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验 >

886千牛是多少吨(6700千牛是多少吨)

来源:原点资讯(www.yd166.com)时间:2022-11-08 12:27:21作者:YD166手机阅读>>

——用中国智慧揭开地震成因之谜

作者:张宝盈

(本书已由华龄出版社于2020年10月出版发行,书名《探索自然之谜全三册》下册《地震成因》)此处是作者原稿,与正式出版的“洁本”文字略有差异。

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接上篇)

1.7地应力是不可积累的

如上所述,所谓地应力、弹性能,本质上是岩石原子间的结合力(分子力),是原子之间相互牵制、相互束缚的力,只在原子之间产生作用,只负责把岩石中的原子维系在一起。当岩石受到挤压时,原子受力偏离平衡位置,原子间距减小产生斥力,这个斥力就是弹性能。但原子偏离平衡位置的距离十分受限,距离过大,岩石分子就崩溃了。这表明岩石储存弹性能的能力十分有限。而且,原子间的斥力还必须靠挤压力的持续存在才能短时间维持,挤压力一旦减弱消失,斥力反弹,原子回到原来的位置,弹性能不复存在。所以要让岩石储存弹性能的话,挤压力必须时时刻刻顶在那里,一时一刻不能稍有松懈。但挤压力如果长时间保持不变,岩石就会出现蠕变、松弛(岩石中的应力随时间而减少)。所以岩体是根本无法“积累”弹性能的,这是它的“流变体”性质决定了的。这表明弹性能只能做减法,不能做加法,不可能自动“积累”起来。而挤压力如果持续加载,超过了岩石原子的结合力,岩石就会破裂,弹性能释放而消失。因此挤压力无论是保持恒定还是不断加载,都不能保证弹性能稳定存在,更不可能时间越久积累越大。

所以弹性能是有极值的。比如一个弹簧只能承受100kg的压力,如果给它加上1000kg的重量,它并不会因此储存1000kg的弹性能,反而会把它压坏,使它减弱或失去弹性,连100kg的弹性能也没了。超过它的极值,它就不能再储存弹性能了。如果用1000kg重量压在一个只能承受100kg的弹簧上放上几年再取出来,就会发现弹簧完全没有弹性了,而不是弹性能越积累越大。

自然界的岩石并不具有十分优异的弹性,它们储存弹性能或地应力的能力是十分有限的,或者说极值是很低的。指望岩层储存8级以上的地震能量无疑是天方夜谭。研究“岩层破裂”“粘滑”的专家,却不了解或有意回避岩体的流变体性质,你是怎么把“弹性回跳说”搞成一门“科学”的呢?

事实上,所有的机械力都是不可积累的,如果要使板块储存弹性能,对两个板块相对运动的条件要求将十分苛刻。不但要有大得超乎想象的推挤力,两个板块还必须十分“敬业”才行,一分一秒都不可以有丝毫懈怠。即使一个板块比另一个板块“力气”大一些,这个力气小的板块也必须死活挺住,绝不能后退半步,否则稍有松懈,好多年的努力就将前功尽弃,应力顷刻化为乌有。所以“机械力”这个东西可不是那么容易储存的,只要力源撤掉,应力顷刻无存。你要储存1千牛的力,就必须每时每刻都要有1千牛的力顶在那里,如果这1千牛的力是电动机产生的,它就要永不停息地工作,稍一停顿,力马上就会消失。所以,要储存1千牛的机械力就要消耗掉无数倍于1千牛的力,储存的时间越久,消耗的力也越多越大。这是一门巨亏的“生意”。同理,如果要让两个板块通过互相挤压来储存8级地震的机械力,那么推动板块运动所需的力就要亿万倍于一次大地震(因为板块太过巨大)。这就像要生产一个价值一元的产品,却要消耗掉亿万元的成本一样,大自然会做这样巨亏的生意吗?其实大自然是最善于“精打细算”的,它遵守的是“最小作用量原理”,绝不会做亏本的买卖。何况大地震一般都要经过数年的孕震期,那就得消耗掉天文数字倍数于地震震级的力。而且,要想从1千牛的力增加到2千牛,只能从力源上增加1千牛的推力,不可能靠推力自己“积累”起来。

如果做岩石破裂实验,只要压力机一卸载,岩石上的应力马上就会变为0。要增加应力也必须加大压力机的动力而不能靠岩石自己积累。压力机消耗的那些能量,换成板块也是不可缺少的,计算一下储存一个8级地震的地应力数年需要消耗多少能量吧,那会异常惊人!谁能给板块提供这样的动力呢?

