹碗,是否也称“鹧鸪斑”?

3、部分拍卖公司将定窑黑釉褐斑盏当成鹧鸪斑,但学术界少有认可,2002年拍出1239万港元的定窑“黑釉鹧鸪斑碗”,如果也可称“鹧鸪斑”的话,那么这种小黄褐斑纹碗,建窑以外窑场不少。

4、是将吉州窑部分褐斑碗(图2)当成“褐釉鹧鸪斑纹大碗”(高立人《吉州永和窑》);当然,这个问题争论由来已久,不仅国内有争论,日本也分为两派,一派认为“类似鹧鸪胸毛的白色圆斑才是鹧鸪斑”,另一派认为“鹧鸪背部紫赤色条纹相似,也是兔毫盏的一种”。而我国部分学者也曾断言否定建窑烧造鹧鸪斑,说“鹧鸪斑只有吉州窑,建窑有鹧鸪斑的说法是错误的”等,就连陈柏泉先生在《吉州窑烧造历史初探》一文中也支持了冯老先生的观点。而1988年鹧鸪斑实物标本终于被曾凡先生发现,并在1990年发表了《“建盏”的新发现》一文,陈显求教授见后高兴地说“这就是鹧鸪斑!国内外学者们对此问题争论多年了,现在解决了”(曾凡《福建陶瓷考古概论》),而且得到了1992年中国古陶瓷科学技术国际研讨会与会学者们的共识。然而,时至2001年刘杨、赵荣华先生合著的《吉州窑瓷鉴定与鉴赏》一书中,还持用过时的“当时烧造鹧鸪斑的只有吉州窑……而鹧鸪斑是吉州窑独有的产品,建窑遗址不曾发现有这种标本,《清异录》记载的‘闽中造盏,花纹鹧鸪斑’应为永和吉州窑之误,而《陶雅》中把它与兔毫混为一谈,那更是属错误了”。该书谈到“鹧鸪斑的形成也是高温中铁质元素带到釉层表面,流动中铁结晶变化的结果。细小条状的如兔毫,而较大的铁斑凝成像羽毛状的灰白色圆点花斑,就是鹧鸪斑了”,而所提到的彩图39的类鹧鸪斑纹明显不是“高温中铁质元素……流动中结晶变化的结果”,显而易见是二次点釉的结果,与建窑鹧鸪斑一样均为二次点白色圆斑,它与结晶釉不同,其釉中色彩是由施釉方法和釉药配方的区别而形成的。黑釉白斑(花)工艺早在唐代河南鲁山窑、禹县窑、郏县窑及陕西耀州窑、湖南长沙窑、广西桂州窑等多处窑场已见实物标本,称之为“花釉”,它应是建窑鹧鸪斑盏的启蒙老师。铁源主编的《宋辽陶瓷鉴定》也附和曰:“鹧鸪斑纹,宋代吉州窑瓷器釉色之一种。为黑釉的一种,是以铁为着色剂的结晶釉。由于铁元素在釉里结晶,致使釉面呈现出如同鹧鸪羽毛一样的花纹……在区分兔毫和鹧鸪斑时唯一要注意一点,细小条状的为兔亳,咖啡色长条羽状的则为鹧鸪斑。”

5、是认为“其说可从”几种都是鹧鸪斑(刘涛《宋辽金纪年瓷器》)。

6、是以正圆白点二次点白釉的类似珍珠纹(图3)的标本是鹧鸪斑(曾凡《建窑的新发现》,1992年中国古陶瓷科学技术国际研讨会上,曾凡与陈显求等人提交了研究成果《关于建盏“鹧鸪斑”问题》一文,获得与会者共识),福建学者多支持该观点,如林蔚文、谢道华等;

7、是叶文程、林忠干先生著《建窑瓷鉴定与鉴赏》一书所言“鹧鸪斑”品种可细分为:“正点鹧鸪斑”、“类鹧鸪斑油滴”、“类鹧鸪斑曜变”三种。并认为“鹧鸪羽毛黑地白点的外观突出了其主要特征,正是宋代建窑工匠经常观察而获得的深刻印象,因此启发了他们的创作灵感而烧制成类似花纹的黑釉白点碗盏。所以,用于比喻建盏此类花纹,其构成要素应落实在斑点上,宋代文献记载的建窑碗鹧鸪斑,应是斑点而不是条纹,无论斑点的疏密或大小。正如兔毫纹的呈色有多种变化一样,鹧鸪斑也不一定全都是白点,也允许有多种色彩。”

笔者基本上支持第6、7的观点,但不认为只有二次点白釉的才是鹧鸪斑,也不认为凡二次点白釉的都是鹧鸪斑。鹧鸪斑的命名应在既要尊重历史文献记载,同时也应认同部分约定俗成的称呼或外来(日本)称谓。故应根据鹧鸪斑与油滴的最主要特征加以区分,二次点釉的建窑产品可称为鹧鸪斑,而吉州窑二次点白釉的黑釉产品只能称类鹧鸪斑或仿鹧鸪斑;建窑部分一次施釉自然窑变而成的白斑较大者可称鹧鸪斑,而斑点稍小的已与鹧鸪斑特征不太类似的有金属光泽的应仍称油滴,而不要用“正点鹧鸪斑”、“类鹧鸪斑油滴”、“类鹧鸪斑曜变”将原有两种名称合用一名。应保持原有的约定俗成称谓。二、鹧鸪斑的产地及窑口

