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国学 >

题西林壁的中心思想(题西林壁的古诗中心思想)

来源:原点资讯(www.yd166.com)时间:2023-04-15 03:58:32作者:YD166手机阅读>>

其实,诗歌创作发展到宋词的时候,比起唐朝时期的诗歌(即唐诗)在格律、内容、思想及形式都有所突破。这也是所有文化现象发展的一种规律。

唐诗在整个唐朝时期就是一个逐步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但是这个过程主要体现在唐朝诗歌的表现形式上。

到了宋朝时期,无论是在诗歌创作的形式上还是思想内容上都发生了明显变化,有了重大突破。

在诗歌的创作表达形式上出现了宋词,宋词的表达形式更加灵活,更加口语化,更加接近语言通俗易懂的表达方式。

同时,在思想内容上,宋朝时期的诗歌,开始刻意追求表达主题思想了,更多地想要表达出来一些道理,并且刻意而为之。即所谓的哲理诗,也就是说宋朝时期的诗歌尤其喜欢来表达一下带有哲理的东西。

题西林壁的中心思想,题西林壁的古诗中心思想(1)

今天,我们来赏析宋朝大文豪苏东坡著名的一首诗《题西林壁》,刨根问底来解读宋朝时期的诗歌这一特点。

苏轼一生对庐山是有特别的感情的,庐山也是苏轼佛学思想发生转变的地方。据说苏轼还是庐山东林寺总长老的俗家弟子。苏轼写《题西林壁》时候,这次苏轼在庐山游玩了近半个月时间,当时苏轼对庐山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和印象。这期间已经写了很多诗作,下面详细介绍。

在最后临别的时候苏轼受总长老的邀请写下了《题西林壁》这首哲理诗。

这时候苏轼再写庐山,不是刻意描写庐山的风景名胜,而是在刻意琢磨写一个道理,故意深思熟虑写一首哲理诗。

再说,整个宋朝时期都在刻意追求真理的诗歌表达,大文豪苏轼怎么可能不写出一些什么道理呢!

其实这首诗《题西林壁》,也是苏轼后期佛学思想的一种表达。

这里需要补充说明的是,苏轼在年轻的时候,一直到“乌台诗案”发生之前都是不信其他思想的。后来,人生失意生死攸关被贬黄州后,思想开始了发生转变。

这也是人之常情,春风得意的时候啥都不信,只有自信;失意落魄的时候就开始寻求一些精神慰藉了,慢慢地什么都信了!

话说,苏轼被贬黄州后,一次在游完安国寺后,留下《黄州安国寺记》自述曰:

“元丰二年十二月,余自吴兴守得罪,上不忍诛,以为黄州团练副使,使思过而自新焉,其明年二月,至黄,舍馆粗定,衣食稍给,闭门却扫,收召魂魄,退伏思念,求其所以自新之方,反观从来举意动作,皆不中道,非独今之所以得罪者也。欲新其一,恐失其二。触类而求之,有不可胜悔者,于是,喟然叹曰:‘道不足以御气,性不足以胜习。不锄其本,而耘其末,今虽改之,后必复作。盍归诚佛僧,求一洗之?’”

题西林壁的中心思想,题西林壁的古诗中心思想(2)

题西林壁

宋朝: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北宋时期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被贬黄州已经四年的苏轼,由黄州贬所改迁汝州(今河南临汝)团练副使。

苏轼在去汝州路径九江庐山,受邀和僧友参廖一起在江西庐山游玩了十几天。共创作了七首有关庐山的古诗词和一篇游记散文《记游庐山》。

这七首诗是《初入庐山五言绝句》(三首),《庐山二胜》(两首),《戏徐凝瀑布诗》(一首)和《题西林壁》(一首)。

其中苏轼在《庐山二胜》前序云:“余游庐山,南北得十五六(行程所至达庐山的十分之五六)”。说明,这次游览胜地行程达到整个庐山十分之五六,比较广泛,对庐山形成了自己印象,也有了一定的认识了。

这次庐山游玩,苏轼在最后还对这次庐山行写了一篇著名的游记《记游庐山》,这篇散文游记,在中国散文史上也浓墨重彩的一笔。

《记游庐山》,最后苏轼说到:“最后与总老同游西林,又作一绝,云:

横看成岭侧成峰,到处看山了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仆庐山诗尽于此矣”。

“仆庐山诗尽于此矣”,苏轼最后在《记游庐山》中也直接交代了,最后的这首诗《题新林壁》,是此游庐山的诗作中的绝笔了,一首诗把庐山写尽了,无法再有超越,成为千古绝唱。

诗中提到西林寺,又称乾明寺,一座寺庙,位于庐山之西侧。苏轼尤其喜欢和各个地方寺庙里的僧人一起交往,僧友特别多,和僧友的趣事也特别多。

题西林壁的中心思想,题西林壁的古诗中心思想(3)

首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这是苏轼选择了远看整个庐山的两个角度,来看庐山。横着看庐山成岭,侧面看庐山成峰。这是诗人站在整个庐山的外面,远看庐山全貌的角度,对庐山进行了整体描绘,写景。

远近高低各不同”,这句诗,当诗人走进庐山的时候,置身于庐山之中,眼前的庐山山峰层峦叠嶂有远有近,有高有低各不相同。诗人的这种表达,语意更明晰内容更加具体,比较写实。

最后,“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诗人这时,笔锋轻转由写景转到写事物中存在的道理。

由远看庐山全貌,再到近看庐山走进庐山,这时候诗人更加感觉到庐山的陌生了,不能够认识庐山的真面目了。

题西林壁的中心思想,题西林壁的古诗中心思想(4)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感觉,这种认知呢?

