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验 >

上海各个地方的地名(上海一大知名地名)

来源:原点资讯(www.yd166.com)时间:2022-10-28 17:11:08作者:YD166手机阅读>>

江西地名研究

关注我们,获取更多地名资讯

关注

三、以商业点(中心)、交通枢纽、居民区为特色的近代区片的形成及其名称来历

近代上海经济发展,人口增长,自开埠以后不断地在形成新的市镇、商业点和居民点。小居民点在逐渐扩展为居民区,在居民点、居民区周围,工商发展,自然地在形成商业点甚至商业中心。与此同时,一些工商企业的开设,使人口集聚,在其周围也自然地形成了新的居民点、居民区。此外,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长必然要促成交通的发达,纵横交叉的道路街巷会推出若干位置重要的地段成为交通枢纽。因为新的商业点(中心)、交通枢纽、居民区的形成与发展,使一些地域具有了自己的特色或突出于四周。这一切使近代上海形成了许多新的区片,产生了许多习称地名。这些习称地名有些来自于旧地名,但含义已经伸缩或根本改变,有些则完全是新加习称命名的,是近代上海社会的直接产物。考察上海近代一些比较闻名的习称地名的来历,可以看到主要有以下六种情况:

01原镇城城门名称和附近的旧地名的沿用

上海在明代嘉靖年间筑城,开陆门六座。进入近代以后先后又加开四座,形成十座陆门。除正名以外,人们习惯以其所处方位而称呼这些城门,它们是:小东门、大东门、新东门、小南门、大南门、老西门、小西门、老北门、小北门、新北门。这些城门因是城内外的出入孔道,周围民宅密集、商肆毗连。一九一四年县城城墙拆除后,城门随之消失。但除新东门外各城门之名却因其极大的影响而留用了下来,城门之名成了原周围一带区域(区片)的习称地名。这“周围一带”,即这些区片的实际范围,经逐步的发展已远过于当初城墙存在时各门地名的含义范围。例如所称的“小东门”者,大致范围达到:东从今人民路、东门路口,西到今方浜中路、光启路口;南从今中华路、刘家弄口,北到今人民路、龙潭路口。

在县城的附近,比较重要并在上海声名极大的习称地名有“十六铺”。据《上海县续志》记载,县城城厢内外因“户口繁密,向系分铺办事。”以该志的附图和附文所示,城厢内外一共有十六个铺。也许一方面是分铺总数习称“十六铺”,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小东门外的这个“十六铺”因频临黄浦,既是沿江众多码头入城的必经之道,又是商肆林立的繁华之区,地当冲要,声名颇大,故民国以后,尽管分铺撤销,其余十五铺之名烟消云散,但“十六铺”作为东门外的一个习称地名却被保留了下来。不过“十六铺”的区片范围己经不和当初分铺的“十六铺”所辖的范围相吻合。近代上海的发展使“十六铺”区片所包括的范围逐步压缩至了小东门外今东门路南北两侧和靠近的沿江地带。直至今天,人们习称的“十六铺”仍指这一地域。

02从市镇到区片

由于人口的流聚、工商的渗入活动,开埠以后上海城外的农村地带兴起了一些新的市镇,如徐家汇、静安寺、曹家渡市就是进入近代社会以后出现的。徐家汇“向为沪西荒僻之地”,一八四七年法国侵略者在此建造天主教堂,设立了宗教据点。到太平天国起义期间,为避战火,“西乡避难于此者男提女挈,蚁聚蜂屯”,天主堂乘机在周围扩张,于是形成市集。因明代徐先启的故居、墓地及其后裔聚居的徐家厍位于附近,李

上海各个地方的地名,上海一大知名地名(1)

