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这么多年的教学经验,我们把教学过程中发现的对学生成绩影响最大的四个问题总结出来,以问题示警,促学生觉醒。这四个问题为:学情不明,目标不清,内容少规划,落实不到位。
一、学情不明学情,即学习情况。学情不明,即不明白自己的学习情况。
说到学情,很多人的第一反应都是"学情分析",然后发出疑问:学情分析不应该是老师们做的事情吗?这样的疑问,对,也不对。老师进行学情分析,是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到了然于胸,然后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成绩;而另一方面,学生自己也一定要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有的放矢,才能学而有成。在这里,我要强调学生对学情的了解。
为什么强调学生层面对学情的了解?
我们先从"教学"这个词语来了解一下"教"与"学"。这两个词都是主动词,教是言传,是身教,是以身作则,是身体力行,是施教者主动传授知识和技能。而学,是模仿,是练习,是受教者主动接受教导,使自己掌握知识,使自己启蒙觉悟。
强调一个"主动",因为只有主动学习,主动查缺补漏,方能真正地掌握知识,提高成绩。之前,很多人都诟病"填鸭式"教学,教得那么多,学生却并不能提升成绩。其实,主要问题不在于老师教得太多,而在于学生并没有真正地主动去学习。好比说,老师往学生这个口袋里装粮食,老师倒出来一百斤粮食,但学生却只留一个一厘米的小缝隙,一百斤粮食能进入口袋的寥寥无几。所以说,学生能获取多少知识,取决于他主动接收的程度。
而很多学生并没有这个意识,也就是学情不明。
学情不明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如果拆分到高三学生具体的学习日常当中,可以分为:知识结构不完善,学习方法不高效,学习理念不正确,低估习潜力,等等。一个个分开细说。
(1)知识结构不完善
去年有个高考生,他平时的考试成绩都很好,一些高难度的题目,对他来讲也都轻而易举,本来老师和他自己都认为一定能考上清华大学或北京大学,结果高考失利了,差了三十多分。他不甘心,选择复读,老师让他总结自己失利的原因,他这才意识到,其实自己第一年根本没有全面地思考过自己的学习情况,只是埋头苦学,不断刷题,对自己的学习情况根本不了解,经过高考,他才知道自己的知识结构很不完善,高考让他暴露了自己的知识漏洞。了解了自己的学习情况,然后有针对性地学习,这一年他顺利考入北京大学。搭建知识框架,完善知识结构,这是提纲挈领地掌握所有知识,这样不仅不会让你对知识有缺失,还能让你有关联地掌握所学知识。
(2)学习方法不高效
学习方法不高效的往往有两种学生,要么是很聪明的,要么是很勤奋的,可这两者都有一个致命的共同点不反思。勤奋者总是埋头苦学,拼命刷题,认为只要做足了题,肯定能得高分。这种不总结、不反思的勤奋,其实效率非常低下,好比水过地皮湿,毫无效果可言。一类题,你做了一百次,错了一百次,你确实努力了,但是效果等于零。反倒那些错了一次之后,经过分析、总结、反思、牢记的人掌握得更熟练。而聪明者,仗着聪明,不思规划,不思方法,认为什么东西自己听过就会,做过就懂。可是,人的记忆是有缺陷的,而且知识点繁冗驳杂,如果毫无规划,随便学习,你的知识终究不成体系,在高考中往往就会暴露自己的缺点,造成失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