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验 >

金鱼缸养马藻正确方法(金鱼缸除藻最好的方法)

来源:原点资讯(www.yd166.com)时间:2024-03-06 11:23:41作者:YD166手机阅读>>

作者: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 陈望衡

天姥山,唐朝之前谈不上名山,查史籍,唐朝前,独立的山记是没有的,仅徐灵府在《天台山记》中提到它:“自天台山西北有一峰,孤秀回拔,与天台相对,云天姥峰。”然唐以后,此山名闻遐迩,咏天姥的名篇佳作层出不穷,何故也?乃是因为李白写过一首著名的诗《梦游天姥吟留别》。

此诗堪为李白的代表作。李白好诗太多,存世者篇篇锦绣、字字珠玑,何以见得《梦游天姥吟留别》就是代表作呢?当然,李白的代表作不只一篇,李白诗涉及诸多领域,差不多每一个领域均有代表作。而在山水诗领域,在笔者看来,能够作为代表作的为两篇。一篇是《蜀道难》,另一篇即《梦游天姥吟留别》。

两首诗如双峰并峙,直插云霄。前者咏西部山水,后者吟东部山水。前者着意写雄,写险;后者则用情写秀,写美;前者多实景写真,后者多梦境想象。诗人的情感,前篇多咨嗟,多感叹,多愁伤;后篇则多赞赏,多爱恋,多惊喜。

两诗就描绘的对象来说,可以说是中国壮丽山川的概括;而就诗人的情感抒发来说,可以说囊括了诗人壮丽情怀的两大基点:奋发雄强和婉约浪漫。

当年轻的李白从家乡四川向着长安奔来,精神气概全然是奋发雄强。高耸入云、险峻无比的蜀道于他又算得了什么呢?他的目的地是长安。长安既是唐帝国政治中心所在,也是他功名利禄之所在,理想抱负之所在。然而,当他好不容易越过千山万岭,历经千辛万苦到达长安之后,理想全破碎了,唯一还留下一丝彩霓让日后多少有点慰藉的是:他还是见过皇上,给贵妃写过歌词的,更重要的是,也曾傲气地让权倾朝野的高力士为他脱靴……然而,这又算得了什么呢?终究没有做过一件利国利民的事业。李白只得悻悻地离开长安。

然而,他还有梦!

在浪游齐鲁之后,他告别朋友,决定南下逐梦而去。出发前,他做了一个梦,这个梦是畅游江南天姥山。他将这个梦写下来,这就是《梦游天姥吟留别》。

整首《梦游天姥吟留别》就是一个梦,梦中的他,一反向来的奋发雄强,纵情地婉约浪漫!

因为这个梦,本为天台一峰的天姥山成为堪与天台相媲美的名山。

因为这个梦,寂寂无名的浙东小镇剡东(新昌)成为日后唐诗之路的重要驿站,诗人们络绎不绝而来。据后来统计,来过浙东的诗人多达450多位,这其中有杜甫、孟浩然、皎然、刘禹锡、刘长卿、白居易……而著下的辉煌诗篇多达1500多首。难怪人们说,一条唐诗路,半部全唐诗。

李白是否只是梦游,而其实没有来过天姥?这一观点,已经为他自己的诗作所否定。《别诸邕之剡中》一首堪为铁证。此诗云:

借问剡中道,东南指越乡。

舟从广陵去,水入会稽长。

竹色溪下绿,荷花镜里香。

辞君向天姥,拂石卧秋霜。

有学者考证,李白曾三次游历越中,具体为玄宗开元十五年(727)、天宝六年(747)和肃宗至德元年(756)。当然,也还有不同的意见,并非定论。

其实,这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李白已经白纸黑字记下一个梦,一个中国最为伟大诗人的奇梦,一个中华民族的美梦,一个让全世界人永远传诵的大梦。

我们来了,沿着李白的足迹来了,走的就是唐诗之路。

李白的足迹是筑梦,我们沿着他的足迹是寻梦。

寻梦的第一站是桃源村。这是位于天姥山腹地的一座小山村,一条山溪将我们引入村。村口有大树,遮天蔽日,真风水树也!进村,又看见两株大樟树,根部相连,相近相依,人称夫妻树。陪同考察的当地文史学者说,著名的“刘阮遇仙”的故事就发生在此。

此故事最早为南朝作家刘义庆所记,载《幽明录》。这个故事以前我是读过的,不想就发生于此。故事是美丽的:

汉明帝时,桃源村的农民刘晨、阮肇进深山采药,不想迷路了。他们又饥又渴,极度困扼之时遇上了一群仙女。仙女引路,他们来到一座“铜瓦屋”,受到主人热情招待。“酒酣作乐”之后,刘阮二人各自与一位仙女成就了让世人钦羡的美满姻缘。

中国文学中不乏凡人与仙女恋爱的小说,此为第一部,应该说是母本。陶渊明的《桃花源诗》及《桃花源记》是不是源于此?