泾和肇嘉浜又交汇于此,故取名为“徐家汇市”。静安寺系江南古刹之一,起先周围仅此一大丛林而己,一八六二年英商在今人民公园和人民广场处开辟第三跑马场时,同时修筑了一条跑马道通向静安寺,使静安寺对外交通疏通,“渐成市集”。静安寺市成了当时沪上“春郊走马、署夜纳凉”的“游娱之一境”。曹家渡本是吴淞江的一个古渡,水路交通方便,但离租界和县城较远。也在一八六二年,英国侵略者辟建极司非尔路(即今万航渡路)至此,到光绪年间,“有人购地,建筑油车,是为成市之始;继而西段开办缫丝厂,东段开办面粉厂,招集男女工作,衣于斯、食于斯、聚居于斯者不下数千人。由是马路两旁造房开店,百工居肆而市成矣”。以上这些记载反映了这些地方形成市镇的过程,随着上海城市的扩大发展,城区向四面推展,逐步地将这些市镇都围进了市区。这些市镇都与市区融成了一片。在城区中,前主要为农村意义的市镇形式自然消失,代之以的是近代城市的新区片。如上述的徐家汇、静安寺、曹家渡都由市镇之名转化为近代上海的新习称地名,三者后来都发展成了沪上主要的商业中心和交通枢纽,名声震震远扬。

03一些重要地段的道路交叉口周围形成了新区片

重要地段的道路交叉口往往是交通枢纽,商业也比较发达。发展到一定时候,逐渐使一些地段产生了习称地名。这些习称地名有以交叉口的一个具有明显特征、影响很大的物体之名来加以称呼的。这些物体之名尽人皆知,也很容易为人们所接受。如今西藏中路和延安东路交界处周围,人们称其为“大世界”,这是以路一侧的原“大世界游乐场”命名的。大世界游乐场始建于一九一七年,是一座既具有西洋俱乐部又具有我国传统茶园、戏园特色的综合性游乐场,建成后,轰动了上海,大世界的创设促成了其周围一带的畸形兴旺,各类商店、餐馆、客栈、还有妓院、赌台、燕子窝等以大世界为中心如蜘蛛网似地团团围起,“大世界”不仅只是一个游乐场之名,而且成了这里的一个区域的习称地名。又如今西康路和长寿路相交的十字路口,人们称其为“大自鸣钟”。原来一九二四年公共租界工部局在两路的交叉中央,为日本内外棉纱厂前经理川村建立了一个纪念塔,塔端装设了一座大电钟,人们称此钟为“大自鸣钟”。“大自鸣钟”的附近商店鳞次栉比,人车熙来攘住,一个新的区片形成。因“大自鸣钟”是这里最明显的特征,于是便作了这个区片之名。以后大钟虽然被拆除,但习称地名至今未变,仍在使用。

04众多的以桥名命名的习称地名

上海处于江南水乡,即使在旧县城城厢之内,昔日也是浜河纵横,虹桥卧波。桥梁是河道上的陆路交通,是人们往来的常行之道。桥梁的周围往往设肆开店,形成聚落。因此可以说即使在往日,在一些桥梁的周围己经明显地或模糊地,成形地或不成形地形成了以桥名命名的区片。这是近代上海城市一些以桥梁名称命名的大中区片发展成长的原始基础。进入近代以后,许多桥梁的周围都加速了发展变化,原来那些处于农村地带的桥梁周围都开始进入了城市化过程。到二十世纪以后,上海城区开展了大规模的填浜筑路,许多河道被填塞,桥梁也随之被拆去。原先的那些桥名,各各根据自己不同的地域环境和旧有的发展基础,自生自灭地消长。一些具有现实意义的,处于比较重要地段的桥梁名称都被保留了下来,成为当地发展着的新的区片之名。那些处于特别重要地段的以桥名为名的新区片,往往是交通枢纽,又是商业中心,它们日形繁华,范围也不断扩大,成为上海名气赫赫、众口乐道的大区片。近代上海形成的比较重要的以桥梁为名的区片有:八仙桥(原周泾上)、泥城桥(原泥城浜上)、东新桥(原洋径浜上)、斜桥和打浦桥(原肇嘉浜上)、提蓝桥(原下海浦上)等等。

05以渡口、码头、车站等名命名的新区片

黄浦江纵贯上海,沿江自古就设有渡口、码头。进入近代以后,滨江又兴起了不少新的渡口、码头,因为这些渡口和码头的迅速发展,一些地方以码头和渡口为起点,形成了居民区,其中又夹杂着街道和商业网点,在一些地方还建立了工厂、仓栈。以渡口、码头之名命名的新区片于是形成。如在浦西,因董家渡渡口(码头)的发展而形成了“董家渡”的区片;在浦东因码头渡口的影响而形成了“南码头”、“烂泥渡”、“老白渡”、“杨家渡”、“周家渡”等习称地名。虽然这些区片是以渡口、码头之名为名,但它们实际范围是非常大的,码头和渡口只不过是它们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已。如“烂泥渡”的大致范围是指今东昌路以北、陆家嘴路以南的烂泥渡路两侧一带的大片地区。

