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一说",说的是关于阳历年的那些事;这一篇"再说" ,说一说阴历年的那些事。
阳历与阴历的区别是什么?阳历以地球绕太阳运行一周为一年,叫"回归年",每个回归年为365天5小时48分40秒,为方便计,历法中以365天为一年,叫做平年,余下的时间每4年加一天,这一年叫闰年,这样每400年中有100个闰年,这样就多出了3天,到了1582年,累计就多出了10天,于是就对历法进行了调整,历史上就出现了10天的空白。
也就是从这时起,每400允许97个闰年。
公历每年的1、3、5、7、8、10、12为大月,每月31天,4、6、9、11为小月,每月30天,2月平年为28天,润年29天。
所以有口诀说:一、三、五、七、八、十、腊,唯有二月二十八,大月卅一小月卅,闰年二月用一加(关于阳历的详细介绍见上篇)。
阴历也称农历,实际上是阴阳合历。因为规定的月平均长度接近"朔望月"(当月球运行到地球和太阳之间,和太阳同时出没,呈现新月的月相,〈民间俗称月黑头〉称为朔,发生在阴历初一,也把每月初一叫朔;当太阳西下时,月球正好从东方升起,呈现望月的月相〈月圆〉,称为望,发生在每月十五,也把每月十五日称为望。);
年的平均长度接近"回归年","朔望月"是指月球绕地球运行一周的时间,为29天12小时44分03秒。
为方便计,定为大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这样的年比回归年少11天,因此采用闰月的方法纠正误差,即3年一闰,5年两闰,19年七闰。
每逢闰年增加一个月,加在某个月份之后,叫闰月。比如明年阴历为庚子年(鼠年,阳历2020年)闰四月,加在四月之后,注明闰四月小。
再下一个闰年是癸卯年(兔年,阳历2023年)闰二月,加在二月之后,为闰二月小。平年12个月,354天,有闰月的这一年,就有十三个月,闰月有大月或小月,一年就有383__385天。
春节与公历的关系由于阴、阳历存在着较大的差别,春节(正月初一)所在的阳历日期总是变化不定的,但是其中的变化规律也是可寻的。
其规律有如下两条:闰年推迟19天,平年提前11天。就是说如果上年阴历有闰月,本年春节比上年推迟19天到来;如果上年没有润月,本年春节就比上年提前11天到来。
例如:1982年有润月(阴历润四月),1983年春节为2月13日,比1982年春节(1月25日)推迟19天;1983年没有润月,1984年春节(2月2日)比上年提前11天。
这个日期差别出现的原因是:公历每年365天或366天,而农历平均为353__355天,闰年为383__385天,两种历法一年所平均日数差为11天左右,因此春节要提前11天到来;而阴历有闰月的那一年,总天数要比公历多19天,日此春节要推迟19天。
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是用以表示一年中的天时和气候变化的二十四个时期,也是表示地球在围绕太阳运转的轨道上的二十四个不同的位置。
在天文学上以太阳的黄经度来计算;分黄道为360度,取"春分点"为零度,由此算起,每隔15度为一个节气,6个节气为一季,合四季而得"二十四节气。成为农业活动的主要概据。
记忆二十四节气有口诀,叫做"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二天。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二十四节气的传统含义立春:春季开始的意思;
雨水:降雨开始;
惊垫:开始响雷,冬眠动物开始复苏;
春分:春季的中间,昼夜平分;
清明:气候温暖,天气清和明朗;
谷雨:降雨量增多,对谷物生长有利;
立夏:夏季开始的意思;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子粒逐渐饱满;
芒种:芒种忙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忙着夏收夏种;
夏至:夏天到,此时白天最长,夜晚最短;
小暑:正当初伏前后,气候开始炎热;
大暑:为一年中最炎热的时节;
立秋:秋季开始,气温逐渐下降;
处暑:"处"有躲藏、终止的意思,表示炎热即将过去;
白露:此时节因为夜间较凉,空气中的水气往往凝成露水;
秋分:秋季的中间,昼夜平分;
寒露:气温明显降低,夜间露水很凉;
霜降:开始降霜;
立冬:冬季开始的意思;
小雪:开始降雪的时节;
大雪:降雪较大的时节;
冬至:进入"数九"寒天,白天最短,夜晚最长;
小寒:气候已比较寒冷;
大寒:为最冷的时节。
十二生肖为何鼠当先十二生肖子鼠当头,依次是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诸多属相为何让区区一鼠当先呢?有人认为,和这些动物的脚趾是偶、奇(双数、单数)有关。不管是四足还是两足,其足趾数目前后皆同,唯有鼠是前足四趾,后足五趾。
在排列生肖次序的时候,是按足趾的奇偶参差相间来排序的,而鼠足趾奇偶同体无法安排,只好把它放在最前面,紧接着牛,四趾(偶)、虎,五趾(奇)、兔四趾(偶)、龙五趾(奇)、蛇无趾(同偶)、马,一趾(奇)、羊,四趾(偶)、猴,五趾(奇)、鸡,四趾(偶)、狗,五趾(奇)、猪,四趾(偶)。此说法出自何典,无可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