要研究鹧鸪斑,首先要弄清产地及窑口,只有这样才能正确探讨该问题。目前,产地之争只有“建窑说”与“吉州窑说”。“吉州窑说”者,多依据冯先铭的“文献记载错误说”。著名学者冯先铭多次调查建窑遗址,一直至去世,也未见过鹧鸪斑碎片,因此,也认为“鹧鸪斑是吉州永和窑的独特风格,建窑遗址没有发现这种标本。《清异录》记载的‘闽中造盏,花纹鹧鸪斑’应为吉安永和之误”(冯先铭《从文献看唐宋以来饮茶风尚及陶瓷茶具的演变》),但并未提出永和窑的鹧鸪斑是什么样子。

如果说“《清异录》记载的‘闽中造盏,花纹鹧鸪斑’应为吉安永和之误”,我们看一下两宋的有关建窑鹧鸪斑的诗词,明白无误说明是闽地。如黄庭坚《和答梅子明王扬休点密云龙》“建安瓮碗鹧鸪斑,谷帘水与月共色”(《宋诗钞·山谷诗钞》),明确了“建安瓮碗鹧鸪斑”,但许智范先生《“赣中瓷葩”吉州窑》一文置“建安”而不顾,非要说:“宋代文人黄庭坚曾盛赞吉州瓷‘研膏溅乳,金缕鹧鸪斑’”。杨万里的“鹧鸪碗面云萦字,兔毫瓯心雪作泓”虽没说明“鹧鸪碗”的产地,但诗名《陈蹇叔郎中出闽漕别送新茶,李圣俞郎中出手分拟》(《宋诗钞·朝天集钞》)却明白地告诉我们“出闽”。难道这些宋人都将永和误为“闽中”、“建安”、“出闽”了?产地之争应该可了结了吧?三、“鹧鸪斑”纹饰考

要研讨“鹧鸪斑”就要知晓其名称的来龙去脉。最早出现在古籍上的黑釉纹饰“鹧鸪斑”是五代至宋初人陶穀《清异录》(亦有部分学者考证该书成于南宋,是假托陶穀之名。可参见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迎接二十一世纪的中国考古学”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中李民举《建窑初论稿》)中即有“闽中造盏,花纹鹧鸪斑点,试茶家珍之,因展蜀画鹧鸪于书馆,江南黄是甫见之,曰:‘鹧鸪亦数种,此锦地鸥也’”。后见于诗词中的有黄庭坚《满庭芳》“香泉溅乳,金乳鹧鸪斑”(《全宋词》卷一);惠洪《无学点茶乞诗》“盏深扣之看浮乳,点茶三昧须饶汝,鹧鸪斑中吸春露”(《石门文字禅》卷八)及《与客啜茶戏成》“金鼎入浪翻螃蟹眼,玉瓯绞刷鹧鸪斑”(《宋诗钞·石门诗钞》)、“或有点点鹧鸪斑,亦有毵毵兔毫茁”(蒋蘅)等。

黑釉鹧鸪斑纹是以一种胸前有白色斑点的鹧鸪鸟的特征而命名。鹧鸪鸟给人最明显而突出的印象是身上白色圆斑点特征。唐代刘恂《岭表异录》曰“鹧鸪……臆前有白圆点,背上间紫赤毛,其大如野鸡,多对啼”(《丛书集成》本),宋代范成大《桂海虞衡志·志禽》“鹧鸪大如竹鸡,头如鹑,身文亦然,惟胸前白点正圆如珠,人采食之”,范成大还在《桂海虞衡志·志香》写到“鹧鸪斑香亦得之于海南沉水蓬莱及绝好笺香中,槎牙轻松,色黑褐而有白斑点,点如鹧鸪臆上毛,气尤清婉似莲花”(《知不足斋丛书》)。

从古籍与鹧鸪鸟看,鹧鸪鸟最主要也是最独特的是臆(胸)前白点正圆如珠。

又从宋代诗词“研膏溅乳,金缕鹧鸪斑”或“香泉溅乳,金乳鹧鸪斑”、“盏深扣之看浮乳……鹧鸪斑中吸春露”、“建安瓮碗鹧鸪斑,谷帘水与月共色”,鹧鸪斑斗茶有这样的特征:“研膏溅乳”或“香泉溅乳,金乳”、“看浮乳”、“月共色”,因此,鹧鸪斑应是乳白、月白色,像乳汁溅浮于黑色釉面。与斗茶时的白色沫饽交影飘浮,不易散去,为斗茶之上上品。

