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取西川是彻底撕去其仁义面具的一战,春秋无义战,三国乱世又何尝有?但也正因刘备身上有着真正的枭雄气质,也才能得众多渴望在明主之下建功立业的人才所拥戴,这些人才中,不仅有关羽张飞等老班底,也有荆州的卧龙凤雏等新进之士,更有来自西川益州的带路党人。
只要有带路党和投降派存在,此消彼长,那么所有的表面实力对比都能够随时反转。所以说,刘备有多少人马不是关键,刘璋有多少人马也不是关键,那些带路党和投降派手里有多少人马才是重中之重。
三国好亲戚刘璋 引狼入室众所周知的,刘备早早就惦记上了益州之地,因为诸葛亮的“隆中对”把此意图表达得很清楚,
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
被孙权拉了一把的刘备在赤壁之战后终于了一块自己的地盘,休养生息了三年之后,眼见着身边好大一块肥肉不知道如何下口时,刘璋主动送上门来了。
益州虽好 需有雄主能守
刘璋对于刘备其实是很友好的,因为大家都是有着一点点汉室血脉的,就在曹操进攻荆州的时候,刘璋还派出几千人去帮助刘备防御。
因说璋曰:“刘豫州,使君之肺腑,可与交通。”璋皆然之,遣法正连好先主,寻又令正及孟达送兵数千助先主守御,正遂还。
对刘璋说刘备是你亲戚应该交好的这位,就是带路党之一的张松,先去投曹操不被重视,最后选择了刘备,典型的三国投机党。
法正和孟达带着几千人陪着刘备,刘备则“以恩意接纳,尽其殷勤之欢。”
很难说,那时候刘备有没有就想着背后插刘璋一刀了。毕竟这两人一到刘备入蜀就早早投靠了过去。
刘璋这人真是心大,刘备在三国前期就是一个天煞孤星般的存在,跟公孙瓒,公孙瓒死;跟吕布,吕布死;跟袁绍,袁绍死;跟刘表,刘表死。当然也不能算是宿命论,毕竟刘璋投降之后没死。可是,引狼入室是没错的。
之所以找刘备,是因为曹操要打汉中了。也许觉得自己帮过刘备,而刘备又是特别喜欢跟曹操作对的,于是刘璋在张松的撺弄之下,又把法正派过去找刘备了,这一次他让刘备带着兵来,帮他对付曹操。
虽然有张松、法正这些带路党存在,但是益州也是有忠臣的,很多后来都被刘备纳入囊中的人物齐齐反对刘璋的决定。
十六年,璋闻曹操当遣兵向汉中讨张鲁,内怀恐惧,松复说璋迎刘备以拒操。璋即遣法正将兵迎备。璋主簿巴西黄权谏曰:“刘备有枭名,今以部曲遇之,则不满其心,以宾客待之,则一国不容二主,此非自安之道。” “刘巴:备,雄人也,入必为害,不可内也。”《后汉书》
刘璋还有一从事王累为了阻止刘璋求助刘备,自己把自己倒挂在城门上。可惜刘璋压根不听人劝。
刘备万人入蜀 刘璋又送了几万刘备不会觉得自己抢占益州是错误的,因为他有伟大的目标啊,就是兴复汉室,在这个无比正确的目标之下,一时背信弃义一事的不道德又算什么?毕竟汉高祖刘邦也不是一个伟光正的人物。难怪陈寿说了一句:先主……盖有高祖之风。
更何况,那么多带路党看好自己,说明自己是得人心的天命之子啊。就是这名字起得非常好的法正吧,刘璋那么重视他,让他带着四千人来会合,结果一见面就把刘璋给卖了。
“以明将军之英才,乘刘牧之懦弱;张松,州之股肱,以响应于内;然后资益州之殷富,冯天府之险阻,以此成业,犹反掌也。”
