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原油跌惨了,油价为负。
我第一反应是:加油是不是要更便宜了。
原谅我不懂国际油价行情,让大家见笑了,但是我想,这应该是经济下行的一个体现吧。
1
原油是一种国际硬通货,很多时候比钱还好使。
现在“比钱还值钱”的东西都*了,可见经济环境有多糟糕。
但是有种东西,看起来比原油还要硬,这就是深圳房产。
从去年取消豪宅税开始到现在,深圳的房价至少涨了30%。
十几万一平的房子已经不是新闻了,三十万一平的楼盘已经问世了。
在房价方面,深圳终于超越了京沪,有了“先行示范区”该有的样子。
深圳房价高,有它的基本现实:1.没地;2.太密。
深圳总面积1997.47平方千米,相当于海淀 昌平的面积。
建成区面积927.96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302.66万人,北京的建成面积是1485平方千米,常住人口2153万人。
在建成区内单位居住密度,深圳与北京相当,但深圳78%的土地都是山地,能建成现在的面积已经实属不易。
并且,在土地承载力相当有限的情况,深圳几乎保持每年6-70万人口的净增量。
因为土地资源极度紧张造成高房价的城市,全国就两个:深圳和厦门。
但是厦门产业一般,顶多算二线城市,而深圳可是“先行示范区”,四大一线城市。
“示范区”的房子就不能当硬通货了?
2
“深圳将成为全世界的经济中心”。
去年某经济专家喊出了这个口号。
听起来振奋人心,深圳要成为像纽约、伦敦、东京这样的国际大城市了?
占据湾区核心,周围全是发达城市,本身是科技 金融双驱动,深圳的区位和经济结构真的可以比肩纽约。
我开玩笑的。
的确,深圳有华为、腾讯、大疆科技、恒大、万科等一大堆著名企业,这些企业的员工即便是买不起房,也不会租在城中村。
但是,深圳不只有这些企业。
整个深圳金融和科技人口加起来有74万人,就业比重占比6.9%。
而制造业人口376万,就业比重占比35%。
IT和金融新贵不是深圳的主流人口,厂妹厂哥才是。
并且,深圳与京沪相比,也是有差距的。
产业结构方面,北京才是真正的“科技 金融”两条腿走路,上海是“高端制造业 金融”,并且这两座城市拥有丰富优质的资源。
而深圳是一座“文化荒漠”,在教育、医疗、文化方面都是短板。
京沪不是没有低端人群,只是吸纳吞吐能力更强,留下精华的,淘汰掉低端的。
所以,先不要说世界经济中心吧,先把国内的京沪超过再说。
在还没有超越京沪的时候,房价却“先行”了,这样科学吗?
3
不科学。
北京和上海大概在2017年中开始,房价就逐步缓慢的下调了,一直持续到现在。
首先这两座城市落户门槛最高,限购条件也很严。
而深圳只要本科学历就能落户,落户就能买房,只要有钱。
在借钱买房这件事上,深圳一直是走在全国前列的。
“北京管的太严太死板,深圳多灵活”。
这是一位深圳房产圈朋友的原话,什么意思大家可以慢慢体会。
自从去年深圳被确定为“先行示范区”之后,很多人就“把握到了风向”。
紧接着,房东们出手了,集体涨价。
恒裕滨城一套二手房成交价达到了26万元/平米,一套88平户型总价2375万!这只是去年11月的价格。
这个总价可以在北京融科橄榄城买套200平以上的户型。
最让人“羡慕”的是,在全国人民要忍受高利率买房的时候,深圳人民却可以“0利率”贷款。
借100万还100万,傻子才不借。
如此灵活的政策,在官方眼里叫做:违规操作。
即便是违规,银行还是愿意把钱借给买房的人,因为:
“要是贷款去炒房风险还可控,就怕真去做生意”。
话又回到开头了,经济情况不太乐观。
贷款创业,可能烂账一堆,贷款买房,起码有套房吧。
你要是银行,你借给谁?答案都在大家心里。
合着到最后,银行没错,买房人也没错,谁都没有错,皆大欢喜?
4
话再说回来,深圳的房子就永远那么保值吗?
房产也是经济的一部分,京沪在缓跌,深圳何以独善其身?
更别忘了,深圳还有限售3年这个政策。
3年后的市场什么样,谁能说得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