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度
【造字本义】用手测量、量长度
【推导提示】“ 度 ”本义为“ 量长短”,引申出“计算”和“量长短的标准”之义。心里“计算”表达为“推测,揣度”;由“ 标准 ”则引申出“尺度”,进一步又引申出“法度、制度”。
【词语例举】
度长絜大:度:推测,估计;絜大:用绳子量物体周围的长度。比量长短大小,以便找出差距。
审时度势:审,仔细研究;时,时局;度,估计、揣度;势,发展趋势。观察分析时势,估计情况的变化。是说人的主观能动性能分析利用条件达到活动的最佳效果。
【例句详解】
读音一:dù
(1)名词
①计量长短的标准
宁信度,无自信也。(《郑人买履》)
——宁可相信所量的尺寸,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②限度
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论积贮疏》)
——生产是有季节的,而使用却没有限度,那么物资一定会很快耗尽。
乐盘游三驱以为度 《谏太宗十思疏》限度
――游乐忘返地打猎时,就要想到古人说的“一年三次”田猎作为限度。
③制度,法度
内立法度,务耕织。(《过秦论》)
——对内设立法令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④气度,常态
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荆轲刺秦王》)
——事情发生得突然,没有料到,(群臣)全都失去了原有的气度。
(2)量词,次,回,个
崔九堂前几度闻。(《江南逢李龟年》)
——在崔九的堂前也有几次听到你的乐曲。
(3)动词
①谱写,创制(歌曲)
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姜夔《扬州慢》)
——我内心感到悲怆,感慨扬州的今昔变化,于是自己创制了这首曲子。
②过
春风不度玉门关。(《凉州词》)
——春风吹不过玉门关。
秋月春风等闲度 《琵琶行》
――轻轻地度过了多少个秋夜春天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木兰诗》
――行军万里奔赴战场作战,翻越关隘和山岭就象飞过去那样迅速。
读音二:dúo
(1)动词
①丈量,量度,计算,
即量腹而食,度足而居,吾以知其必不敷矣。(《治平篇》)
——就算是计算着肚子分配吃的,计算着身量分配住处,我也能知道那是一定不够用的了。
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孟子》
――用称称过,这样之后才知道物体的轻重;用尺量过,这样之后才知道物体的长短。
②推测,估计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
——估计我到了军中,你再进去。
【助记小故事】
宋妻往市买鞋,途遇小涧,一跃度(越过)之,至市方忆忘度(尺码),徘徊几度(次)欲反.度(考虑)之再三,则度(估计)其夫脚之大小,未成,反家,其夫见妻空反,以为玩乐无度(限度),责其不知以脚度(衡量)鞋之大小。后人度(创作)曲词讽之,以为其家如国,无法度(法度),岂不谬哉?
22、非
【造字本义】左右两翼相背。
【推导提示】“非”本义为“不对的,不合理的”。作动词时即“认为不对”。词义是否定的,故而虚化为否定副词。
【词语例举】
非辜:①无罪;②指无罪之人。
非望:①非分的想法;②非所希望。
非笑:讥笑。例句:尝闻此君而非笑之。
大是大非 非亲非故 非我族类 今非昔比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物是人非 为非作歹 面目全非 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习非成是:对某些错误事情习惯了,反以为本来就是对的。
泥古非今:拘守古代的而否定当今的。形容崇尚陈规旧法,贬低新鲜事物。
文过饰非:用漂亮的言词掩饰自己的过失和错误。文、饰:掩饰;过、非:错误.
【例句详解】
(1)动词
①讥评,责难,认为不对,反对
是已而非人,俗之同病。(刘开《问说》)
——认为自己正确,别人不对,这是世俗的通病。
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逍遥游》)
――世上的人们都赞誉他,他不会因此越发努力,世上的人们都责难他,他也不会因此而更加沮丧。
②用在判断句中,相当于“不是”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
——人不是生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难问题呢?