一九O八年底,沪宁铁路通车,铁路的上海车站设于闸北宝山路和界路(即今天目东路)的内侧。因沪杭铁路上海车站位于南市,与沪宁车站两相分处南北,因此人们以后将沪宁车站称作了“北站”。北站成了上海对外的最大陆路交通枢纽,车水马龙,人来人往,大批物资在此集散,各种商店、服务设施也都竞相在这里开设。一个以车站为中心的特色区域形成。这个新区片就被称作了“北站”。人们平时如非去赶火车而说到“北站”去,常就是指到这个习称地名所意含的区域范围内去。

06一些新的建筑点(带)构成为新的区片

上海开埠以后,由于近代化的开发,形成了一些特征明显的新建筑点(带),它们中有的就构成为近代上海新区片。这些新区片的命名方式主要还是根据它们过去的或现在的特征、特色以及具有特征性的物体为依据。上海最为有名的习称地名“外滩”,原来是一片芦苇丛生、潮起潮落的滩地。上海开埠后,这段滨江地带被划入了英租界和法租界。西方殖民主义者以其敏锐的目光看到了它控制上海、推行侵略的重要性和方便之处,于是筑码头,修堤岸,在面江辟大道,建高楼,将这里开拓营建成了上海别出一格的特殊地带。外人称其为“Bund”,在中文中被称作“外滩”,外滩就成了这条沿江条带的习称地名。

从以上分析的六类习称地名中可以看到,近代上海大部分区片之名系移用于历史上的地名,但也有一部分是完全予以新命名的,如“大世界”、“大自鸣钟”等。有个别习称地名粗看似也象历史地名的沿用,但其实却不然,需要加以进行认真的考察。如“泥城桥”习称地名。泥城浜并非上海的古河道,而是英租界当局为了抵卸(御)太平军可能的进攻,从一八五三年开始新加开辟的“护界河”。当时在今北京路、西藏路交界处的浜上架有一座叫“北泥城桥”,以后该桥周围因交通重要、商业繁华,发展成了一个新的区片,“泥城桥”便作了此处的习称地名。浜是近代的浜,桥也是近代的桥。泥城桥于一九一五年填浜时被拆去。不过“泥城桥”习称地名其名不衰,直至今天尚在使用。

四、近代里弄住宅的大批建造及其三大类型的命名方式

近代上海因其巨大的发展而吸纳着全国各地(特别是江浙两省)奔投汇涌而来的大批人口。可以看到,从太平天国起义期间开始,除个别战争刚过人口略有回缩以外,上海人口发展总的趋势是在持续地迅猛增长。

人口的大批涌入,使上海不得不相应产生大批居住建筑,其中近代里弄住宅适应着人口增长的刺激应运而生了。

一八五三年当小刀会起义爆发时,华界很多居民避入了租界。外商乘机在界内造起许多木板房屋,出租谋利。接着,在太平军东进苏南地区时,江浙一带的大批人口为了躲避兵锋战火和谋食求生,也纷纷涌入上海,许多人即定居于租界之内。“洋泾之上,新筑室纵横十余里。”木板房屋在租界内成批、成批地出现,联结成行,形成了近代上海里弄住宅的雏形。

但木板房屋易发火灾,一燃百毁。约在一八七O年左右,在英和界内首先改以砖木立帖式结构的新建筑,以后被称为“老式石库门”的住宅在上海出现。其总体布局采用欧洲联排式,单体平面和结构则脱自于我国传统的三合院或四合院的形式。这种“老式石库门”因用地比较节约,内部结构紧凑而很快流传各处。

以后随着上海城市的发展和人口的激增,里弄住宅在上海大量地破土而出。约在本世纪二十年代,被称为“新式石库门”的里弄住宅又在上海形成,结构已比以前有所改进。不过从总的说来,旧上海是富人的天堂,穷人的地狱,社会贫富悬殊。适应着高下不等的生活需要和能力,同时由于兴建者经济投资不同等原因,在上海一方面年年有简陋的、陈旧的里弄住宅推出,在另一方面却又有追求奢侈豪华的环境幽雅、设备齐全的更新式的欧化里弄住宅诞生。在四十年代,高级的花园式里弄和公寓式里弄的出现就是后者发展的结果。

