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体育 >

守株待兔里面的农夫犯了什么错误(守株待兔为什么农夫被宋国人耻笑)

来源:原点资讯(www.yd166.com)时间:2023-10-25 22:34:18作者:YD166手机阅读>>

五蠹第四十九 / Chapter 01

守株待兔里面的农夫犯了什么错误,守株待兔为什么农夫被宋国人耻笑(1)

设想这么一个场景。

假如有一天你在商场里闲逛,突然捡到一张写明了可以兑奖的购物小票。你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到服务台兑奖,谁知生活就是这么让人着迷,你竟然抽中了一万元的现金。

那么问题来了,你会因此而辞掉现有的工作,从此全心全意地守在商场里,期待好运的再次降临吗?

作为一个有着基本科学素养的现代人,面对这样一个滑稽而可笑的问题,大概都会对提问者报之以恻隐之同情。

但在战国的童话宇宙中,在被地图炮群嘲为愚痴者大本营的宋国,还真就出现了这样一个愚蠢的农夫,恰好就犯了一个类似的错误。

话说这位农夫原本也是勤勤恳恳的老实人。他经营着大约一百亩的农田,每天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一年下来大体上都能有不错的收成。

农田里有一段暴露出地面的树根,虽说不怎么美观,可每当身体劳累或者需要用餐的时候,靠在上面纳凉休憩也实在巴适得很。

但有那么一天,农夫正顶着烈日辛勤劳作,也不知道从哪里突然蹿出一只兔子,慌里慌张地跑到农田里,然后“Duang”的一声撞到树根上,直接把脖子撞断死掉了。

农夫白白捡了一只兔子,于是就拿回去烹煮,与妻子儿女一道美美地饱餐了一顿,一家人和乐美满、其乐融融,开心得不得了。

这原本是好事一桩,但吃饱之后农夫的心态却发生了变化。他总想着这种事情既然能发生第一次,就一定会有第二次、第三次……从此以后,每天都能在树根旁捡到一只兔子,那该多好啊!

对于这种可以不劳而获的好事,几乎所有人都在头脑中有过幻想。但幻想归幻想,现实归现实,“美梦成真”毕竟也只是一种美好的祝福。因此人们在完成了颅内体操之后,大都会回归现实继续劳作,至于那个美好的梦想,就让它随风飘散吧!

可我们这位宋国的农夫就不一样了。他很有一股较真的劲头,非要用亲身经历验证一下“美梦成真”是否真的就难以实现。于是从这一天开始,农夫再也不劳动了,他把耕田用的耒丢到一边,一门心思地守在树根旁,就等着有不长眼的兔子接二连三地送上门来,让自己过上肉食者的逍遥生活了。

现实的经验告诉我们,天上从来不会掉馅饼,更不会天天掉兔子。兔子撞在树根上,这是概率极其微小的异常事件,正常情况下几乎不会发生。而且就算是有一大批兔子果真想不开了,总想着要了结自己的生命,它们也不会因为一段不起眼的树根就放弃整个森林。

结果可想而知,农夫自然再也等不到死兔子,而当事情传开之后,所有的宋国人都会耻笑他的愚蠢。

没错,这就是连幼儿园的小朋友都耳熟能详的寓言故事:《守株待兔》。

这则故事出自韩非作品的第四十九篇《五蠹》,是最能集中反映韩非思想的代表作。

题目里的“五蠹”,简单地翻译过来就是“五种蛀虫”,表明文章的主旨,就是要揭露并批判“五种像蛀虫一样破坏法治、危害国家的群体”

至于这五种群体的构成,韩非分别将其称为:学者、言谈者、带剑者、患御者和商工之民。

所谓的“学者”指专精于古代学说、主张复古政治的知识分子,按照通常的解释,主要包括儒家的学士。

但这种理解并不全面,韩非所批判的“学者”,实际上包含了法家之外的一切学派。

这些学派的主张各有偏重,有的推崇复古,有的偏重仁义,有的尊崇贤德。这些词汇在传统道德中都是高尚的标志,是人格修养的理想境界。

韩非并不怀疑这些价值观的正确导向,但却并不认为它们会对国家政治产生什么有益的影响。相反,在韩非看来,在当今战国时代推崇复古理想,主张仁义道德还会败坏国家法治,对现实政治和世道人心也会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因此都是有害的。

而在这诸多的学派之中,儒家和墨家的影响尤其恶劣,对法治的破坏也最为严重,自然也就成了重点批判的对象。

其次要说到的是“言谈者”,也即是靠嘴皮子吃饭的人,通常指游走于列国朝堂上的纵横家。

不过,文中韩非在批判“言谈者”时,也提到了以清高自居的道德之士,以及家藏管商著作的崇法之士。尽管其中有些人政治观念与韩非类似,但由于他们只重空谈、不修实务,只会纸上谈兵,却不懂付诸实践,只想凭借着伶牙俐齿谋取高官厚禄,却并不指望对国家作出什么贡献,因此也同样是有害的。