人生美事,最迷人者二:金榜题名时、洞房花烛夜。

金榜题名,肯定可以做官了。洞房花烛夜,还要看佳人怎么样。对于男人来说,最美的梦莫过于女子“美若天仙”,而如果真是仙,如刘晨、阮肇这样,那梦就不仅美丽,而且奇幻、曼妙,至于圣境了。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梦到仙女,而且不是一位,而是一群仙女: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这场面比之刘阮之遇仙,排场大多了!

众所周知,李白信仰道教,李白的信仰道教实质是信仰神仙,成仙是李白最高的梦。仙在李白的精神世界中,不是荣华富贵,不是娶仙成亲,而是自由。李白太向往自由,太热爱自由了。

也就在这首《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他高唱: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让所有向往仙界的凡人叹息的是,仙界毕竟只是梦,不是现实。刘晨、阮肇遇仙成亲的美事,最后也只能是美梦一场。刘、阮二人停此十日,欲求回乡,仙女款留,半年之后,仙女们“集会奏乐,共送刘阮,指示还路”。然而,当二人来到他们的村庄,大惊:

亲旧零落,邑屋改异,无复相识。问讯得七世孙,传闻上世入山,迷不得归。至晋太元八年,忽复去,不知何所。

结果让人失望,刘、阮只得返回山中去寻他们的仙女妻子,却怎么也找不见了。他们在当初遇仙的溪边走来走去,惆怅不已。溪尚在,后人定名为惆怅溪。

我们离开桃源村,来到这惆怅溪边。水流淙淙,卵石纵横,似在叹息。溪上有一座古老的石桥,名惆怅桥。也许人们嫌这名太悲伤,遂将溪更名为桃源溪,桥更名为迎仙桥。我们在桥上来回走,兴许也会遇见仙女什么的。沉思默念之间,一阵笑声响起,原来是一群村姑从城里购物回来了。姑娘们从我们身边飘过,留下时尚的衣香。目送姑娘消失于小路深处,惘然若失,微风拂过,衣香尚闻。

李白一生都在寻仙,他有没有寻到,我们不知,但他确是梦到仙了,不独是在天姥山。应该说,他笔下的每一座山都是仙山,每一条溪都是仙溪。这里都流荡着李白的梦——仙梦。

其实,何独李白,中华民族哪一位不喜欢做梦,做美梦,而且希望美梦成真?

寻梦,寻仙,遇仙,成仙,中华民族永恒的主题。

依依告别迎仙桥,前行不远,来到斑竹景区,此地风景绚美。正是盛夏时分,草木茂密,郁郁葱葱,溪流丰沛,哗哗作声。一座石桥映入眼帘,桥旁的石碑上,刻着四个大字:司马悔桥。

步过桥,紧挨桥头的是一座小庙,庙名司马悔庙。进入庙门,见一小院落,有司马承祯的塑像——一位面貌清癯的老者。神龛上,插着几炷香,清烟袅袅。院落背后为山崖,水流贴着崖壁泻下,形成精致的瀑布,瀑布薄如丝绢,阳光下,熠熠生辉。瀑布兴许千万年前就存在,一直这么流着。自这座小庙建成,它就依傍着司马承祯,成天给他奏着天地之音。

司马承祯作为道士,其故事堪称传奇。他曾四次为唐朝的皇帝征召垂询,一次为女皇武则天(圣历二年),一次为睿宗(景云二年),三四次为玄宗(开元九年、十五年)。垂询的内容自养生到治国。据史*载,司马承祯书法很好,善篆隶楷三书,唐玄宗令他以三体写《道德经》,并让他校正经文,最后经由他酌定全文为5380字。

司马承祯不是越人,让越人为之骄傲的是他四次受到皇帝召见时,均隐居于天姥山。

司马承祯与李白关系非同一般。开元十三年,司马承祯出游南岳,在江陵与李白相遇,自此订交。此时的司马承祯已为皇上召见过多次,名震天下。不能说李白订交司马承祯没有希望他向皇上进言,让自己再次入宫的意思,但主要还是出于对司马承祯的敬佩。

李白曾写有寓言诗《大鹏遇希有鸟赋》,以鹏自喻,而将希有鸟比作司马承祯。

诗的前部分是写大鹏之游,此游纵横苍穹,穿星历日。

耐人寻味的是诗的结尾:

