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跟大家讨论一个有着代表性的现象:孩子沉迷网络。当今社会,网络日益成为青少年学习、生活、娱乐和人际交往的重要空间。网络在给我们带来各种便利的同时,中学生沉迷网络、荒废学业、误入歧途、对抗家长等事例也极为常见,这让家长们对孩子上网有许多担忧。作为家长,到底要不要限制孩子使用网络?如何引导孩子正确使用网络?
妈妈的焦虑与无奈2017年,我还在某高中做副校长,主管德育工作。一个叫小泉的孩子,她妈妈在某个中午找到我寻求帮助。小泉上高一,初中时他就喜欢上网,经常玩网络游戏。一个周末,妈妈加班回来,发现小泉的书本和笔都凌乱地散在桌子上,他却抱着手机在玩“王者荣耀”。妈妈怒火中烧,因为该班的班主任老师已经找她谈话了,说孩子最近的数学作业完成情况很糟糕。妈妈生气地没收了他的手机,小泉很委屈地说:“数学太难了,我先玩会儿再写不行吗?”妈妈更生气了,这孩子太不懂事了!
后来妈妈和爸爸商量把家里的网络断了,手机没收,好让小泉专心地学习。可是,小泉成绩并没有提升,反而从班级中上游一路下滑到了下游。最近,他甚至放学后不回家了,经常去同学家上网,为此父母没少批评、训斥他。但是,孩子一点悔改的意思都没有,甚至开始逃课去上网。这天就是孩子逃课去上网,她又被班主任叫到学校一起处理孩子逃课上网问题。可她实在想不出什么办法,到底该怎么办呢?班主任便让她到我这来看有没有什么好的方法和建议。
案例剖析我和小泉的妈妈在办公室讨论分析了很久,跟她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小泉的妈妈发现孩子作业未完成却在玩游戏,第一反应是玩游戏耽误学习,而没有看到玩游戏可能给孩子带来的正面意义。
小泉说“数学太难了,我先玩会儿再写不行吗”,可见,孩子在学习与成长过程中暂时遇到困难,或出于逃避的心理,将注意力转移到游戏上去排解压力。可父母不仅没有关注孩子上高中后遇到的压力,反而通过断网、没收手机等专制措施堵住了孩子排解压力的渠道,引发小泉更大的抵触情绪和对学习的消极态度,以致成绩下滑到下游。
这时小泉可能对学习更没有信心,同时还存在被老师批评、被同学看不起的心理压力,所以越发想从网络世界中寻求慰藉和精神寄托。可父母仍旧看不到孩子的内在需求,只是一味批评、训斥,这使得小泉心门更加紧闭,甚至开始逃课上网,在网络世界里越陷越深。
现实生活中,许多家长在对待孩子上网问题上,可能也存在一些偏差,比较典型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反对孩子玩网络游戏。许多家长认为上高中后学业更紧张了,玩游戏会耽误学习,所以坚决反对孩子玩游戏。再加上各种负面新闻报道的影响,不少家长一提起网络游戏就“谈虎色变”,甚至也反对孩子上网聊天、看电影等,担心孩子受到不良影响,结果却适得其反。
二是对孩子上网缺乏正确引导。有些家长并不反对孩子上网,可是又对孩子缺乏合理的监管和指导,未告诉孩子如何看待网络、如何利用网络、怎样文明上网、如何注意网络安全等。孩子缺乏引领和规范,常无法做到善用网络,文明上网。
三是对孩子上网实行高压政策。有的家长严格监控孩子上网,把接近成年的孩子当作小孩一样看管,严格限制孩子的上网时间、地点、内容等。如果孩子反抗,就像小泉的父母一样采取断网、没收手机等简单粗暴的干预措施,结果造成孩子逆反心理增强、亲子关系紧张等状况,学业也受到影响。
那么出现以上问题的原因有哪些呢?
一是家长的网络观念不科学。对网络的态度和看法决定着家长如何引导孩子上网。如小泉的父母只看到了网络这把双刃剑对孩子的负面影响,殊不知网络对孩子的发展也有积极的作用。所以小泉的妈妈一看到孩子玩手机、进网吧,就只有焦虑和愤怒。如果家长不能全面地认识网络的利与弊,那就无法指导孩子合理利用网络。
二是家长的网络素养有待提升。有些家长自己的网络素养不高,不擅长使用网络,或者上网就玩网络游戏、聊天,不能充分发掘网络的多种用途,自己不注意网络文明和网络安全,就无法给接近成年的孩子树立榜样,也无法引领孩子善用网络。
三是家长忽略孩子的心理需求。高中生与初中生相比有更强烈的自我意识,也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孩子上网玩游戏、聊天的背后可能是为了追求自我价值感、归属感、成就感等,如果家长不了解孩子在这个阶段的心理发展特点,就会只看到孩子上网的问题从而不断地压制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