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东方IC(下同)
新民晚报讯(记者 张钰芸)精准到米级的室内导航服务,全国首个“无感支付”停车库,可对人脸、车辆、场景、行为进行智能识别分析的视频探头……为了应对日益增长的客流量,虹桥枢纽正用多项“黑科技”打造智慧枢纽。新民晚报记者今天从虹桥商务区管委会获悉,面对即将来临的清明、五一节假日客流高峰,虹桥枢纽将在信息互通共享、健全完善机制及应急预案体系、日常管理协调外,重点研究推出智慧调度等新举措。 虹桥枢纽自启用以来,客流量以年均近15%的幅度增长,日均客流量已超100万人次,单日最高客流量已突破133万人次,虹桥枢纽已成为上海最大的对外公共交通门户。为应对重要节假日返程大客流,商务区管委会近期将采取智慧化手段,重点缓解枢纽内公共交通和客流需求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比如,通过短信精准发送、微信小程序和支付宝城市服务功能植入的方式,汇总集成返程客流对地铁、公交、长途客车和高铁等公共交通工具通勤需求信息,通过移动互联网向旅客提供班次查询、路线换乘等功能,统一旅客对虹桥枢纽交通信息查询的入口;提供信息交互渠道,在某个时间点,给予旅客一个可反馈自身公共交通出行安排和需求的渠道,反馈包括对计划前往的区域,计划出行的时间段,以及对现有地铁、公交线路加开或做延迟的建议等实际需求;逐步通过所掌握的实时信息,对公交、地铁等公共交通进行非常规时间内(如夜间)的临时调度安排提出建议,满足旅客临时的交通出行需求,实现枢纽客流的快速疏散。
图说:虹桥枢纽已经成为上海最大的对外公共交通门户
此外,为提升虹桥枢纽及商务区核心区的地下空间公共指引精度,将借助GIS、VR等技术对虹桥枢纽室内50万平米、核心区地下空间280万平米、国家会展中心馆内40万平米总计约400万平米的室内空间进行虚拟建模,并通过Wi-Fi嗅探、蓝牙定位、手机信令等多元技术融合为旅客提供精准到米级的室内导航服务。不久的将来,往来虹桥枢纽的旅客在世界最大规模的地下空间范围内,通过移动终端应用也可以精准的找到各个目的地,不用再担心迷路的问题。 记者还了解到,不仅仅是虹桥商务区管委会,枢纽各单位也推出了多项智慧新举措。 铁路上海站多项“黑科技”上马。积极引入了客流热力成像系统,通过热力感应采集数据,实时监控候车客流积压情况,精准调整候车乘降组织,为旅客的安全出行保驾护航。对枢纽内卫生间加装了智能引导系统,通过电子显示屏,帮助旅客在最短时间内找到厕位。通过掌上服务“心尚”云服务,可在线查询列车正晚点、余票信息,预约特需旅客服务,登记遗失物品等多种功能。 虹桥机场方面,加装全国首个“无感支付”停车库。一批特殊的机器人“安检讲解员”,更在客流高峰段,协助旅客快速通过安检。此外,还开通自助托运、安检“e证通”及出入境自助通关,对T2航站楼10个值机岛168套值机航显屏全面升级,T1航站楼自助点餐外卖服务升级、启用国内首家 “无感支付”虹桥机场智慧停车场、新建成的交通中心实现了航站楼、停车库与轨道交通车站的“零换乘”等多项智慧措施。
图说:虹桥火车站电子问询处
地铁方面,在春运前开通了手机扫描进站功能,并在全网络既有线路车站,实行刷码过闸。 出租车上客点增设了费用参考牌、LED显示牌、出站广播等措施,通道候车旅客基本控制在了3圈以内,进通道等待时间只需11分钟左右。虹桥火车站P9、P10停车场也对泊位引导、车辆收费系统进行了升级。以往车辆使用磁卡进停车场时,每辆车的停留时间在15-20秒,现在通过应用牌照识别系统,可缩短到2-3秒。后期还将进一步推进智能化改造,实现移动支付等功能。 公安方面,将在虹桥枢纽范围内新增具备智能图像识别功能的视频探头,对人脸、车辆、场景、行为进行复杂的智能识别分析,加装多维度感知安全门,实时采集信息,智能识别标识重点人员和危险品,提升枢纽区域的安全防护能力;通过智能感知设备的布设,建立基于物联网传输的智能消防感知系统,全方位动态实时监测枢纽内火灾隐患;为疏导优化虹桥枢纽进出交通的问题,将在枢纽周边区域改造提升交通信号灯、多合一智能电子警察监控点位,实现路况智能识别、信号智能调节、违法交通行为智能抓拍,提升交通通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