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所言的仁在生活中的运用
(作者:冯少华)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这就是孔子所言的仁。平时的生活起居,应做到端庄恭敬;处理事情的时候,应认真负责,有敬业精神;与人交往,应诚心诚意,忠心耿耿。恭、敬、忠,是孔子认定的做人之最基本要求,是儒家衡量品德水平的最起码标准,是儒家德育教育的伦理道德。
做为人,既要守规矩,又要敢创新。一撇一捺,为人字。既要能撇得开,又要能捺得住。撇与捺是对立统一,既要放得开,又要收得住;有舍方有得,既要会放弃,又要懂坚守。只撇不捺,做人没原则、分寸;只捺不撇,为人太计较、拘谨。只有撇与捺互补,才能演绎精彩的人生。
恭、敬、忠,是做人的行为准则与底线。言行举止,必须遵循场域所制定的礼仪规则,以礼待人,不放纵自己,不意气用事。只有贤者、智者,才可能越过边界去过之;只有愚者、不肖者因能力所限而不及。越过彼此边界去帮助他人,以高位心态去施舍同情,都是背道而驰地瞎忙。
以恭、敬、忠为边界,敢于自我革命,不断挑战个人的短板,按道的标准调适自己禀性,努力提升思想境界,用能量的眼光去看气、观心,才能做到人生的收放自如,才能化危为机地把坏事变为好事。就如苦字,倘放不开,竖不撇开,就变不成若字;名字,若收不住捺,就成各字。
修已、处世、待人,需要的是以出世之心行入世之事的精准动念,需要的是修心调性、修已待人、立身处世的独自反省,需要的是立足于整体和长远效益最大化的积极运筹,需要的是惟道是从、以戒为师、帮助他人的果敢行动,需要的是随缘积德、主动聚能、悄然布场的自我成就。
礼敬诸佛,以恭敬心对待任何人,是融入社会的窍门。合道的待人处世风格,恰当得体的言谈举止,自觉地遵循礼仪,总能给人留下好印象,并逐渐得到他人的认同。先做人,后做事。之所以会失败,是做人的不成功。能否成事,不仅体现在决策执行上,还可能表现在言行举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