里弄住宅以许多结构基本相同的单元楼房联排组成一条弄堂,每个弄堂一般只有一个弄口,面向道路。它事实是一个圈围着的建筑区,是一个独立的居民点。每条里弄一般都由地产公司、洋行或者某私人业主独资或合资建造,产权完整。当一条里弄建成以后,它的名称也随之诞生。这个名称是这个居民点的标志,并供社会和人们使用。这就形成了新的地名。一般来说,里弄的名称都由产权者加以命名的。

近代上海形成了成千上万的里弄,其名称五花八门。即使是通名,也并不仅仅只限于“里”或.坊”,实际上还有“村"(“邨”)、“弄”、“庐”、“园”、“庄”、“宅”、“巷”、“新村”、“弄堂”、“胡同”、“花园”、“别墅”、“别业”等等。关于专名,大多由产权者自意命名,既没有一个明确的命名原则,地方政府也不加规定和限制。因此,在近代上海,一方面可以看到里弄名称纷繁杂乱(或者也可说是一种丰富多彩!),另一方面上海之大,里弄之多也造成了许多重名的情况。不过从众多的里弄名称中我们还是可以归纳出它自然形成的一些命名规律。上海里弄的命名主要集中在以下三种方式,其中以第三种为最多:

01以产权者的姓名或与产权者相关的因素命名

产权者抓有自己出资建造的里弄住宅以后,为了表示产权归己,不属他人,有以自己的姓名命名所建的里弄的。如今幸福路269弄,由罗某于一九三九年出资建造。建成后,他将`罗”字上下拆开,命名为“四维新村”。又如今南京西路450弄,为荣业地产公司所建,落成后即命名为“荣业新村”。今长宁区候家宅19弄,系金姓所建,里名从己名和儿子之名中各取一字,成“鸿兴里”,显然还有传代之意。上海有些里弄系数人合资建造,为了纪念初创,留作永存,也表示一种产权的所属范围,于是以意代名。今幸福路291弄,为沈姓、吴姓、顾姓、郭姓四个朋友合资兴建,为示四友出力之意,即取名为“四友新村”。

02以里弄本身特征或附近事物之名命名

有些里弄以其自身的特征加以命名。如有以其居住者的籍贯而取名的,如“西安坊”、“南通村”、“江北里”、“宁波里”、“太原坊”等都是取意于此。在旧上海,有些里弄内还设有事务机构,开设了一些小型的服务、娱乐场所,有的里弄即以弄堂内的经营业取名。如混堂弄、铁匠弄、典当弄、*猪弄分别都因弄内有浴室、铁铺、当铺、*猪作之故。有些里弄也有其自身的建筑特征而取名的。如今新华路593弄,内筑梅花形的水池,中有喷泉,故取名为“梅泉别墅”。里弄也有以其附近事物之命名的。如今中山公园旧名“兆丰花园”,于是在公园东侧有称为“兆丰村”、“兆丰新村”的,在西侧有称为“园西新村”、“花园村”的。里弄绝大多数沿街而筑,有的里弄为取名方便,即以里弄所在的道路之名命名。在旧上海许多路上都有以该路名命名的里弄。

03众多的以富贵荣华、仁义道德、安吉顺平为中心思想的里弄建筑之名

旧上海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之中,里弄之名也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在上海大量的里弄名称中可以看到占最多数的是以富贵荣华、仁义道德、吉祥顺平为中心思想加以命名的名称。它们的传统封建色彩非常浓厚,同时也反映了当时一般市民追求与渴欲的指向和社会心理。在众多的名称中,以“宝”、“富"、“贵"、“庆"、“荣”、“安"、“昌”、“顺”、“吉”、“善”、“德”、“和”、“康”、“兴”等字组名的比比皆是。许多里弄还以“永”、“恒”两字牵头,希望能得到那种境地的“永恒”。以“永”字为例,据统计,以它牵头的里弄,在上海曾达365条,它所搭配的字主要有:永仁、永升、永丰、永乐、永平、永宁、永业、永庆、永安、永兴、永吉、永成、永年、永利、永寿、永和、永昌、永顺、永贵、永胜、永祥、永泰、永益、永康、永盛、永富、永裕、永善、永福、永嘉、永德等等。其中单以“永安”为名的里弄全市曾有56条;以“永庆”为名的里弄全市曾有39条;以“永兴”为名的里弄全市曾有23条。

