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友铸
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刘友铸
时光如水,岁月如歌;蓦然回首,已是往事。在我的生命中有许多让我印象深刻的成长经历值得记录,当年上小学就是其中的片段。
我的老家在安徽舒城县农村,上世纪的“大跃进”年代,上级派来工作队员住我家,大人们称他“孙组长”,我们小孩子就喊他“孙叔”。孙叔有文化,一有空就给我讲故事,还教我数数、认字、练折纸。没多久,我就能念“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端起巢湖当水瓢,哪方干旱哪方浇”等标语口号,还能用小树枝或脚趾头在地上“写”。
1958年8月,我刚满6岁,孙叔鼓励我上学读书。爷爷领着我去学校报名时,我胆小,总是躲在爷爷身后,教导主任问的话,一句也没答上来,他笑着对我爷爷说:您家孙子太小啦,明年再说吧。听说我没报上名,孙叔又商议我父亲。我的父亲“泥腿子”出身,“斗”大的字不识半“升”,开始有些打怵,在孙叔的劝说下,答应送我去。那天尽管骄阳似火,父亲却穿着整齐,因为他夏日里习惯光着膀子打赤脚。这回到学校测试数数时,我竟然一下子从1数到80多,教导主任直喊“停、停、停!”还有几道加减计算题,我也对答如流,就这样顺利地通过了报名。回家的路上,父亲一会儿拉着我的手,一会儿背着我,尽管他汗流浃背,脸上却始终挂着笑容。
上世纪八十年代刘友铸父母合影
这年秋收季节,学校组织师生帮助生产队收稻子,老师安排我们几个小同学跟在后面拾稻穗。休息时,我趁老师不注意,试着拿镰刀割稻子,一不小心割破了手指,流了不少血。晚上母亲看到后很心疼,第二天的劳动课就没让我去,也没向老师请假。 两天后我去学校上课,那位老师见到我很生气,一把将我的课本夺了过去,对我说:“回去告诉你家长,从今往后就不用再来上学了!”我被老师突如其来的举动吓懵了,眼含泪水,在教室外面一直站到了放学。回家后,我委屈得大哭一场,全家人急得团团转,赶紧找孙叔想办法。
第二天清早,父亲按照孙叔交代的办法领着我去学校给老师做检讨。看到我的父亲如此真诚,那位老师转变了态度,答应让我继续上学,还鼓励我好好学习,争做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1986年刘友铸的父亲在崑嵛山
从那以后,我没有辜负长辈们的期望,第二年,在公社中心学校庆 “六一”大会上,我被校长抱上主席台代表小学生发了言。不久,我就加入少先队,戴上红领巾,从小学高年级到初中,还担任学校的少先队副大队长。“文革”停课后,我回到父母身边做了农民。七十年代初我到大别山区参加“三线”建设,后参军来到229团。我清楚地记得,父母亲每次请人代他们写信,总是嘱咐我“要好好学习,好好工作”。 1994年,我的父母因患不治之症先后离开了我们。现在我退休在烟台,家庭和睦,生活幸福,相信我的父母有知,定会含笑九泉!
1989年刘友铸父亲在海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