另外几首诗词歌赋虽未提到鹧鸪斑,但都是言建盏的。如吕岩(字洞宾,号纯阳,自称回道士,世称“回仙”,传说中“八仙”之一)《大云寺茶诗》:“兔毛盏浅香雪白,虾眼汤翻细浪俱”;苏轼《茶词》:“汤发雪腴酽白,盏浮花乳轻圆”;范仲淹(989 1052年)《和章岷从事斗茶歌》:“研膏焙乳有雅制,方中圭兮圆中蟾……紫玉瓯心雪涛起”等。诗歌中的意思是:茶色雪白、肥腴,白色沫饽在茶盏里飘浮聚散变化时如朵朵白花,似片片银元,研膏茶形若满月,中有方孔如圭,建盏中如雪花涛涌等。从这些诗词看,建盏斗茶最好,建盏中鹧鸪斑纹盏更佳。通过这些文献,从另一侧面佐证鹧鸪斑是圆形雪白似乳的。正如李辉柄《近代瓷学研究与鉴定的两个阶段》所言“文献史料与实物史料是不可缺少的两大方面。”

微信平台ID:xj55610021←长按可复制(每天推送最新古玩资讯,藏界讯息)

栏目热文

白颈山鹧鸪图片大全(中华鹧鸪照片)

白颈山鹧鸪图片大全(中华鹧鸪照片)

5月3日至14日,历时12天,摄影家安荣亚和好友赛特前往滇西拍鸟。从贵阳坐高铁到昆明,昆明乘飞机到腾冲,腾冲租车自驾滇西...

2022-11-19 22:41:21查看全文 >>

人参山鹧鸪介绍(山鹧鸪简介)

人参山鹧鸪介绍(山鹧鸪简介)

海马煲鹧鸪汤,海马营养价值可与人参媲美,有补肾壮阳,镇静安神、调气活血等功能。鹧鸪骨细肉厚,肉嫩味鲜,营养丰富。并含人体...

2022-11-19 22:21:44查看全文 >>

一般一个山头有几个鹧鸪(红胸山鹧鸪分布区域)

一般一个山头有几个鹧鸪(红胸山鹧鸪分布区域)

中华鹧鸪〔拉丁名:Francolinus pintadeanus)中等体型30厘米,又称中国鹧鸪、越雉、怀南。属鸡形目...

2022-11-19 22:33:47查看全文 >>

褐胸山鹧鸪图片大全(中华鹧鸪照片)

褐胸山鹧鸪图片大全(中华鹧鸪照片)

四川山鹧鸪(学名: Arborophila rufipectus ):体长30厘米,是中等体型色彩浓艳的山鹧鸪。头顶褐...

2022-11-19 23:02:24查看全文 >>

临淄鹧鸪鸟简介(鹧鸪鸟生长在什么地方)

临淄鹧鸪鸟简介(鹧鸪鸟生长在什么地方)

文/图 记者 李鸿斐通讯员 刘洋鹧鸪声腔醉八仙,交口传唱数百年。10月17日晚上7点,淄博剧院人声鼎沸,座无虚席。由临淄...

2022-11-19 23:00:33查看全文 >>

褐胸山鹧鸪分布区域(鹧鸪在我国分布图)

褐胸山鹧鸪分布区域(鹧鸪在我国分布图)

褐胸山鹧鸪 (学名:Arborophila brunneopectus) 嘴近黑;脚粉红色。为 雉科 ,山鹧鸪属的鸟类...

2022-11-19 22:59:46查看全文 >>

褐胸山鹧鸪图片欣赏(褐顶彩鹧鸪图片)

褐胸山鹧鸪图片欣赏(褐顶彩鹧鸪图片)

南宁云—南宁新闻网讯(记者 罗宁 通讯员 陈惠 卢明发 实习生 曹湘烨)近日,南宁市隆安县乔建镇龙尧村发现国家一级重点保...

2022-11-19 22:28:14查看全文 >>

红胸山鹧鸪叫声(白眉红脚山鹧鸪叫声)

红胸山鹧鸪叫声(白眉红脚山鹧鸪叫声)

红喉山鹧鸪 (学名:Arborophila rufogularis) 全长约28厘米。额深灰;头顶橄榄褐具黑斑;眉纹灰...

2022-11-19 22:58:02查看全文 >>

山鹧鸪照片(红翅鹧鸪图片)

山鹧鸪照片(红翅鹧鸪图片)

全家福:父母(站立者)为觅食的孩子们站岗放哨。 全家福:父母(站立者、前雌、后雄)为觅食的孩子们站岗放哨。成年雄性四川...

2022-11-19 23:02:05查看全文 >>

赤胸山鹧鸪图片(凤头鹧鸪图片)

赤胸山鹧鸪图片(凤头鹧鸪图片)

如果你想看最棒的大猫图片,你会先想到谁?如果是“最棒”,那你一定绕不开下面这位——《国家地理》大猫领域王牌摄影师:Ste...

2022-11-19 22:56:27查看全文 >>

文档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