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财经APP记者 吴文婷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长期不温不火的微视,最终还是动用了微信的力量。
近日,腾讯微视内测“发布30秒朋友圈视频”的功能。获得内测资格的用户可在微视发布界面勾选“同步到朋友圈(最长可发布30秒)”按钮,将最长30秒的视频同步到朋友圈。
在短视频赛道上,微视其实早在2013年便着手布局,不过一年之后却陷入沉默,甚至一度退场。这些年,其到底错过了什么,如今返场是否还能抢占一席之地?
绑定微信
目前,用户可通过三种方式获得微视30秒朋友圈视频内测资格:一是有资格的好友可发送解锁视频给其他好友,二是资格解锁视频会在首页随机刷新出现,三是在微视搜索框搜索关键词“30秒”或者“30s”,获取内测资格的特定视频。
而获得内测资格的用户可在微视发布界面勾选“同步到朋友圈(最长可发布30秒)”按钮,将最长30秒的视频同步到朋友圈。此外,微视还配套上线了多款照片、视频模板,以降低拍摄门槛。
要知道,在此之前,几乎所有的短视频平台都不能突破微信的封锁将视频分享至朋友圈。腾讯的说法是,为保障用户隐私安全,避免过度营销造成对用户的*扰等等。
不过,从这次微信为微视“开绿灯”来看,封锁并非一视同仁。腾讯将微视深度绑定微信,狙击对手的计划越发明显。有来自抖音的人士对时代财经表示,“就是冲着抖音来的。”对此说法,截至发稿前,腾讯方面尚未回应。
纵观腾讯在短视频赛道多年的驰骋,可谓“起了大早,赶了晚集”。
早在2013年,腾讯就开始着手布局短视频领域,推出了主打8秒短视频的微视。开局之初,其对微视颇为重视,也曾大手笔的邀请了李敏镐和范冰冰等明星为微视拍了一则电视广告。
数据显示,2014年春节期间,微视的日活跃用户一度高达4500万人,除夕至初一共有数百万人通过微视发布、观看拜年短视频,总播放量达上亿次。一时之间,风光无限。
然而,2014至2017年期间,微视却陷入了“沉默”。这段时期恰好是国内短视频行业“野蛮生长”的关键期,抖音、快手、火山小视频等一批短视频产品在这一阶段出现并快速崛起。
微视真正败下阵来是在2017年3月。彼时,腾讯发表声明,称将在4月10日正式关闭微视。
不过,腾讯不甘于就此认输,2018年4月份,微视又带着30亿元的高额补贴重回短视频战场。随后,再以短视频APP矩阵之势对竞争对手发起挑战。
前路悬疑
在互联网分析师于斌看来,早期腾讯对视频不够重视,侧重点在游戏而不是视频,尽管后期加重了对短视频的流量扶持,但是先机已失,挽回无望。
错失了先机就意味着错失了红利。QuestMobile在今年5月8日发布的《中国移动互联网2019春季大报告》,该报告中数据显示,2019年2月,短视频行业的月活跃用户规模为8.2亿,首次突破8亿大关;3月,月活用户为8亿,同比增长42.2%,但环比下滑2.4%。
另一方面,于斌对时代财经指出,后期微视对内容的把控、以及商业化感觉一般,所以用户还是喜欢刷抖音和快手。如今短视频领域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微视商业模式并没有创新,靠补贴来吸引用户创作vlog,商业化在探索而没有更长久可持续的模式,入不敷出,所以遗憾地说微视只是腾讯阻击竞争对手的战术产品,而不是战略性产品。
这一点体现在数据上。根据《QuestMobile中国移动互联网2018半年大报告》显示,抖音最新公布的数据是日活突破1.5亿,而微视日活仅为347.3万,双方相差了50多倍。
而在Apple store上,双方的下载量和评分也存在差距,抖音至少有1970万次下载,评分为4.9;快手至少有251万次下载,评分为4.8;而微视只有至少10.4万次的下载,评分为4.6。
微视也在想尽一切办法引流,先是从今年春节一直延续至今的红包雨,再到4月份与创造营合作,上线了主题互动视频以及为学员加赞的功能;5月初更新了UI界面设计、升级了交互体验、推出了泡泡贴功能。现在,微视更是放出了大招,同步30秒视频到朋友圈。
界面新闻曾援引的分析人士说法认为,问题在于,腾讯微博的例子已经能够证明,尽管腾讯可以为微视输送流量,提供资源,但是,本质上如果还是在用竞争对手的那一套逻辑去做产品,最后大概率也就是拖一拖对方后腿,一款防御型的产品不可能做到对竞品取而代之。
互联网分析师葛甲则告诉时代财经,目前微视动用微信的力量足以证明其危机感。自家的产品当然要“开绿灯”,但一旦“开绿灯”,就足以证明通过正常的手段,微视是竞争不过别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