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遗憾现在才有时间写下这篇文章。
离开教师岗位已经整整十年了。
离开的这十年,正是人生中最宝贵的黄金十年,却也是人生中极其蹉跎辛苦的十年,伤感于今,就倍加怀念往昔了。
下面,我就通过回忆的方式,来回答一下题目中提出的问题:如何上好一堂语文课?
曾经在课堂上,我和孩子们一起学习高中语文的开学第一课——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当读到“ 摇着轮椅在园中慢慢走,又是雾罩的清晨,又是骄阳高悬的白昼,我只想着一件事:母亲已经不在了……母亲不能再来这园中找我了”这些句子的时候,我在黑板上趁机写下: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我明显地感觉到了孩子们读课文的声音哽咽了。他们真的长大了,能深刻地体会到人世间最普通又最丰富复杂的情感了。
曾经在课堂上,我和孩子们一起学习苏洵的《六国论》。由于这一课牵涉的历史知识很多,为了讲好这一课,我查阅了大量的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常识,给他们补充了很多课外知识和生动有趣的历史小故事;为了讲好这一课,我每次上课都会在黑板上画一个战国时期的古地形图,试图通过再现“七雄”真实地理位置,来探究它们存亡更替的根本原因。记得当时,我指着版图上的秦、晋、楚三国,对孩子们说:秦、晋、楚三国是春秋末年,战国初年的三大强国。秦国地理位置偏西,西边资源匮乏,想要强大起来,向东发展是它的必然选择。而强大的晋国,是阻止秦国向东发展的天然屏障 。秦君虽代代英明,但历时几代,均未攻破这道屏障,实现争霸中原的愿望。可以断言,如果不是后来“三家分晋”的事故发生,最后统一中原的可能就是晋国。通过地图,孩子们对局势一目了然。虽然这些都是课外知识,但对于融会贯通的高中时代,相信他们总会有用得上的那一天。
曾经在课堂上,我和孩子们一起欣赏白居易的《琵琶行》。那里面有一段对音乐的描写真是精彩绝伦啊。我与孩子们一起欣赏“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的急切紧迫,一起聆听“大珠小珠落玉盘”的美妙生动。同时,还告诉孩子们,有一种惺惺惜惺惺的知己般的感情叫“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