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上个世纪的60年代,科学家就在南极的企鹅和北极的北极熊体内发现了大量的DDT。科学家觉得非常奇怪,南极和北极应该是世界上最后的一片净土,应该非常洁净,为什么在那个区域的高等生物体内还会有这么高含量的污染物呢?
这类污染物被称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科学家发现它具有长距离大气传输的特点。它可以受热挥发进入大气,在大气中进行传输,然后冷的时候它又可以沉积到地表,这样它就在大气里完成了一次跳跃。
当温度合适的时候它可以再次挥发进入大气,再进行一个长距离迁移,然后再沉降。它在地表的运动就像一个蚂蚱一样在不断地跳跃,跳的过程就相当于从热的地方向冷的地方迁移。
地球上哪里冷呢,自然就是南北极。我们知道雪花有六个瓣,是一个多孔状的结构,所以降雪的过程就可以捕获这些大气中的污染物,最后让它从大气沉降到南北两极,这也就是为什么南北极会发现污染物的原因。
青藏高原也叫第三极,它和南北极一样,也是非常地冷、有很多的降雪。而且它还是一个大的抽气机,不断地抽吸着南亚次大陆的暖湿气流,那么大气环流给青藏高原带来了什么呢?为了进一步的研究,所以我们就必须到风来的地方去。
到风来的地方去
我在第三极建立了大气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观测网络。这个网络目前包括青藏高原、尼泊尔、巴基斯坦,覆盖了大概300万平方公里。而且还有五条跨境断面,从南亚国家一直做到青藏高原,海拔跨度超过了5000米。
那么我们怎么做观测呢?我们依赖一种观测装置,它的外壳是铁皮状,里面有一个蓝颜色的柱芯,可以吸附大气中的污染物。300万平方公里的观测网络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每年我们都把这个网络往前拓展五六个观测点,这样积累了十几年,一直在不断做这个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