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家具研习社
“袅袅凉风动,凄凄寒露冷”,
上周刚刚迎来第一个带“寒”字的节气,
这也标志着天气由凉爽向寒冷过渡,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古人御寒那些事儿。
在古代,北方的秋、冬季也是漫长而寒冷的。有气象数据显示,明清时期一年内北京约有一百五十余天是寒冷的天气,最冷时气温可达摄氏零下二三十度。
而中国历史上大部分朝代的政治中心都建立在北方,在那个没有暖气、空调的时代,皇帝、文人、普通百姓是如何度过那些寒冷的天气的?
皇家御寒
早在史前文明时代,北方人在修建房屋的时候就很注意保暖,半坡文明居住的半地穴式房屋,一半挖在地下,这就是为了防风保暖。屋内地面还挖个坑,周边用泥土夯实,用来烧火取暖,称为“火塘”。
图 | 火塘的想象图
秦汉时期又出现了火墙,最早是宫廷里用的,秦朝的咸阳宫遗址就有火墙。火墙的内部是中空的,从里面把墙烧热,这样屋子就暖和了。
汉武帝在位时建立了一座温室殿,天气寒冷时供皇帝居住,殿内有各种防寒保温的特殊设备。《西京杂记》记载过,“温室殿以花椒和泥涂壁,壁面披挂锦绣,以香桂为主,设火齐云母屏风,有鸿羽帐,地上铺着西域毛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