俄而希有鸟见之谓之曰:“伟哉鹏乎,此之乐也。吾右翼掩乎西极,左翼蔽乎东荒,跨蹑地络,周旋天纲。以恍惚为巢,以虚无为场,尔同我翔。”于是乎大鹏许之,欣然相随。

自诩“未若兹鹏之逍遥”的大鹏,听了希有鸟这番宏论,立马放下身段,欣然从希有鸟飞翔。

由自主之游,到相随而游。不是没有了自由,没有了自在么?表面上看是这样,但大鹏乐意。这说明原来“不旷达而纵适,何拘挛而守常”的自由自在并不是游的极致。

游的极致应该是希有鸟之游。希有鸟之游并不是“纵适”,它有“地络”可循,有“天纲”可则,有“恍惚为巢”,有“虚无为场”。“地络”“天纲”“恍惚”“虚无”指的均是道。因此,希有鸟之游是御道之游。

大鹏欣然相随希有鸟飞翔,暗寓着司马承祯的人生是李白所向往的人生。那么,司马承祯的人生是什么?司马承祯人生的突出特点是仙凡兼得,出入自由。这种人生于李白来说,太合适了!李白既有功名之念,又有神仙之想;既放不下利国利民的大事业,又舍不得超尘绝俗做活神仙。他要做官,但不能受约束;他要游山玩水,但要有身份;他不需要太有钱,但不能缺酒钱;他可以为皇上起草文件,但更要写诗。

司马承祯的人生是不是实如李白所想,也难说。《大唐新语》说司马承祯:“则天、中宗朝,频征不起,睿宗雅尚道教,稍加尊异,承祯方赴召。无何,苦辞归。”为何做了官,又要“苦辞归”?显然,是因为做官约束太多,没有自由。不能说司马承祯没有功名愿望。玄宗召他两次,第一次为天元九年,史书没有说他不愿去。然而,第二次即开元十五年这次落下一个故事:司马承祯出山赴京,路经一座桥时后悔了。南宋嘉泰《会稽志》记载了此事:

旧传司马子徽隐天台山被征召至此而悔,因以为名。

此桥就在天姥山麓,严格说他还未出山,然而此时他后悔了。按说回头就是,然而他还是去京城了。也幸亏去了,因为此次进京,玄宗赏赐特别丰厚,让他于王屋山“自选形胜置坛室以居之”。司马承祯借机提出要在五岳各置真君祠一所,玄宗也答应了。也就在这一年,司马承祯移居王屋山,并羽化于此山,算是得到一个美满的归宿。这种归宿,当然他在出山前是想不到的。他人可能不这样看,他们认为司马承祯矫情,不是不想应诏,而是要做个姿态,免得他人说他贪恋功名。

李白开初应该不知道这个故事。他首次来天姥山,据学界考证,也就在开元十五年即公元727年,此番的目的,应该是拜访司马承祯,但司马承祯已经去开封了,他们擦肩而过。李白应该来过司马承祯在天姥山的道观,也许从道观的留守道士处知道了司马承祯后悔的事,此时李白如何想,不得而知。

然而不管他如何想,司马承祯在天姥山麓这座桥上后悔的事,让人遐想万千。

人生际遇如天上浮云,难定西东,只有桥下这流水,只要不发生地震这样的大事,它终年不休地向着山下流着,流着……

李白仙凡兼得的人生梦,终究没有做成,他能做的也只是沉醉在“仙之人兮乱如麻”的美梦之中罢了。

李白为寻梦多次来越地。有一位李白的粉丝不远万里来越地寻李白。这位粉丝,就是魏万。魏万不是普通人,《唐诗纪事》云:

魏万,后名颢,上元初登第,始见李白于广陵。白曰:“尔后必著大名于天下,无忘老夫与明月奴.”因尽出其文,命颢集之。

可让李白托付自己及女儿明月奴的人物,可以想见,在李白心目中是何等地位了。魏万来越寻访李白不遇,倒是将越地山水游了个遍,后来,在广陵(扬州)与李白见着了。魏万在一篇文章中说到这次见面,李白的样子是“眸子炯然,哆如饿虎”。看来,越地的游历不仅没有让李白疲惫,反而让李白更精神,或者说更像神仙了。

李白为此次会面,写了著名的《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在诗中,他深情地概述会稽之游:

遥闻会稽美,一弄耶溪水。万壑与千岩,峥嵘镜湖里。秀色不可名,清辉满江城。人游月边去,舟在空中行。此中久延伫,入剡寻王许。笑读曹娥碑,沉吟黄绢语。天台连四明,日入向国清。五峰转月色,百里行松声。灵溪恣沿越,华顶殊超忽。石梁横青天,侧足履半月。