张松,益州别驾,为人短小,放荡不治节操。
这时的刘备可不是《三国演义》中的刘备,还要装模作样一番,一听法正的话,“先主然之”后就直接出兵了。
关于刘备入蜀时带了多少兵马,《三国志》中多有矛盾之处。
“正因陈益州可取之策。先主留诸葛亮、关羽等据荆州,将步卒数万人入益州。”
但而后又记载说,
“璋增先主兵,使击张鲁,又令督白水军。先主并军三万余人。”
但在《法正传》中,刘璋谋士对他说的是,“左将军悬军袭我,兵不满万。”
而据《华阳国志·公孙述刘二牧志》:“刘主大悦,乃留军师中郎将诸葛亮,将军关羽、张飞镇荆州,卒万人西上。”
两相证实的话,刘备应该是带着万余人入蜀,至于为了数万、三万的,很好理解,因为对于刘备来说,刘璋就是一送财童子。
还没入蜀呢,刘璋就派法正带着四千人过去了,随后白水军的二万人又归刘备了,就算刘备自己的人马只有万人,这么加起来,也就是三四万人之众了。
而且不只是送士兵,后勤辎重更是尽其所需,“前后赂遗以巨亿计。”“车甲器械资货甚盛。”可见对这个以大仁大义面目出现的亲戚,刘璋是真心当大爷供应的。
而刘备呢,最后竟然以刘璋没给他援军、没给他辎重为借口直接掉过头去打刘璋了。
想夺他人之国 还想树恩信恩德三国时代的人评价刘备,还真没几个说仁义是他特点的。
曹操:刘备,人杰也,今不击,必为后患。
郭嘉:备有雄才而甚得众心。
周瑜:刘备以枭雄之姿。
鲁肃:刘备天下枭雄。
吕蒙:且羽君臣,矜其诈力,所在反覆,不可以腹心待也。
陆逊:备是猾虏,更尝事多。
尤其是东吴诸人,因荆州一事都认为刘备又诈又滑才是乱世奸雄。
刘璋当然也不是太傻,与刘备初见时,为了炫耀武力,
璋率步骑三万馀人,车乘帐幔,精光曜日,往就与会。(《三国志》)
刘璋这地主之谊做的真是没话说,见面后,“欢饮百馀日。”
而刘备这边呢,“张松劝备于会袭璋,备不忍。”
《后汉书》说刘备不忍,《三国志》说,庞统也劝刘备袭*刘璋,“今因此会,便可执之,则将军无用兵之劳而坐定一州也。”
但刘备考虑得很深,“初入他国,恩信未著,此不可也。”
哪有什么不忍,纯是觉得刘璋那三万人难啃,而且就算刘璋死了,他儿子们都还在,自己在这里没太大威信,到时候整个蜀中一乱,更难收拾。
于是刘备的做法很简单,收了刘璋的白水军,又拿着大量的后勤辎重就北上对付张鲁去了。可哪里是去打仗,
先主北到葭萌,未即讨鲁,厚树恩德,以收众心。
刘备在此关驻扎年余,而后南下攻刘璋。
在葭萌驻军一年,其间庞统出了三策:下策是回去不在这待着了,上策是偷袭成都。中策是收了白水关的刘璋兵马之后再去打刘璋。
“杨怀、高沛,璋之名将,各仗强兵,据守关头,闻数有笺谏璋,使发遣将军还荆州。将军未至,遣与相闻,说荆州有急,欲还救之,并使装束,外作归形;此二子既服将军英名,又喜将军之去,计必乘轻骑来见,将军因此执之,进取其兵,乃向成都,此中计也。”
刘备选了中策,于是写信给刘璋,假意说曹操派乐进打关羽,荆州形势很严重,所以自己得回去,可是又不能白来,希望刘璋支援他一万兵马以及辎重粮草。
刘璋虽然觉得这样自己好像是吃亏了,但是仍想着好聚好散,又给了刘备四千兵马。
庞统这个计策,不只是刘璋信以为真了,那个带路党张松也信了,他可是想着立下扶龙之功的,赶忙写信劝刘备,说这益州马上就唾手可得了,你怎么要走啊。