发动机也可以产生旋转机械力,但发动机一停,除了短暂的惯性力外,机械力很快会衰减消失,也不能通过任何机械机构把机械力储存起来。这就证明应力是不可储存的,更不可积累。此理至简,恐怕幼儿园大班的小朋友都能理解,人们为什么还是会屡屡受蒙骗呢?不作专门的思考,就很容易忽略掉了。

886千牛是多少吨,6700千牛是多少吨(1)

所以要让“板块”储存8级地震的“机械力”是多么困难的一件事!“成本”实在太高,代价太大。根本不可能!何况岩石也没那么大强度,根本顶不住。再者,由于大地震常常需要若干年甚至数十年的孕育时间,在这样漫长的岁月里板块也绝不能有丝毫懈怠。这明摆着是无法完成的任务,不论是天然的还是人工的机制,都满足不了这样苛刻的条件,太强人所难了。要让两个板块若干年兢兢业业精准地均匀地丝毫不能停顿地持续“碰撞”,可能吗?

并没有一种力在板块后面一刻不停地推动着两个板块相互顶撞,还要不断地加大推力,直到板块承受不住这样的推力发生断裂。根本不可能存在这样的机制。如果板块发生断裂,实际也就是地壳发生断裂,由于大陆地壳平均厚度约39—41km,就必定出现深达40km左右的地裂缝。但是经过钻探,地震造成的断裂很浅,那么“板块碰撞”从何谈起?

地应力是一种机械力。弹性能也是机械能。机械力只能在实物介质中传递,没有载力子,力来则有,力去则无,故而不可储存,更不能由小到大地自动积累。“地应力积累”是一个不成立的概念。物质可以积累,机械力却是不可积累的。不可以像放东西一样把机械力堆起来,或者弄个仓库存起来。机械力这个东西存不住,是瞬时性的。你可以攒钱攒物,就是不能攒力。如果你要开设一家储蓄“机械力”的银行,是注定要*的,因为机械力无法储存。何况岩体又是一种流变体,一给它施加应力,它就发生蠕变和松弛,要么就是扩容,弹性能一点也存不住。但一直以来,我们却不假思索地稀里糊涂地接受了“地应力积累”这个概念。没看出其中有问题。这显然太不严谨,巨马虎。直到今天,我们才弄明白,这是一个错误的根本无法成立的概念。粗心大意害死人。迷信断层说,真的是犯傻了。

当然,因重力而产生的压力可以因物质的增加而使压力积累起来,但这样的压力只能是指向地心的力,而自然界并不存在某个板块突然有大量物质增加而将板块压断的可能。能够导致“板块碰撞”的地应力是垂直于重力的力,这样的力是不能积累的。

而电磁力以电子、光子、质子、中子等微观粒子为载力子,可以通过某种特殊机制(如通过磁场约束带电粒子的机制)储存、积累起来。

说地应力可以积累,就如同说一个人如果若干年只吃饭不劳动不运动就可以把力气攒起来而力大无比一样荒谬。

对于“板块”来说,挤压力的大小,取决于力源提供的力的大小,力源提供的力越大,挤压力越大,反之亦然。如果地应力逐渐增高的话,只能是推动板块运动的力源提供的力加大了,板块只是传递力的媒质。但是,板块运动的力源尚且找不到,它的加载机制更何从谈起?太虚无缥缈了。所以,地应力是不能像攒鸡蛋那样由小到大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无论从微观上看、宏观上讲,地应力、弹性能都是不可积累的。“地应力积累”这个概念根本就是异想天开,就是痴人说梦的呓语,又是一个天大的笑话。荒谬绝伦,荒唐透顶。这是深藏在骨子里的错误,整个假说毫无可取之处。乍看起来貌似有理,深究下去大谬不然。