岂止是山水之美,历史文化也是非常迷人的。顾长康会稽首游的记载、有关镜湖的种种传说,以及曹娥碑的掌故,王羲之、许询、孙绰、支道林、竺道潜等名士的诸多佳话,均让李白迷恋不已。

新昌,作为天姥山的腹地,拥有诸多自然兼名胜景区,其中有沃洲山。此山与天姥山相对,它的绝佳不仅在于紧傍着剡溪,而且与天姥山还合抱着一面湖——沃洲湖。这块地方比较适合居住。早在东晋南北朝时期,名僧支遁就隐居于此,放鹤、养马,研究《南华经》。《世说新语》如是记述他与王羲之的交往:开初,王羲之有点瞧不上他。一日,聚会结束,接王羲之的车已到门口,支遁对王羲之说:“君未可去,贫道与君小语。”王羲之勉强留下,支遁就给王羲之说起庄子的《逍遥游》来了。《世说新语》写道“支作数千言,才藻新奇,花烂映发”。此时的王羲之呢?“披襟解带,流连不能已”——完全着迷了!

沃洲山李白也来游过,并写有诗篇。诗云:

五松何清幽,胜景美沃洲。

萧飒鸣洞壑,终年风雨秋。

响入百泉去,听如三峡流。

剪竹扫天花,且从傲吏游。

龙堂若可憩,吾欲归精修。

好个“龙堂若可憩,吾欲归精修”!他是爱上这个地方了,想在此“精修”,效司马承祯炼气养神。

在游览了天姥山之后,我们也游览了沃洲山。登上沃洲山,看山下的湖及湖后的天姥山,感到天姥山变得秀丽了,它就像一位女子,望着湖面,顾盼着自己的身姿。

下得山来,在湖畔踱步,感到这块地方非常适合于隐居。此处有山有水。山有层次,色彩丰富;湖水清亮,波光潋滟。特别是这块地方空间疏朗,给人自由舒展之感。此地如此之好,难怪当年支遁一来就不愿走了。他遣人向竺道潜买地。竺道潜的回答是:“欲来当给,岂闻巢由买山而隐。”意思是,只要来,地就给,不要买。回答多么爽气,又多有魅力!

在天姥山旅游,强烈地感受到的就是这种足堪乐居、乐游的环境之美。

环境美既美在风景,也美在文化。

风景是体,文化是魂。犹如一位佳人,其俏丽的面容、优雅的身姿是风景,而其修养、才华、品性、谈吐是文化。

这才是仙境!

虽然李白多次的越地游,没有真遇到仙,但越地的秀山丽水、人文风流给他留下了仙境般的印象,让他感受到了仙人般的人生快乐。

仙境其实并不远人,它就在人与环境的亲和之中。它并不是梦,而是现实,真正的现实。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所描写的天姥就是仙境,这个仙境李白梦到了,也寻到了。不止是天姥,江南山水人文绝佳之地很多,李白的后半生基本上就浪游在江南的名山胜水之中。就这个意义言,他的梦是实现了。

越地山水佳绝,东晋始得出名。《世说新语》云:“顾长康从会稽还,人问山川之美,顾云: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东晋南北朝,建安是首都,会稽是陪都,因为此地山水秀丽,不少达官显宦、文人墨客乃至名僧高道筑屋于此,或颐情养性,或论道谈玄,或吟诗歌赋,一部《世说新语》半部故事发生于此。

虽然六朝时,越地风华已现,但毕竟只是偏安一隅,没有全国影响,直至唐帝国建立,不少诗人寻诗逐梦而来,此地才真正构筑了一道亮丽的中华文化风景线,才真个风流万千,光耀千古。

竺岳兵先生提出,有一条浙东唐诗之路的存在。其后有学者,将这条浙东的唐诗之路向西延至长安,由长安延至西域。于是,从西北边陲到东南大海,一条诗歌彩带贯穿中国。这一思路极具启发性。其实,中国又何止这条东西诗歌之路呢?东南西北均可以拉出若干条诗歌之路,于是,中国就名副其实地成为诗之大海。如果要问中国文化的突出特色是什么,我们有理由说,诗之国。在这个世界上,还有哪个国家的人民比中国人民更喜爱诗歌,像中国这样,有森林一样繁茂的诗人,有大海一样丰富的诗歌呢?

诗相比于现实,空灵,美丽,奇幻,无限,像星空,像春色,是圣境,是天堂,是仙界,是彩梦!李白是梦之仙。千千万万的中国人热爱李白,他们爱的实质是李白式的梦,是仙境般的环境,是神仙般的生活。用今天的话来说,是远大的理想,是光明的未来,是幸福的希望!