此物故非西产(《促织》)
――这东西本来不是陕西出产的。
遇不可,必达其志,决非偶然者。《段太尉逸事状》
――遇到不能赞同之事,一定要实现自己的主张,决不是偶尔这样做。
③无,没有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劝学》)
——站在高处招手,臂膀没有加长,但远处的人也能看得见。
材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硃、猗顿之富也。(《过秦论》)
――才能不及普通人,没有孔子、墨子的贤德,也没有陶硃、猗顿的富有。
(2)形容词,不对的,错误的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归去来兮辞》)
——实际上我走上迷途并不太远,已经觉悟到如今退隐是正确的,而以前出仕是错的。
(3)名词,错误
以是为非,以吉为凶。(《战国策·楚策》)
――把正确的当成是错误的,把吉利的当成是灾祸。
(4)副词
①多用在叙述句、描写句中,相当于“不”
汝非徒身当服行,当以训汝子孙,使知前辈风俗云。(《训俭示康》)
——你不仅自己应当履行节俭,还应当用这个道理教育你的子孙,让他们知道前辈的风俗啊。
②除了,除非
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赤壁之战》)
——除了刘备以外,没有可以抵挡曹操的人了。
【助记小故事】
唐有二人,一老一少,席间论陈涉灭秦,老者曰:陈涉非(没)有兵家之能而灭秦。少者非(反对)之,曰:此言非(错误)也,陈涉胜于民心也。
23、复
【造字本义】復:造字本义:出城门后返回;有夹层的衣服。
【推导提示】“复”的本义是“回来”“返回”。故又引申“回复”(话回来)“报复”(行为的回来)“还原”(返回不就是回到原处?)。虚化为副词即“再、又”。
【词语例举】
髀肉复生:因为长久不骑马,大腿上的肉又长起来了。形容长久过着安逸舒适的生活,无所作为。
无以复加:不可能再增加。指程度达到了极点。(含贬义)
周而复始:周:环绕一周:复:又。转了一圈又一圈,一次又一次地循环。比喻事物的循环。
故态复萌:故态:老脾气,老样子;复:又;萌:发生。指旧的习气或毛病等又出现了。
万劫不复:佛教称世界从生成到毁灭的一个过程为一劫,万劫就是万世的意思。指永远不能恢复。
【例句详解】
(1)动词
①回来
昭王南征而不复。(《左传·僖公四年》)
——昭王远行南方却没有回来。
②恢复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师说》)
——从师的风尚不能恢复,(由这里)就可以知道了。
③回答
不敢出一言以复。(《送东阳马生序》)
——不敢说一句话来回答。
④报复
(伍员)谓申包胥曰:“我必复楚国。”(《左传·定公四年》)
——伍员对申包胥说:“我一定要报复楚国。”
⑤通“覆”,遮盖,盖上
复之以掌,虚若无物。(《促织》)
——用手掌把它盖住,觉得手心里空空的,好像没有什么东西。
(2)形容词
①夹层的,双层的。
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孔雀东南飞》)
——用红罗做的双层的床帐,四个角上都挂着香囊。
②繁复,重复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山水一重一重的出现,前面似乎无路可走了,可是走过柳树茂密,山花鲜艳的地方,意外的又看到一个村庄。
(3)副词,再,又,还
诸将吏敢复有言当迎操者,与此案同。(《赤壁之战》)
——各位将军官吏如有再敢说应当投降曹操的,就和这个书案一样。
【助记小故事】
天启年间,皇上好蟋蟀。江南成名找之,至一大观园,其中亭台楼阁。池水逶迤,水复(重叠,繁复)荡漾,成名掷一石子,波浪顿生,顷之,又复(恢复)如初。前行,一老人见之,问其话,成名不敢出言以复(答复),后老人自言因找蟋蟀至此,成名乃与之言,偕往求蟋蟀。得一,成名以其小,劣之。试令之与鸡斗,无不胜者。两人喜,相约明日复(再)往。
24、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