结果张松被他哥哥告发了,刘璋再糊涂,也知道这几年都被张松这个卖国贼给忽悠了,于是就把张松宰了。
可是,这时候已经晚了,刘备用了庞统的计策,喊来了杨怀高沛然后就把两人*了,以将士家小为人质,收编了刘璋的白水关前白水军。随即*向成都。
投降派一个接一个 这仗没法打了带路党张松虽然死了,但是对于益州带路党整体的损失并不大,因为法正还在呢。张松和法正虽然是志同道合都想于三国乱世中择明主而侍,但两人原本是不同阵营的,张松是益州本地人,而法正是从长安三辅地区来的流寓之人。
刘璋他爹刘焉成为益州牧时,因为他的空降过来的,所以益州本地人不买他的账,竟然连成都都不让他进。但是当时因为天下大乱,很多长安三辅乃至南阳等地的人纷纷到蜀中逃难,“先是,南阳、三辅人流入益州数万家,收以为兵,名曰东州兵。”裴松之注引(《三国志》)
“时南阳、三辅民数万家避地入蜀,焉恣饶之,引为党与,号东州士。”(《华阳国志》)
同样被益州本地人东州兵和东州士就成了刘焉的坚定支持者。
任岐与贾龙兴兵攻打刘焉,“焉御之,东州人多为致力,遂克岐、龙。”两者一荣共荣的关系,使得东州士在益州成了与本土派相抗衡的势力。甚至因为刘氏父子的扶持,东州派飞扬跋扈经常欺压本地人士。
等刘璋当了益州之主后,益州本地人再次发难,蜀郡、广汉、犍为三郡都响应益州本地人、征东中郎将赵韪起事,这一次又是东州派出了死力,最后才平定了叛乱。
不过刘璋这个人的性子大概算是老好人,或者也是怕东州派势大,所以不愿意斩草除根,于是又对益州本地豪族玩起了安抚绥靖政策,结果又造成东州派对他的不满,加之益州派本身就对他的统治不满,所以刘璋在任时,可谓是左右不讨好。
法正就是东州士,他投诚刘备自然不是一个人的选择。
吴懿,陈留人,于涪县拒刘备,“皆破败,还保绵竹。懿诣军降,拜讨逆将军。”
南阳人李严、江夏人费观在吴懿投降后被派去绵竹,结果,“严、观率众降,同拜裨将军。”
刘璋手下能用的只有东州士,结果派一个去降一个,派两个去降一双,最后只有他亲儿子在雒城与一帮子益州本土人顶住了。使得刘备不得不调集诸葛亮等人入蜀参战。
庞统死于雒城死 年仅三十六岁
绵竹城降后,先主军益强,分遣诸将平下属县,诸葛亮、张飞、赵云等将兵溯流定白帝、江州、江阳、惟关羽留镇荆州。
刘璋手下人马,益州豪族观望的观望,东州派该投降的投降,所以这仗没法打了。
但刘备兵临成都时,“城中有精兵三万人,谷支一年,吏民咸欲拒战。”据此可见,刘璋虽然不得豪族欢心,但是还是很得蜀中民心的。
但刘璋最后还是很痛快地投降了,他说,“父子在州二十余岁,无恩德以加百姓,而攻战三载,肌膏草野者,以璋故也。何心能安!”遂开城出降,群下莫不流涕。
在三国乱世,益州在刘氏父子治下其实还算安定,但虽然据有地势,可是父子儿子既无雄才也无伟略,自然难保这益州富饶之地。而东州士之所以心向刘备,一是士人的扶龙上进之心,另外也无非是知道刘备一个荆州势力入益州,必然需要东州派的配合。刘备后来却也如此,他的皇后就是东州派吴懿的妹子,哪怕是刘璋弟弟的媳妇。
刘备虽然撕掉了大仁大义的假面具,但是没有对刘璋赶尽*绝,也算是仁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