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约前313-前238),战国末期赵国思想家、教育家,名况,字卿。曾游学于齐,后三为稷下学宫祭酒。继赴楚国,由春申君用为兰陵令。后著书终老其地。李斯、韩非都是他的学生。
荀子批判和总结了先秦诸子的学术思想,对古代唯物主义有所发展。他肯定了自然运行法则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政治上主张礼法兼治,王霸并用,坚持“正名”之说,强调封建等级制,反对世袭制。经济上提出强本节用、开源节流和“省工贾、众农夫”等主张。所作散文说理透辟,结构谨严。著有《荀子》。
作品导读《劝学》是一篇论说文,是《荀子》一书的第一篇。本文通过对学习的意义、作用、方法和态度等方面进行论述,使人们认识学习的重要性,勉励人们努力学习;并能使人们懂得学习必须坚持不懈、用心专一的道理。全文分四段:第一段阐述本文的中心论点;第二段讲学习的意义;第三段讲学习的作用;第四段讲学习的方法和态度。全文说理深入,结构严谨,是我国古代教育史上的传统名篇。
课文译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