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各地在冬至时有不同的风俗,“北方食饺、南方吃粑,冬至狗肉香天下”,是至今还在流传的冬至风俗。
在我国广大地区,流传着“冬至饺子夏至面”的习俗,特别是在北方地区,这一习俗传承千百年至今未变。每年农历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
而在我国南方的很多地区,冬至则有着吃汤圆的习俗。 古人曾有诗云:“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这里的“圆”意味着“团圆”“圆满”。因此对于南方人来说冬至吃汤圆,象征家庭和谐、吉祥。汤圆象征天圆,吃汤圆意为祭天。冬至吃汤圆又叫“冬至团”。
在不少地方,冬至有吃羊肉的习俗。人们纷纷在冬至这一天,吃羊肉以及各种滋补食品。现在山东滕州一带,人们会在冬至前给长辈送诸如羊肉等礼品,家家都要喝羊肉汤,图个好兆头。
而不少地区在冬至这天则有吃狗肉的习俗。
在江南水乡,有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相传,共工氏有不才子,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但是,这个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饭,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
在浙江宁波的传统习俗中,番薯汤果是冬至必吃的美食之一。“番”和“翻”同音,在宁波人的理解中,冬至吃番薯,就是将过去一年的霉运全部“翻”过去。汤果,跟汤团类似,但个头要小得多,而且里面没有馅。
在浙江杭州,冬至这天人们吃的是年糕,而且他们一日三餐吃的年糕都是不同的,早上吃的白糖拌年糕,中午吃的是炒年糕,晚上吃的就是年糕汤了,意思就是年年长高的意思。
在我国台湾还保存着冬至用九层糕祭祖的传统,用糯米粉捏成鸡、鸭、龟、猪、牛、羊等象征吉祥中意福禄寿的动物,然后用蒸笼分层蒸成,用以祭祖,以示不忘老祖宗。同姓同宗者于冬至或前后约定之早日,集到祖祠中照长幼之序,一一祭拜祖先,俗称“祭祖”。
广西的壮族冬至吃南瓜饭,此与北方冬至吃水饺、馄饨的寓意相同。并且,南瓜饭的营养价值很高,能清火去热,对糖尿病、肝病等均有一定的疗效。
广西玉林人过冬至,几乎家家必包米粽,一些当地人干脆叫冬至为“米粽节”。
玉林米粽以精盐、南乳、豉油、五香粉等为调料,再选以猪肉、海味、绿豆、荷包豆、粟子、花生等作馅,熬熟后香味四溢,是玉林人最喜欢吃的一种食品之一。冬至吃米粽还有“糯米补气”的说法,寄寓了劳动人民补益力气,以待来年的朴素愿望。
还有些地方,人们在冬至节前要理发。有句顺口溜:“担冬担矮小,担年担富贵”。意思是,如果头发没有修理,就“担”着头发(即“顶着头发”)过冬的话,就不会长高,会变得矮小。如果“担”着头发过年,就能富贵。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康鹏,图片来自网络)
下载齐鲁壹点客户端,关注本壹点号——说古谈今,就能查阅以前的文章并能第一时间看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