所以地震绝对不是“地应力积累”的结果,地震释放的能量也绝不可能是地应力提供的。

既然地应力不可积累,以这个“基本原理”为理论基础建立起来的断层说是多么荒唐可笑就可想而知了。足见其“荒谬度”是空前绝后、登峰造极、前无古人、盖了帽了。

认为地应力可以积累真是“想得美”,可惜只是水月镜花。

地应力就像捧在手里的水,不知不觉就没了。让板块储存地应力就像让一个贼帮忙存钱一样不靠谱。如果你不是一个傻子,就千万不要相信板块能储存、积累地应力。

另外,“板块运动”(如果存在的话)本身是不能产能的,相反,它必须先消耗能量才能发生运动,只能被推动而不能自主运动,它只是吞吃能量的主,只能成为传递能量的媒质。虽然“板块运动”也能产生地应力,但产生的力不会大于推动板块运动的力,否则就违反了能量守恒定律。就是说,板块运动是没有净能量输出的。而地震过程显然释放了巨大能量,所以必须找到产能机制才能解决地震能量问题。不产能,没有净能量输出的板块运动是解决不了地震能量问题的。从这个角度来说,“板块碰撞”也绝对不能成为地震的成因。

挤压是挤不出能量来的,碰撞也撞不出能量来,它们只是力的传递。

在摩擦力极大的情况下,要推动一个几十吨重的石块也要费九牛二虎之力,要动用大型机械。而要推动一个面积达数亿平方千米、厚度达数十千米、摩擦力更大的板块需要多大的力?想象一下吧。板块本身是“耗能大户”而不是“产能大户”,它只吞吃能量而不生产能量。所以如果要让板块通过碰撞产生8级地震的能量,先要提供给板块万倍、亿倍、无数倍于8级地震的能量,因为板块运动需要的能量极大。8级地震的能量放到一个板块上实在微乎其微,还不够它塞牙缝的。向板块要能量就像向乞丐要黄金一样选错了对象。就像住在深山里的农民,要想把他生产的100斤粮食背到山外出售,由于路途遥远,他自己路上就要吃掉1000斤,还有余粮吗?所以靠“板块碰撞”产生地震是一个巨亏的生意。

如果把板块比作一辆马车,必须有马拉它才能动,要想让这辆马车靠碰撞释放出巨大能量,就必须让它高速运动。每年1—6厘米的运动速度是绝对释放不出巨大能量的。要让板块发生碰撞释放巨大能量就像让男人生孩子一样无法实现,没有那个功能,不是那块料。

让一个并不生产能量且又极其笨重,既无腿脚也无轮子的板块靠碰撞制造地震,亏你怎么想来。用板块理论研究地震,就像是扛着红缨枪的儿童团与拥有核武器的“敌人”作战一样。板块理论的认识水平充其量也就是“扛着红缨枪作战的儿童团”。

要找到地震的元凶,必须找到能产生能量的有净能量输出的机制。

“板块碰撞”想象一下很容易,实际“操作”起来麻烦大了。这么多年都没能提出或发现一个合理的碰撞机制就是明证。

这可真是“不想不知道,一想吓一跳”,这个断层说就是“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有伤大雅,一无是处。

这就明白了为什么大震前地应力并不高、震后应力降也不大的原因所在了,就是因为地应力是不可积累的,也不存在推动板块或岩层的力源。更何况已经断裂的岩层不可能在同一处重复断裂,断裂的岩层也根本不可能发生“弹性回跳”,每一个环节都与断层说的猜想截然相反,大震前测不到地应力显著增高就再正常不过了。断层说没有任何合理之处,纯属梦幻泡影,忠告世人不要再耽于幻想了。

电磁能量、化学能量在自然界是可以储存的,地应力或换一种说法“碰撞能”却是不可以储存的,尤其不可能储存若干年,更不能积累。幻想板块能积累地应力太异想天开了,那都是心智未开的幼童们才敢想的事。

综上所述,自1911年美国学者Reid提出“弹性回跳”学说以来,经过100余年的研究,断层成因说并未对地震现象、观测事实做出全面系统、令人信服的合理解释。相反,研究人员发现了很多主要地震现象无法用断层成因说解释。这样的警钟敲得已经足够响亮,岂可再抱住断层成因说的僵尸不放?

