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钟的指针划过零点,当新年的太阳照常升起,我们终于可以互道一声:新年好!过去一年,辛苦了。
正如**所说,刚刚过去的这一年,“每个人都不容易”。站在世纪疫情的十字路口,一件件大事纷至沓来,许多人都体会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眩晕感。未曾想,“阳了吗”会代替“吃了没”成为岁末年初的流行问候语;不能忘,抗疫三载,无数医护人员、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们做出的巨大奉献和牺牲;更思量,步入新阶段,个体应如何重塑日常生活秩序,国家要怎样释放经济社会活力?
2022,我们失去了许多。
2022,我们也得到了许多。
这一年,时间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得以见证新的征程。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清晰目标指明奋进方向。上海疫情肆虐时,睡在桥洞下的外卖小哥奔走帮助有需要的人,也得到他人温暖的回馈;重庆山火决战现场,点点蓝色灯光冲破火光,那是山城儿女用身躯筑起的防火长城;四川泸定地震发生后,因拉闸泄洪错失逃生机会的甘宇,在失联17天后被热心村民救下……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我们这个国家、我们这个民族,从来是在栉风沐雨中矢志不移往前走,在一次次艰苦的考验中得到淬炼、变得强大、创造奇迹。
当然,奇迹从来不会凭空而来。它需要依靠我们共同的力量。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团结的力量——今天,我们如此迫切地期待一个新的开始,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理解、包容、共识与团结。
从宇宙的尺度来看,人类不断探索星际,实现一项项技术突破,“天上宫阙”有了真切的模样;相反,仅占据我们身体一部分的、状似渺小的内心,却是更难抵达的远方。国与国、人与人之争时时上演,将历史的冰面凿出裂痕。相互理解是多么珍贵,又是多么遥远。
好在,世界很大,总有一些力量可以弥合裂痕。2022年的一头一尾,北京冬奥会和卡塔尔世界杯点燃全球激情。运动员们在赛场上展现出来的体育精神,足以叩击每个人的心灵,告诉我们“此刻即所有”,带领我们“一起向未来”,还告诉我们一个真谛:这个世界要追求的不仅是“更高、更快、更强”,还有“更团结”。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要解决一个大党、一个大国、一座大城独有的难题,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应当永葆赶考的清醒和坚定,根据新的历史条件和实践经验作出铿锵有力的回答。而这个回答,一定是能够最大程度凝聚人心的回答。
团结奋斗,这是党的二十大发出的号召。二十大报告里,“团结”一词先后出现20余次,足见其之于今天中国的特殊分量。
我们何以团结?何以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这是2023年的年头上,必须去回答的问题。
我们曾经许多次回答相似的问题。历史一再告诉我们,必须始终不忘的,是“人民”二字。正如我们熟知的那样,“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
人民至上。这是一年来时时引发我们深思的四个字。团结奋斗,首先要凝聚人心。我们想问题、作决策、做事情,要与人民同心同情。这是赢得民心、凝聚人心的前提和基础。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里,我们再次读到了这样的宣示: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接受人民批评和监督,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而在风雨来袭时,我们尤其需要这样“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这绝不是抽象的宣告,正如“人民”二字从来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是一个个具体的所思所想、急难愁盼、喜怒哀乐。“人民至上”,就要在一桩桩具体事务中、在一项项政策设计与执行中,真切而实在地“想人民所想、急人民所急”,让人们在切身体验中感受到党心与民心的同频共振。
年复一年,流光容易把人抛。辞旧迎新之际,我们或许还在遭受病毒侵袭,我们还会面临种种风雨。但请相信,历史进程浩浩荡荡,来年一定胜过今朝。而这场迈向美好未来的征途,就始于当下的团结奋斗。
一起努力,守护人民的心,守护勇气和信心。
一起相信,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胜利。
栏目主编:朱珉迕 文字编辑:朱珉迕 题图来源:新华社 编辑邮箱:shzhengqing@126.com
来源:作者:周程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