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国学 >

德的四种境界(德的深层内涵和意义)

来源:原点资讯(www.yd166.com)时间:2023-04-18 11:58:03作者:YD166手机阅读>>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内容丰富,题材广泛。这既是一部讨论哲学、社会、政治、伦理、教育问题的书,同时也是一部讨论怎样读书学习的书,其中有30多章讨论或涉及读书学习的问题。我们从中可以领悟孔子和他的弟子们关于读书学习的深刻见解,还可以学习他们关于读书的许多有益方法。

一是学习在于明道。《论语》中有的讨论为何而读的问题,有的论及怎样去读的问题。我们在读《论语》时,首先要领悟和了解的是为何而读、为何而学的观点。孔子认为,读书人首先是为认知真理而读,有志于真理而学。《论语·里仁篇》记载了孔子关于这一观点的两段谈话。其一,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在先秦诸子百家的经典中,“道”所指含义丰富,解释多样。孔子此处所讲之“道”,乃真理、道理之意。在孔子看来,一个读书人早晨得知真理,即便晚上死去,都可以。其二,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孔子认为,读书人要有志于追求真理,如果又以自己吃粗粮穿破衣为耻,这种人就不值得同他谈论道。孔子这里明确提出学习的意义在于明道,读书的目的在于求真。孔子的这一读书观点,值得我们思考。学习在于明道,则确立了学习的目标方向,学习就能远行,不会半途而废;读书在于求真,则辨明了读书的价值追求,读书就有取舍尺度,不会无所适从。

二是读书重在修身。《论语》多处谈到读书与修身的问题。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孔子始终关注读书人的道德修养,将道德修养与读书学习紧密相连。他所忧虑的是品德不培养,学问不讲习。与此同时,孔子在2500多年前,还注意到了一个读书学习的风气问题。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孔子认为,古代学习的人,目的是为了涵养自己的道德,提高自己的学问;现在学习的人,目的则是为了装饰自己,给别人看。孔子谈到的“今之学者为人”这一不良学习风气,也许只存在于那个时代部分读书人身上,但这种不良读书风气并没有因时间的流逝而消失。今天的读书人当深以为戒,去掉不良习气,树立良好学风。

三是知学、好学、乐学。一个人读书学习的成效,与一个人读书学习的态度和境界有着密切的关系。《论语》中提出了读书的三重境界,即知学、好学、乐学。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孔子看来,为学读书与做事一样,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由知学,到好学,再到乐学,这就是读书人不断提升的三重境界。《论语》则更为深入地讨论了“好学”的问题。何为“好学”?孔子在《论语·学而篇》中谈道:“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孔子认为,君子吃不要求饱足,居不要求舒适,对做事勤劳敏捷、说话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可以说是好学了。在孔子看来,好学的人首先要有较高的精神追求,不能贪图安逸和享受,不仅要向书本学,还要向有道的人学。孔子的弟子子夏也从另一个角度谈到了好学。子夏在《论语·子张篇》中谈道:“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子夏认为,每天通过学习知道未知的,每月复习所已能的,可以说是好学了。子夏强调好学在于日积月累,巩固提高,这一观点也值得我们借鉴。

四是学而思、学而习。读书学习不仅要树立正确的读书观,还要有正确的读书理念。《论语》较早地提出了许多流传至今、给人启迪的读书理念,其中学而思、学而习的读书理念值得我们学习。孔子在《论语·为政篇》谈到了学而思的问题。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认为,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孔子从读和思两个方面,指出了读与思两者相脱离的弊端和危害性,强调要做到读而思,即边读边思,边思边读,读思结合。从现在的读书现象来看,往往是读而不思的情况较多,思而不读的现象较少。读了不思考,或者没有真正读懂书中之意,或者被书中错误所误导。所以,子夏提出要博学多思。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此外,《论语》提出学而习的理念,也很有针对性。《论语·学而篇》开篇就谈到了学与习的关系。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在这里,“习”不是一般解释的温习之意,而是“实习”之意。孔子提出,学了然后按照一定的时间去实习,不也是很高兴吗?《论语》提出的学而习的理念,实际上也是我们今天关注的读与行、学习与实践的关系问题。我们需要学习《论语》的读书理念,更加重视读与行相结合,把书本知识运用于实践、运用于社会、运用于人生。

