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网-辽宁频道
2003年春节,25岁的马廷东不打算继续在北京修空调了,回到丹东老家,钻进了草莓的大棚。
2023年春节,45岁的马廷东看着一排排红透了的草莓滴溜溜地挂在秧上,心里也是红彤彤的。
红颜草莓。东港市委宣传部供图
苦头:“没有种地的命”
20年前,马廷东觉得种草莓简单的很,不过是把秧苗插进地里而已。他想都没想就每亩200多元的价格租了45亩地。“我看别人都是这么做的,感觉挺简单!没想到会吃那么多苦头。”开往草莓园的路上,马廷东笑着说。
结果不出所料,秧苗死伤严重,一年到头,在北京挣的4万块钱都赔了进去。“苗选的就不对,干啥都得交点学费。”马廷东说。
东港市赤榆村地处北纬39度农作物生长黄金带,为草莓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受访者供图
第二年的马廷东看是研究技术,买苗的时候仔细辨别,左挑右选,可算把看中的秧苗插进了地里。三个月过去,草莓熟了。
面朝秧苗背朝天,兴奋的马廷东和采摘工人们在草莓园里忙碌着。一场突然的暴雨从天而至,连续下了好几个日夜。风雨中,马廷东紧急抢摘成熟的草莓,但地势低洼,雨水已经淹没膝盖,红透了的草莓沉进水里。
这场历史罕见的暴雨让马廷东在亲戚那借的8万,又赔光了。亲戚对马廷东说:“你没有那种地的命,回去该干嘛就干嘛吧!”
甜头:“咱家马上就有钱了”
第三年的马廷东重拾信心,找了一块地势高的地,弥补去年的“心理阴影”。这三年的草莓种植经验都浓缩在了这一批秧苗上,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一年,马廷东赚了15万,把欠的钱都补上了。
马廷东觉得,规模越大,挣得越多。他又租了158亩地,幻想着以后的美好日子,马廷东对媳妇说:“咱家马上就有钱了。”这一年,是2005年。
马廷东(左)观察草莓秧苗长势。受访者供图
又过一年,红透了的草莓让马廷东尝到了甜头,他又租了450亩地,都种上草莓。马廷东说:“那年波兰草莓丰收,出口的订单受挤压没有往年那么多,我的草莓2毛钱一斤,都没人要。”200多万都赔了进去,他拍着脑门,懊悔不已。
迷茫的马廷东检讨自己没有国际视野,只图扩张是远远不够的。2008年,马廷东成立了东港市赤榆村圣野浆果专业合作社,将种植大户们联合起来,把草莓出口订单的定价话语权牢牢握在手里。
也在这一年,马廷东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建起了大棚,种起了反季节草莓。“反季节草莓在冬天上市,口感甜,卖相好,在水果圈里没有对手。”马廷东举着一颗草莓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