(未完待续,接下篇)

栏目热文

150千牛等于多少吨(120千牛相当于多少吨)

150千牛等于多少吨(120千牛相当于多少吨)

文/太阳如果要说世界上哪个国家航空发动机技术最先进的话,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都是美俄,而不是我国,确实,我国在航空发动机...

2022-11-08 12:17:01查看全文 >>

10000千牛等于多少吨(1吨等于多少千牛)

10000千牛等于多少吨(1吨等于多少千牛)

阀门:用以控制流体流量、压力和流向的装置简称阀门。被控制的流体可以是液体、气体、气液混合体或固液混合体。阀门通常由阀体、...

2022-11-08 12:20:51查看全文 >>

6800千牛等于多少吨(1500千牛等于多少吨)

6800千牛等于多少吨(1500千牛等于多少吨)

上世纪50-60年代,美苏全球争霸表现在航空领域,就是以超音速战略轰炸机彼此对决。高速而来的超音速轰炸机,突破防空将核弹...

2022-11-08 12:31:51查看全文 >>

1千牛等于多少兆帕(100千牛相当于多少兆帕)

1千牛等于多少兆帕(100千牛相当于多少兆帕)

4月7日,国内首套等高式采煤装备在神东煤炭集团设备维修中心维修二厂地面组装全部完成。正在进行单机通电调试准备工作,待单机...

2022-11-08 11:58:59查看全文 >>

1吨等于多少kn(一吨等于多少KN)

1吨等于多少kn(一吨等于多少KN)

关于墙梁的设计,不只一个人问过小编了,的确是有点难度,所以小编今天就给大家讲解一下!首先当然是向大家解释一下什么是墙梁:...

2022-11-08 12:06:46查看全文 >>

32千牛等于多少吨(1kg等于多少千牛)

32千牛等于多少吨(1kg等于多少千牛)

作者:吴 鹏大唐开元二十年(732年)十一月初二,唐玄宗李隆基巡幸北都。唐朝北都即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一带),是李唐王朝...

2022-11-08 12:13:07查看全文 >>

5千牛是多少吨(55千牛相当于多少吨)

5千牛是多少吨(55千牛相当于多少吨)

新华社北京10月11日电题:非凡十年:中国的十个维度新华社记者熊争艳、王希、黄垚2012年——2022年,行进在中华民族...

2022-11-08 12:26:46查看全文 >>

2800千牛等于多少吨(300千牛等于多少吨)

2800千牛等于多少吨(300千牛等于多少吨)

180马力拖拉机是我国目前销售量比较大的机型。而这一功率段拖拉机,对于我国生产企业来说,是在传统的100马力拖拉机基础上...

2022-11-08 12:11:03查看全文 >>

1kn相当于几吨(5kn等于几吨)

1kn相当于几吨(5kn等于几吨)

KN是力的国际制单位,也是我国力的法定单位,原来的力单位Kgf(公斤力)现在Kgf是非法单位,它们的换算关系是1Kgf=...

2022-11-08 12:29:07查看全文 >>

烤粉丝的高汤配方(锡纸烤粉丝配方大全)

烤粉丝的高汤配方(锡纸烤粉丝配方大全)

风靡整个夜市市场的锡纸烤粉丝你有吃过吗?锡纸烤粉丝怎样做出鲜香可口的味道,今天就给大家分享锡纸烤粉丝的做法。1.制作秘制...

2022-11-08 12:37:44查看全文 >>

文档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