五是为学绝四。我们常说要多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多读书是基础,读好书是前提,善读书则是关键。《论语》从正反两个方面都讨论了善读书的问题。一方面提出,读书要做到“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温故而知新”“不耻下问”“举一反三”等等;另一方面,又从克服为学读书毛病的角度,提出了“为学绝四”的观点。《论语·子罕篇》记载:“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子绝四”何意?就是指孔子一点也没有四种毛病,即不凭空猜想,不绝对肯定,不拘泥固执,不为我独是。“子绝四”也是为学读书之绝四,对我们启示良多:读书学习要下真功夫,对原书读通、读懂。不好好读通,就凭空猜想,妄下结论,这不是认真读书的应有态度。读书学习要取得好的效果,就要保持一个好心态,客观对待书本,客观对待自己,不固执己见,不自以为是。

六是择善而从,见贤思齐。读书学习不仅仅是向书本学习,还要向他人和社会学习;不仅仅是读有字之书,还要读无字之书。《论语》在如何拓展学习方面,为我们提供了途径,开拓了视野。《论语》强调,学习要善于向他人学习。《论语·述而篇》记载了孔子的一段向他人学习的名言。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提倡,要以人为师,选择他人的优点而学习,看出那些缺点而改正。在《论语·里仁篇》中,也记载了孔子类似的观点。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孔子认为,看见贤人,便应该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便应该自己反省。在这里,看齐与内省都是学习的一种方式和途径。择善而从,见贤思齐,不仅是一种读书学习的理念和方法,更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优秀传统美德。

栏目热文

温良恭俭让主张的含义及现实意义(温良恭俭让的现实例子)

温良恭俭让主张的含义及现实意义(温良恭俭让的现实例子)

半部论语治天下!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今天共读《论语》学而篇10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

2023-04-18 11:56:26查看全文 >>

温良恭俭让下半句(温良恭俭让上句)

温良恭俭让下半句(温良恭俭让上句)

仁义礼智信:仁,仁爱义,忠义礼,礼和智,睿智信,诚信温良恭俭让:温,温和良,善良恭,恭敬俭,节俭让,忍让忠孝勇恭廉(忠孝...

2023-04-18 11:31:58查看全文 >>

温良恭俭让仁义礼智信是谁说的(温良恭俭让仁义礼智信理解)

温良恭俭让仁义礼智信是谁说的(温良恭俭让仁义礼智信理解)

五常"指"仁、义、礼、智、信"的五常之道,"五常"是做人的起码道德准则,此为伦理...

2023-04-18 11:52:22查看全文 >>

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的真正含义(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反面是什么)

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的真正含义(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反面是什么)

(一)道德准则——仁义礼智信1.仁“仁”是中国儒家学派道德规范的最高原则,孔子思想体系的理论核心。“仁”的最初含义是指人...

2023-04-18 11:13:48查看全文 >>

如何描述津津有味(津津有味具体情景描述)

如何描述津津有味(津津有味具体情景描述)

「 古韵深圳Vol.1 深圳古墟篇 」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的繁华都市,人潮涌动的商圈市场……这是大家对深圳的普遍...

2023-04-18 11:36:39查看全文 >>

温良恭俭让的内涵理解(温良恭俭让的深层含义)

温良恭俭让的内涵理解(温良恭俭让的深层含义)

原文:“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革命是暴动,是...

2023-04-18 11:32:50查看全文 >>

温良恭俭让的对仗词(七手八脚的对仗词)

温良恭俭让的对仗词(七手八脚的对仗词)

温良恭俭让、仁义礼智信,是中华文化的核心与精华。由于中国近现代的特殊历史,以及为了现代化进程,我们将传统文化牺牲掉了,付...

2023-04-18 11:38:26查看全文 >>

怎么理解温良恭俭让(温良恭俭让下一句)

怎么理解温良恭俭让(温良恭俭让下一句)

初识郭涛是在他主演的《父母爱情》中,剧中江德福(郭涛饰)用真诚与善良打动女主安杰,并与其度过一生。唐朝女诗人鱼玄机曾写到...

2023-04-18 11:50:55查看全文 >>

温良恭俭让是什么生肖(温良恭俭的生肖)

温良恭俭让是什么生肖(温良恭俭的生肖)

原创 老正时空 过客……当兵,教书,炒股,写作,等待进入平行世界……按:此文是老正兔年春节期间写的,虽然已经过去两个多月...

2023-04-18 11:27:20查看全文 >>

温良恭俭让下一句(怎样理解温良恭俭让)

温良恭俭让下一句(怎样理解温良恭俭让)

温良恭俭让1、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wen)、良(liang...

2023-04-18 11:18:38查看全文 >>

文档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