天姥山是梦之都。而中国大地又几乎无处不是天姥山,无处不是梦之都。各种各样的梦之都绚丽万千,光辉灿烂。这就是中国,美丽的中国!

2020年8月13日于武汉大学天籁书屋

栏目热文

蒜苔味道发苦怎么回事(蒜苔有股药味怎么处理)

蒜苔味道发苦怎么回事(蒜苔有股药味怎么处理)

前些天发现了蒜薹的一个新吃法,惊为天“人”。将新鲜的嫩蒜薹洗净切碎,放进小菜碗里,浇上少许水豆豉(没有散装卖的话,就买某...

2024-03-06 11:21:04查看全文 >>

蒜苔如果没有炒熟会怎么样吗(蒜苔不过水的话多久可以炒熟)

蒜苔如果没有炒熟会怎么样吗(蒜苔不过水的话多久可以炒熟)

导读:炒蒜苔时,最忌洗净后直接炒!大厨教您一妙招,蒜苔脆绿还更入味。俗话说:会吃千顿香,乱吃一顿伤,意思就是只有学会正确...

2024-03-06 11:26:15查看全文 >>

蒜苔没炒熟有什么问题吗(蒜苔不过水的话多久可以炒熟)

蒜苔没炒熟有什么问题吗(蒜苔不过水的话多久可以炒熟)

前几天买菜,就发现今年的新蒜薹已经悄然上市了。5.8元一斤,相比冷库出来的蒜薹,价格不算贵。而且蒜薹有多种营养功效,是很...

2024-03-06 11:52:10查看全文 >>

蒜苔是辣的为什么炒熟就变甜了(为什么炒完的蒜苔会辣)

蒜苔是辣的为什么炒熟就变甜了(为什么炒完的蒜苔会辣)

春暖花开,万物复苏,除了遍地的野菜,我们常吃的一种应季蔬菜——蒜薹,也在此时到了收割上市的时候。而关于“蒜薹”,你会吃不...

2024-03-06 11:54:53查看全文 >>

蒜苔炒熟拉丝是怎么回事(怎么判断蒜苔是否炒熟)

蒜苔炒熟拉丝是怎么回事(怎么判断蒜苔是否炒熟)

蒜苔不要炒着吃,简单一秘制,开胃下饭,天天吃不腻,放半月不坏蒜苔,我相信大家都喜欢吃吧!蒜苔不但好吃,它的营养成分异常丰...

2024-03-06 11:38:09查看全文 >>

金鱼缸绿苔怎么养最快最好(绿水和绿苔哪个养金鱼更好)

金鱼缸绿苔怎么养最快最好(绿水和绿苔哪个养金鱼更好)

春暖花开时节,很多新手鱼友都非常向往那种有着“绿地毯”的金鱼缸,也希望自家的金鱼缸里也能增加一抹清新的绿色。想象一下,“...

2024-03-06 11:41:06查看全文 >>

怎么可以让金鱼缸长出绿藻(金鱼缸怎么养长长的藻)

怎么可以让金鱼缸长出绿藻(金鱼缸怎么养长长的藻)

养金鱼,或者玩原生缸的鱼友都喜欢看到自己鱼缸上附满绿色藻类的一番景象吧?藻类生长起来后像绿毯一样好看,除此之外,它还具备...

2024-03-06 11:43:20查看全文 >>

金鱼缸绿苔怎么养(金鱼缸长绿苔温度多高才适合)

金鱼缸绿苔怎么养(金鱼缸长绿苔温度多高才适合)

图文/养鱼老道 原创老邹大叔的金鱼一直养得很好,颜色也特别亮眼。但是自从听我说到青苔对金鱼有帮助,他也很想把金鱼缸培养出...

2024-03-06 11:31:34查看全文 >>

金鱼缸怎么起藻(金鱼玻璃缸怎么才能爆藻)

金鱼缸怎么起藻(金鱼玻璃缸怎么才能爆藻)

大家好,欢迎来到一二水族。我家有个鱼缸,养了2条金鱼,之前长时间没有整理,长出很多褐藻,我用刮藻刀清除之后,又进行了大量...

2024-03-06 11:43:57查看全文 >>

怎样清除水培绿藻(杀灭绿藻最好方法)

怎样清除水培绿藻(杀灭绿藻最好方法)

绿植水培真容易,水里加点养花料,不见绿藻不怕烂根,长得旺!水培一瓶植物,摆放到家里,白根绿叶甚是好看。但夏天来了,它总是...

2024-03-06 11:29:59查看全文 >>

文档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