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验 >

古代水稻种植全过程(古代的水稻是自己留种吗)

来源:原点资讯(www.yd166.com)时间:2022-10-31 18:42:20作者:YD166手机阅读>>

大家都知道现在的种植技术越来越好,种植出来的水稻也越来越香,颗粒也越来越饱满这些都是我们人类从前辈的手中不断地实验出来的。那么古代的时候,他们是怎么播种粮食的呢?古代他们没有我们这么先进的机器,就连土地大多数都是低洼地。那他们又是以什么样的技术。和怎么样的管理方式,才能让众多人口吃上粮食。下面呢就给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古代是怎么耕种田地播种粮食的。有关圩田的起源,学界较为一致的观点是起源于春秋时期的吴国和楚国,共两处史料明确提及此事。关于圩田的兴盛时期,学界的观点也较为一致,认为宋代及以后是圩田的鼎盛时期。其间的原因在于,从唐末开始,我国已经从“主粟时代”、“主麦时代”过渡到“主稻时代”,水稻在政权经济中的地位显著提升,王朝税赋良种开始转向水稻。因此,有学者提出,在我国江河下游平原兴建圩田,将当地的湿地生态系统改建为连片的稻田生态系统,乃是水稻大规模推广种植的基础工程。

古代水稻种植全过程,古代的水稻是自己留种吗(1)

看古代是怎么种粮食?看完涨知识了,在汉及之前的王朝,旱地作物粟和麦是朝廷主要赋税良种。在这样的背景下,古代汉族先哲在“避卑湿”和“圣人不与水争地”的思想指导下,将江南“涂泥之地”评估为“下下之地”也就可以理解。随着主粮作物比重的改变,到宋代,水稻所占比重已经远远超过粟的比重,政治和经济中心随之向南迁移,也是和主粮作物改变密切相关。这一事实恰好解释了为何圩田起源于春秋时期,却到宋朝才得以发展到鼎盛的社会原因。

古代水稻种植全过程,古代的水稻是自己留种吗(2)

圩田是将江南的湿地生态系统通过技术手段,改建为适宜水稻生长的稻田生态系统。原有的湿地生态系统中,不利于水稻生长的因素,在王祯《农书》中的解释是,“不时淹没,防于耕种”。的确,在江边冲积带和沼泽湿地系统中,原生的植物是各种块根水生植物,如古代江苏丹阳的练湖,在唐代就是“菰蒲茭芡之多,龟鱼鳖蜃之生,厌饮江淮,膏润数州”*,就是作为水运要道的练湖,从唐至清,多次被垦为农田,又数次废田还湖。显然,练湖所产并非不能养活当地居民,李华的记叙中的“膏润数州”,说明其产出远远大于当地所需,之所以要把练湖垦为农田,其间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当时的赋税粮种已经被确认为稻谷。“菰蒲茭芡”“龟鱼鳖蜃”之属在当时不能用于缴纳赋税,只有开垦为圩田,才能增加赋税收入。把湖变为稻田,当然得利用圩田的技术手段。

古代水稻种植全过程,古代的水稻是自己留种吗(3)

圩田的农耕技术要领在于,人为筑土作堤,修筑闸门,在丰水季节,能将江、湖之水阻隔,同时通过人力将圩田内多余之水排到外江、外湖,而在枯水季节,又能将江、湖之水引入圩田。如此操作,能使稻田水位处于可控范围,水既不至于长期淹没稻田,也不至于缺水成旱。围湖成田的关键技术包括如下三个方面:其一是,如何防范土堤的崩塌。圩田的土堤和江河的防洪堤的性质有所不同。圩田的土堤常年浸泡在水中,修筑得再紧,夯得再实,也会因为长期浸泡,在重力作用下向下移动。时间一久,肯定会自然崩塌,因而光凭简单的筑堤手段还不行。关键是要种植喜水性的植物,特别是在堤的两侧交错种植柳树、桑树、芦苇、茭草等,其技术原理是,利用植物根系的生长,抵消土堤的下坐,同时又能固土,进而确保圩堤稳固。

古代水稻种植全过程,古代的水稻是自己留种吗(4)

其二是防范排水口溯源切割。修筑圩田必然得配修排水口,以便将围内多余的水排出。但一旦修筑排水口,在排水时就必然出现流水的溯源切割现象,排水口以下的排水道会切割的越来越深,引发堤防的自然崩塌。其应对的技术措施是将排水口修成多级的梯坎状,让排水时的流水分级而下,从而在坐收排水功效的同时,将排水口受损降至最低限度,而且出现溯源切割空洞时也很容易发现,从而得以及时修复。其三是如何堵塞堤防的“管涌”。当圩田内外水位差很大时,在水的静压力作用下,堤防中的蚁穴、鳝洞、螃蟹窝所构成的薄弱环节,都容易被洞穿,成为穿过堤防的“管涌”隐患。“管涌”一旦出现,简单地用泥石堵塞很难收到较好成效。最好的办法是用干黄豆混入泥土中去堵塞,黄豆遇水就会膨胀从而顺利将“管涌”堵死,堤防就可以获得安全。