因为,当我们进入浩瀚无垠的庐山之中时,仿佛置身于仙境,我们更加更加感觉庐山的神秘,无法认识庐山真面目了。当我们身处高山峻岭的时候,我们往往的确有一种云深不知处的感觉。

我们知道,《题西林壁》苏轼这次游庐山最后在游西林寺的时候才写的。这时,苏轼对庐山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和印象。这时候,苏轼再写庐山,不是刻意描写庐山的风景名胜,而是在写一个道理,故意深思熟虑写一首哲理诗。

题西林壁的中心思想,题西林壁的古诗中心思想(5)

一千年过去了,关键的问题是,当时苏轼并没有告诉大家:

怎么样才能认识庐山的真面目?

千年来,解读这首诗所蕴含的道理,道理不计其数,并且各有各的道理。其中解析出来哲理,包括了整体与部分,宏观与微观,远离距离与近距离,外部与内部,分析和综合等等,道理不计其数,且都有道理。

如果说,解析的这些道理我们都懂了,我们就可以认识庐山的真面目了吗?

其实,未必。

因为,我们解析的这些道理本身就有一定的局限性。这些认知事物规律的道理或者是角度,都是密不可分,无法孤立起来看问题。如果你独立起来看问题,有局限性;如果你结合起来看问题,也无法彻底解决问题。

新千年来了,“趣说诗词”认为苏轼的这首《题西林壁》,讲述的是人与自然的问题。

趣说诗词,让阅读有价值。欢迎关注。

题西林壁的中心思想,题西林壁的古诗中心思想(6)

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不妥立即删除。

栏目热文

题西林壁全文诗意(题西林壁诗意简单点的)

题西林壁全文诗意(题西林壁诗意简单点的)

介绍苏轼和他的《题西林壁》?不必了吧。不过可以简单说一下,就诗而论,王安石、朱熹,甚至柳宗元、欧阳修,“哲理”味儿都比...

2023-04-15 04:09:15查看全文 >>

题西林壁的诗意20字(题西林壁古诗的诗意和诗情)

题西林壁的诗意20字(题西林壁古诗的诗意和诗情)

去见山,山就在那里。人生是一次又一次的攀山越岭,赏山,攀山,见山,见天地,见自我,见人生。雪岭之巅 《题西林壁》,这首...

2023-04-15 03:43:42查看全文 >>

题西林壁的诗意是什么(题西林壁的诗意和道理)

题西林壁的诗意是什么(题西林壁的诗意和道理)

作为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苏轼不仅词开豪放一派,在词的创作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还与王安石、黄庭坚等人将宋诗推向了高峰。并且...

2023-04-15 04:00:11查看全文 >>

题西林壁古诗诗意(题西林壁古诗的诗意讲解)

题西林壁古诗诗意(题西林壁古诗的诗意讲解)

题西林壁宋代: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作者介绍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

2023-04-15 03:59:44查看全文 >>

剪秋扮演者杨凯淳(剪秋扮演者杨凯淳回应)

剪秋扮演者杨凯淳(剪秋扮演者杨凯淳回应)

排版丨神秘吃瓜人编辑丨隐秘的瓜估计林心如怎么也不会想到,这个差点让自己下跪求他来演戏的男人,日后会成为自己的老公都说《倾...

2023-04-15 03:24:11查看全文 >>

题西林壁诗意是什么(题西林壁的诗意和道理)

题西林壁诗意是什么(题西林壁的诗意和道理)

庐山是天下名山,位于今天江西省的北部九江市境内,这是一座文人倍受推崇的山,无数的文人墨客都为庐山写过诗。所以说庐山在文学...

2023-04-15 04:09:14查看全文 >>

题西林壁古诗讲解(题西林壁这首诗的意思)

题西林壁古诗讲解(题西林壁这首诗的意思)

同学们,大家好,这里是梁老师语文补给站,给你的语文学习充满能量。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第九课《古诗三首》第二首《题西林壁》...

2023-04-15 03:47:37查看全文 >>

题西林壁古诗的诗意(古诗题西林壁的全诗意思)

题西林壁古诗的诗意(古诗题西林壁的全诗意思)

四年级上语文必背古诗(附译文、词语解释) 小微整理了课本中的古诗,重点诗篇要求熟背全文,同时也要了解古诗文的翻译、重点字...

2023-04-15 03:57:25查看全文 >>

题西林壁的意思和解释(题西林壁的意思30字)

题西林壁的意思和解释(题西林壁的意思30字)

四年级重点古诗《题西林壁》,学习大纲及诗歌解析四年级上册古诗《题西林壁》的学习大纲目标:1、通过字典或有关资料,了解诗句...

2023-04-15 03:35:21查看全文 >>

题西林壁的整首诗意思(题西林壁全诗意思)

题西林壁的整首诗意思(题西林壁全诗意思)

题西林壁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注释】⑴题:书写,题写。西林:西林寺,又称...

2023-04-15 04:14:38查看全文 >>

文档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