所以,被归类为“五蠹”之二的“言谈者”,实际上也包含了所有以空谈来换取爵禄的人,也可以归属于任何一个学派。

他们与“五蠹”之首的“学者”最大的区别在于,“学者”更倾向于理论研究,走的是专家路线;而“言谈者”更倾向于为官入仕,走的是政治投机路线。尽管他们也有自己的学术主张,但这些主张大都只是敲门砖,并不是真正的理想追求。

以上的两种“蛀虫”,对韩非的政治理想和世道人心的影响最恶劣,造成的后果最严重,也是韩非重点批判的对象。在全文18个段落中,韩非差不多用了15段的篇幅来讨论其危害。而与另外三种“蛀虫”有关的内容,就要简略很多了。

第三种蛀虫叫“带剑者”,顾名思义就是指那些仗剑走天下的游侠刺客。

这些人或多或少都与墨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文章对“带剑者”进行批判的片段,被糅合在了“学者”有关的内容当中。

第四种“患御者”,指因害怕打仗的人,这些人为了逃避兵役,想方设法投靠在豪门之下充当门客和徒役。

第五种“商工之民”,指的是游离于农业生产之外的人,既包括字面所指代的商人和手工业者,也包括没有正经营生到处游手好闲混饭吃的无业游民。

在韩非看来,这五种人会像蛀虫一样蠹坏国家的法治、败坏社会的风气,因此必须严禁他们的活动,甚至必要时应加以消除。

为了论证这五种群体对国家政治的危害,文章抽丝剥茧、钜细靡遗,详细论述这些群体之所以会出现,他们的观点之所以盛行的原因,同时用严密的逻辑推理,展示出他们是如何破坏法治、败坏风俗的。尤其是为了批判儒墨学者的复古理想,文章大量穿*有关历史进化观和法治的主张,内容十分庞杂,信息含量很大,想要认真解读其实很不容易。

为了便于理解,我们姑且把文章18个段落划分为六个部分。其中前三个部分包含了11个段落,主要意图是要揭露儒家墨家等派“学者”对法治的危害。

这里的难点在于,无论是儒家还是墨家,它们都有一套精细庞杂的理论体系,而且也正如韩非所言,各个学派内部也并非是铁板一块。

比如儒家在孔子去世之后,就分化为八个不同的派别,有子张之儒,有子思之儒,有颜氏之儒,有孟氏之儒,有漆雕氏之儒,有仲良氏之儒,有孙氏之儒,有乐正氏之儒,每个派别都有不同的中心思想,而且都认定自己才是正宗的儒家,其余各派都是歪理邪说。

墨家在墨翟去世之后,也分化为是三个派别,有相里氏之墨(秦墨),邓陵氏之墨(楚墨),相夫氏之墨(齐墨),这些支系之间也都互不认同,都认为自己才是正宗,让人看了实在头疼,根本理不清头绪。

在朝堂这样一个特殊的场合,在游说君主这样一个特定情境下,韩非陈述观点的时间总是有限的,不可能长篇大论、面面俱到,把各家各派的主张都拿出来批判一遍。因此如何用最简明的话语取得游说的效果,让当政者对儒墨学说产生警惕和排斥之心,这就很考验进言者的理论素养和论述功底了。

而在韩非看来,无论是儒家、墨家还是道家,也无论是儒家墨家道家的哪一个分支,有一个核心的气质是永远不会变的,那就是崇古复古的保守主义思想。

比如孔子最推崇的古代圣贤是周公,所以“克己复礼”,一心想要将世界拉回到周公所规定的框架中去;墨子追求苦行,所以把古代主持治水工程的大禹当成了精神信仰;老庄学派向往古代“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所以把三皇五帝时期的政治作为最高追求;而生活在战国中期的孟子,受时代风气的影响,在论述观点时总是“言必称尧舜”。

这些人无论是真心向往也好,是借古讽今也罢,总而言之在他们的论证过程当中,经常会把某位古代圣贤当成是道德楷模,然后再通过对古代圣贤的粉饰来阐述自己的思想。

除此之外,儒墨等学派还有一个共同的政治追求,是讲求仁爱

不同之处在于,儒家的“仁爱”是以家族血缘为基础的“等差之爱”,所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一个人首先要爱护自己的父母子女,然后再推己及人,将这份爱推广到周围的亲戚、朋友、乡党、国人乃至于全天下的所有人。后世儒家知识分子也正是在这个逻辑的引导下,才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样一种循序渐进的理想情怀。而墨家学派则主张“兼爱”“尚同”,他们反对儒家那种有差别的爱,提倡平等的爱,希望所有人都能像爱护自己一样,不分国家,不分贵贱,一视同仁地爱护全天下所有人。