古代水稻种植全过程,古代的水稻是自己留种吗(5)

我国南方圩田得以大面积推广,得利于上述三大技术的综合利用。综上所述,看来古代时候的人民吃上粮食,也不是这么简单的事情,同时这也显示出古代人民的智慧。看来在古代江河下游平原间,兴建于田江,当地的湿地生态系统改建为连片的稻田生态系统的是水稻大规模推广种植的基础工程。古代人民为了缴纳赋税,只有开垦位于天才能增加赋税收入,把湖变成稻田当然得利用圩田的技术手段。古人真是太有智慧了,到现在为止相信其他地区也还都在使用圩田的手段。在文中也提到了要特别注意的是防范土堤的崩塌,防范排水口溯源切割和堵塞堤防的“管涌”。

栏目热文

古代水稻是怎么变成大米的(古代人是怎么把稻子变成米的)

古代水稻是怎么变成大米的(古代人是怎么把稻子变成米的)

《稻子的一生》你以种子的方式进入土里风还很轻,雨还很细你以稚嫩的萌芽给予大地一片生机那一天,风和日丽你却被连根拔起移植进...

2022-10-31 18:11:27查看全文 >>

古代大米是怎么种植的(大米大规模种植朝代)

古代大米是怎么种植的(大米大规模种植朝代)

  一 引言  中国是世界上的农业起源中心区之一。一般认为,中国的农业起源分为两条独立的源流:一是以黄河中游地区为核心的...

2022-10-31 18:12:08查看全文 >>

古代的米饭是怎么种出来的(古代的米怎么种出来的)

古代的米饭是怎么种出来的(古代的米怎么种出来的)

史记中记载大禹时期曾广泛水稻,夏本纪记载:大禹命令伯益给大家分发水稻种子,种在水田里,还命令后稷(周的先人)给大家分发食...

2022-10-31 18:39:33查看全文 >>

古代的稻谷是怎么弄成米的(古代人是怎么把稻子变成米的)

古代的稻谷是怎么弄成米的(古代人是怎么把稻子变成米的)

水稻和小麦作为我们今天的主要粮食,中国14亿多人口,每天要消耗70万吨粮食,要满足如此庞大的需求,就必须始终绷紧粮食安全...

2022-10-31 18:49:01查看全文 >>

古代农民的种植方法(古代农民怎样留种)

古代农民的种植方法(古代农民怎样留种)

引言在之前的一篇文章中,我已经向大家大体介绍过了欧洲的中世纪农业革命,重点讲述了环境变化、萨克森轮犁的普及、挽具革新、以...

2022-10-31 18:31:23查看全文 >>

一粒米是怎么种出来的(小小的一粒大米的种植过程)

一粒米是怎么种出来的(小小的一粒大米的种植过程)

作者:呆子萌大米已成为寻常百姓家不可或缺的主食,可大米是怎么种出来?父辈们曾辛勤的在田间劳作,现在的90后、00后、01...

2022-10-31 18:55:36查看全文 >>

古代怎么从稻谷加工成米(古人是怎么把稻谷当食物的)

古代怎么从稻谷加工成米(古人是怎么把稻谷当食物的)

稻鱼共生系统是生态农业的一种典型范例,演变出稻虾共生、稻蟹共生、稻鸭共生等多种模式,既可以获得水稻和水产品的双丰收,还可...

2022-10-31 18:38:31查看全文 >>

古人种菜哪来的种子(中国从古至今有多少种菜)

古人种菜哪来的种子(中国从古至今有多少种菜)

中国人为什么喜欢种菜?文 | 李浩然 李蓉种菜竟成了中国人的特殊技能在中国,无论农村还是城市,勤劳的中国人都在努力种菜。...

2022-10-31 18:34:33查看全文 >>

古代水稻是怎么弄成米的(古代水稻怎么变成大米的)

古代水稻是怎么弄成米的(古代水稻怎么变成大米的)

今年中秋国庆双节同庆,全国各地仿若同时迎来了“迟来的春节”,为了响应“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号召,不少人在大快朵颐的同时...

2022-10-31 18:29:29查看全文 >>

关于一粒米的种植过程(一粒米种植全过程视频)

关于一粒米的种植过程(一粒米种植全过程视频)

把一粒种子埋在湿润的泥土里,接下来便交给时间。不要小看一颗小小的种子,一个绿色生命奇迹正在慢慢上演。见证着种子生根发芽的...

2022-10-31 18:34:44查看全文 >>

文档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