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社会的发展中,农业无疑是生存的根本,而对农业影响最大的莫过于气候环境。所以古人关于天文历法的知识几乎占据了古人智慧的半壁江山,其中以节气最为紧要。为了能够更加准确地推演气候环境中风霜雨雪的到来,除了二十四节气以外,古人还用二十四分位加以关联,并在民间衍生出了许多耳熟能详的的俗语口诀,比如这句“一卦管三山,三针又三盘”,于常人而言一头雾水,但这正是其魅力所在。许多古墓小说之所以能够深入人心,与这些俗语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民间传说最是让人将信将疑回味无穷。那么古人是如何将这些“奇怪”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呢?
一,一卦管三山
《淮南子·天文训》中首次记载了二十四分位与二十四节气的关系:
古人通过观察太阳的起落与植物的生长周期而将365天定为一年,又发现每15天便会产生较为明显的气候变化,便以此制定了二十四节气。而在古代地理堪舆的罗盘中,通常将时间和空间合二为一,于是就发明了代表空间的二十四分位来对于代表时间的二十四节气。这些分位在罗盘术语中便被称之为“山”,它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大山,其代表的是指向。而二十四山之间的间隔均为15度,配之八卦后便是每卦对应三山,也就俗语中所说的“一卦管三山”。它是古代地理学中的一个术语,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只是门外汉的我们听起来莫名地有些玄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