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营养全面,含有淀粉、糖、蛋白质、纤维素、矿物质、维生素等成分,果肉颜色丰富,食用方法多样,深受消费者喜爱,为最重要的粮菜兼用作物,同时也是食品加工原料,并且马铃薯耐贮运,在蔬菜周年供应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同时,又因管理简单、生产易规模化、操作易标准化,单产高、效益好,生产者爱种植。北方秋季露地收获的马铃薯贮藏后供应期较长,经济效益较好,但贮藏中常出现绿皮、萎蔫、长芽、腐烂等问题,困扰着生产经营者。做好马铃薯采后管理工作,可提高成品率,降低损耗率,延长马铃薯供应期。为此,北京市农技专家提出如下指导意见,供广大生产经营者参考。
适时采收
适时采收未分级的马铃薯
进入白露节气后,气温逐渐降低,北京市农业企业在内蒙古、河北北部种植的马铃薯陆续进入采收期。为保证贮藏品质,应在茎叶枯黄时采收,此时为生理成熟期,最佳收获期多数为8月中旬至9月上中旬。马铃薯采收期不严格,可根据市场需要,早采早销,也可延迟采收,但最迟应在温度降到 7℃马铃薯停止生长前完成采收工作,5℃左右完成入库工作,以免发生冷害,影响贮藏效果。早期死秧的马铃薯,更应及时采收,并应在休眠期结束前完成入库,否则马铃薯贮存、销售时易出芽,造成品质降低甚至失去商品性。
关注商品性
长芽的马铃薯
长期贮藏发生腐烂的马铃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