五、近代工商企业、各种公共建筑等的大批出现给上海带来了大量的新地名

进入近代以后,上海在走向都会化。近代都市的基本特征在上海一一产生、体现出来;近代工厂企业从无到有;新式商店鳞次栉比;新型的文化、教育、卫生等机构广泛诞生;娱乐场所五花八门;港区码头林立;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等交通线从上海向外延伸;高楼大厦拔地而起;近代结构的桥梁飞凌水流……每一个工商企业、每一个公共建筑都有自己的名称,在近代城市的繁荣发展以及趋向激烈的社会竞争之中,各个企业、机构、场所等尽力地在社会上表现自己的名称,突出自己的名称。近代工商企业和公共建筑等的名称当然首先是反映自己的内容的,但是,当它们处于范围有限、人流滚滚的城市地域中,经过一定的时间,那些或具有相当建筑规模;或历史较久颇负声望;或特色昭著,名气振振;或位居要处,人所瞩目的工商企业、公共建筑等的名称,经人们的广泛使用、传播,事实上已经不仅具有自身的意义,而且还形成了一定的地名意义。因为从根本上来说,工商企业和公共建筑等毕竟是地表上具有地理位置的名称实体,它们中的一些一旦比较稳定和发生了影响,必然就成为某个地点的具有特征性的标志,产生了指示某个地点位置的实际作用。在近代上海,工厂如江南制造局,商场如“四大公司”(新新、大新、先施、永安),文化、教育、卫生机构如圣约翰大学、广慈医院、商务印书馆、徐家汇天主堂,娱乐场所如大世界、新世界、小世界,码头如大达码头、太古码头,车站如北站、南站,高楼大厦如国际饭店、百老汇大厦,桥梁如外白渡桥、新垃圾桥等等都具有相当的地名意义,它们是自己所处地段的具有特征性的重要标志,同时还产生了指示所处地点的实际作用。它们都构成为近代上海的新地名,丰富了近代上海的地名群。

但重要的工商企业和公共建筑等的地名意义还不仅仅只到此为止,它们还对城市的其他地名的产生和发展具有一定的作用。一些工商企业和公共建筑等的兴起和发展对当地地区发生了很大影响,因而会改变所在地方旧地名的内容和促成新地名的形成。这些工商企业和公共建筑等的名称有的同时成为他地名的名称,有的则移用组成了他地名。如前文已经谈到工商企业、公共建筑的出现可以促成新市镇的兴起、新区片的形成等,另外还可看到,它们还会促成道路等新地名的形成。在上海的一些工厂、学校、车站、码头、桥梁、园林等近旁,因这些企业、公共建筑的建立而开辟了一些对外通道或道路,有的对外通道和道路就以这些企业和公共建筑的名称来加以命名。如“制造局路”、“泰同栈路”、“博物院路”、“体育会路”、“车站路”、“半淞园路”等就属这种情况。尽管在后来有些工商企业和公共建筑会撤销关闭,该地名最后消失了,但有些取自于它们名称的道路地名却仍保留了下来,(如车站路、半淞园路等)从而留下了那些企业和公共建筑的历史踪迹以及它们给当地地名发展影响的深刻印痕。

六、余言

近代上海是一个突破旧城区向一个新的大都市迈进的上海,它因而在继承旧地名的同时,在新城区内涌现产生出了大批近代意义的新地名,其数量之大,类型之多远远超过了封建上海城市的全部地名总数和类型。但近代上海是外国殖民主义者和本国反动政府统治下的上海,有不少地名是为反动政权服务,或者是陈旧落后的。一九四九年,随着新上海的诞生,一个旧时代结束了,那些非常明显地烙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印迹的地名因而也就失去了生命力,同时新上海也再也不允许它们仍然存留在新社会之中。解放以后,地方政府对旧上海遗留下来的这样一部分的地名进行了整理、更改。但同时,因为地名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延续性的特点的缘故,因而也将近代上海城市大部分的一般性的地名都保留了下来,继续在社会上流行使用。正因为今天上海城市的地名大部分是继承了近代上海的旧地名,因而在现今广泛地、深入地考察和研究近代上海的城市地名就具有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对它的考察和研究,我们可以认识今天大部分地名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及各类地名的演变规律,从而能更好地加强现地名的管理和更新,同时还可促进现今正在较有规模地开展的上海地方史的研究,特别是促进近代上海城市史的研究。这对当前上海城市的改造、开发、规划等同样具有相当重要的实际意义。

