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6日,6:50。清晨的微光尚未穿透济南寒冷的浓雾,宋宝祥已经准备开始一天的工作,他今天要带领伙伴们蒸十几锅饽饽。宋宝祥,微博热搜#山东大爷做的饽饽胜似面包#的主人公,他做饽饽20年,一个面团要揉约1500下,要用玉米皮垫底……古拙的技艺穿越时空,在史上首个“就地而过”的中国年里,它是网友眼中的年味儿和乡愁。
春节这一个月,宋宝祥他们做的饽饽售出3万多斤,已卖到了哈尔滨、海南等地。在天猫面食榜销量TOP10中,朴实无华的山东饽饽占据了半壁江山。更多的土味年货将载着家的味道来到人们身边。
饽饽里的年味儿,是一代人的记忆
面粉上秤要5斤,鸡蛋取清,牛奶白糖放在碗里备好。温水倒入面盆,水汽与面粉氤氲起来,热腾腾、忙碌碌的一天正式开始。
过年蒸饽饽,是山东尤其是胶东半岛的传统。宋宝祥不是地道的胶东人,却做得一手好饽饽,20年来已经带出了百十个徒弟。
饽饽里藏着一代人的记忆。“穷的时候,过年走亲串门带上两个白面饽饽,就是最好的礼物了。”后来生活富裕了,饽饽的用途也丰富起来。裂开三瓣的枣饽饽,象征笑口常开、早生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