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智慧是无限的。在原始社会,人们使用以物易物的方式,交换自己所需要的物资,比如一头羊换一把石斧、一把盐换一只兔子、一根石棒换一张虎皮等等,物物交换的方式促进了物流,扩大了贸易,促进了社会的发展,物物交换从古沿用至今。
我小的时候,也是充分地感受到了物物交换的乐趣。麦芽糖儿总是在麦子秋收后进村子,用新鲜的麦子做出来的麦芽糖片儿,白白脆脆的,非常诱人。小贩儿挑着麦芽糖担子,扁担上挂一个铜陵,叮叮当当进村了。孩子们听见这个声音,都飞出家门,围着麦芽糖儿打转转。那时候,农村人手里没有几毛钱,但玉米、麦子、豆子啥的还是能匀出来一碗的。大人们都不会让孩子们失望,只是多少的问题了。
白白脆脆的麦芽糖片儿,嚼一口脆生生甜丝丝的。吃这个糖有个诀窍,就是要速战速决,稍微一耽搁,融化的糖就粘到了牙上,拉成了丝,三拉两拉的就拉出了口水,小伙伴们笑的喘不上气。
我们最爱拿麦芽糖逗奶奶,奶奶就剩下两三颗牙了,我们拉住奶奶,给她嘴里塞进去一小块麦芽糖儿,奶奶干瘪的嘴扭来扭去地嗦着,最后全部都粘在了她仅有的两三颗牙上。奶奶又气又笑地跳着小脚追着打我们。
渐渐地,麦芽糖儿也随着生活条件的好转,在形状和内容上不断的变化,片片状的、圆球球的、长条条的、花花绿绿的、加了花生和瓜子仁的、加了麻子的,更好看了,嚼起来也更脆了更香了。只是进村里物物交换的小贩少了,全都摆在了街面上用钱买,少了很多的乐趣。
现在偶尔还能看到小贩骑着自行车兜售,但已没有了小时候物物交换的乐趣了,也没有购买的*了,更多的是唤起留存在心底的甜丝丝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