目前,关于上海地名的全面考察和总结工作已经开始,《上海地名辞典》正在编篡,全市各区的《地名志》在各区区政府的领导下也已全部着手进行。相信经过这两项巨大工程,上海古今地名的历史发展面貌和今天的现状特征一定能够清晰地、全面地展现出来。本文应参加《辞典》和《地名志》的一些同志邀请所作,错漏之处在所不免,敬请加以补正,以推动上海地名研究工作的前进。

来源:《史林》1987年第2期

作者:郑祖安

选稿:何铂羽

编辑:陈汶灵

责编:刘言

校对:耿曈

审定:孙欣仪

欢迎来稿!欢迎交流!

转载请注明来源:“江西地名研究”微信公众号

栏目热文

上海为什么那么多外地地名(上海地名为何多叫行)

上海为什么那么多外地地名(上海地名为何多叫行)

作者:铁骑如风来源:地缘谷(ID:Geo-Valley)“上海人民不按英国人的命名称呼,在互相之间的交流中还是将南京路称...

2022-10-28 17:18:01查看全文 >>

上海这些地名的来龙去脉你知道吗(上海哪里的老地名最好)

上海这些地名的来龙去脉你知道吗(上海哪里的老地名最好)

黄浦在黄浦江边上,那青浦又为何得名?宝山境内的“山”在哪里?哪个区以年号得名?你都知道吗?不知道就快看过来上海别称由来上...

2022-10-28 17:37:45查看全文 >>

上海十大特色地名(上海地名一览表)

上海十大特色地名(上海地名一览表)

地 名 , 不 止 是 地 名 。上海是全国最早被神马四川路西藏路北京路南京路等荼毒的地方,看完上海路名整一张中国地图。...

2022-10-28 17:42:18查看全文 >>

上海各地名的由来(上海各地名发源地)

上海各地名的由来(上海各地名发源地)

导语地名是宝贵的文化资源,承载着人们的乡愁记忆和对优秀传统的寻根感怀。一个地名,就是一段历史碎片;一个地名,就是一幅风情...

2022-10-28 17:26:45查看全文 >>

上海地名大全详细(上海各个地方的地名)

上海地名大全详细(上海各个地方的地名)

地名中的通名一般指代某一类地理实体的类型(如“虹口港”的“港”),它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密不可分,有着极具地域特色...

2022-10-28 17:26:27查看全文 >>

上海用了哪些城市的地名(上海地名一览表)

上海用了哪些城市的地名(上海地名一览表)

溯源上海的发展过程,自有其清晰绵远的历史脉络。根据谭其骧教授所著《上海得名和建镇的年代问题》,以及对其他史料并对周边环境...

2022-10-28 17:11:10查看全文 >>

上海特殊地名大全(上海地名一览表)

上海特殊地名大全(上海地名一览表)

上海地名中带“行”字的不少,前缀则一般是某个姓氏,这些地方往往有历史,有故事。打开上海地图,发现许多地名都带有“行” 字...

2022-10-28 17:28:21查看全文 >>

上海十大经典地名(上海最值得怀念地名)

上海十大经典地名(上海最值得怀念地名)

上海旅游,不只有外滩、东方明珠和浦东陆家嘴的三件套,还有一些特色的地方,丰富了这座城市的内涵,赋予了城市的灵魂符号。很多...

2022-10-28 17:25:32查看全文 >>

上海为什么有那么多地名的街道(为什么上海的路名都是中国的地名)

上海为什么有那么多地名的街道(为什么上海的路名都是中国的地名)

很多广西人可能都知道,上海有很多以广西地名来命名的道路,之所以会这样命名,网上流传有这样一个说法,说是为了纪念淞沪会战中...

2022-10-28 17:46:43查看全文 >>

上海各个地名的由来(上海老地名大全)

上海各个地名的由来(上海老地名大全)

地名是宝贵的文化资源,承载着人们的乡愁记忆和对优秀传统的寻根感怀。一个地名,就是一段历史碎片;一个地名,就是一幅风情画卷...

2022-10-28 17:43:04查看全文 >>

文档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