因此,韩非接下来要做的,就是要抓住重点、抓住实质,从各家各派的底层逻辑下手,从他们共同的精神气质下手,以儒墨学派“复古”和“仁爱”这两个核心点为抓手,直接点明其理论观点的有害性。

接下来,我们要谈到的第一部分内容,就是韩非针对儒墨学派崇古复古思想所展开批判。

这部分一共包含4个段落,韩非以进化论历史观为理论基础,深入分析古今社会的重大差异,论证了儒墨两家复古理想的局限性,提出“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的理论,认为治国方法应随时代而发生相应的变革,这样才能顺应时代的需要,实现“无事则国富,有事则兵强”的功效。

那么,韩非究竟是如何论述的呢?

栏目热文

守株待兔里那个农夫为什么被笑话(守株待兔课文原文)

守株待兔里那个农夫为什么被笑话(守株待兔课文原文)

——胡宪章/文“守株待兔”出自韩非的《韩非子·五蠹》,讲述了宋国的一个农夫,在地里干活时,看见一只兔子飞奔过来,撞在树桩...

2023-10-25 22:19:30查看全文 >>

农夫为什么要守株待兔(守株待兔农夫告诉我们的道理)

农夫为什么要守株待兔(守株待兔农夫告诉我们的道理)

守株待兔,这个家喻户晓的成语故事,其背后所蕴含的智慧远超过故事本身的寓意。从历史的长河中,我们可以找到这个故事的原型,而...

2023-10-25 22:29:42查看全文 >>

守株待兔为什么会受到人们嘲笑(守株待兔为啥会被人笑话)

守株待兔为什么会受到人们嘲笑(守株待兔为啥会被人笑话)

有一个宋国人在耕田,田里有一节露在外面的树根。一只兔子跑过去,碰在树根上,折断了脖子死去了。从此那个人就丢下农具,守在树...

2023-10-25 22:41:37查看全文 >>

守株待兔的农夫犯了什么错误(守株待兔农夫被嘲笑的原因是什么)

守株待兔的农夫犯了什么错误(守株待兔农夫被嘲笑的原因是什么)

1 、 (对错题) 2018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

2023-10-25 22:44:32查看全文 >>

守株待兔为什么农夫被宋人笑话(守株待兔农夫为什么会被宋人笑话原文回答)

守株待兔为什么农夫被宋人笑话(守株待兔农夫为什么会被宋人笑话原文回答)

从前有一个宋国的农夫,平时种田为生,他的田地里有一截树桩。有一天,一只兔子跑过来,不小心撞到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死了。于...

2023-10-25 22:04:44查看全文 >>

守株待兔里的农夫为什么被嘲笑(守株待兔中的农夫错在哪)

守株待兔里的农夫为什么被嘲笑(守株待兔中的农夫错在哪)

“守株待兔”这个成语在小学就听过, 而这个故事用于批判那些不知变通,死守教条的思想方法。但是啊!兔子确实喜欢撞树,这是一...

2023-10-25 22:40:34查看全文 >>

守株待兔的农夫是个什么样的人(守株待兔里面的农夫是怎样的)

守株待兔的农夫是个什么样的人(守株待兔里面的农夫是怎样的)

嗨,大家好,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故事是:守株待兔,等待机遇和思考智慧守株待兔的传说守株待兔,是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中的一个经...

2023-10-25 22:20:43查看全文 >>

守株待兔为什么成为国人笑柄

守株待兔为什么成为国人笑柄

从某种角度说,出生在春秋时期的宋国,是一件令人郁闷的事。是的,宋国是商朝之后,于周为客,可以不纳贡,可以行老礼儿,遵奉当...

2023-10-25 22:29:49查看全文 >>

两个数相除的商也叫两个数的比值(余数是5)

两个数相除的商也叫两个数的比值(余数是5)

知识点2(一)比的基本概念1.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2.比值通常用分数、小数和...

2023-10-25 22:35:26查看全文 >>

两个数相除叫什么(二年级除法和乘法的关系)

两个数相除叫什么(二年级除法和乘法的关系)

除法、分数、比三者之间联系密切,只有充分理解了三者之间的关系和区别,才能更好的学习把握比的知识。第一:比的定义。两个数相...

2023-10-25 22:35:46查看全文 >>

文档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