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体育 >

运动训练学中训练原则包括哪些(运动训练的方法体系包括哪些)

来源:原点资讯(www.yd166.com)时间:2023-11-22 14:24:15作者:YD166手机阅读>>

◎ 双11特惠,限时拼团中...

接着前几天整理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版),比较重要的名词解释。

今天接着整理的是《运动训练学》相对重要的109个名词解释,主要参考2000年人体版辅助参考2012版。供小伙伴们参考学习。(PS:如需要PDF版,私信学长微信wenyeren获取)

1. 竞技体育

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

2. 运动竞赛

是在裁判员主持下,按统一的规则要求,组织与实施的运动员个体或运动队之间的竞技较量,是竞技体育与社会发生关联,并作用于社会的媒介。

3. 运动员选材

运动员选材是竞技体育的开始,是挑选具有良好运动天赋及竞技潜力的儿童少年或后备力量参加运动训练的起始性工作;

4. 运动训练

是竞技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5. 运动成绩

是运动员参加比赛的结果,是根据特定的评定行为对运动员及其对手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发挥状况的综合评定。

6. 竞技水平

运动员所具备的竟技能力在比赛中的表现。

7. 比赛名次

是运动成绩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比赛结果都必须分出名次;

8. 运动员竞技能力非衡结构的补偿效应

运动员竞技能力构成因素中某种素质或能力的缺陷,可由其他高度发展的素质或能力在一定范围内予以弥补和代偿,使其总体竞技能力保持在特定的水平,这种现象称为运动员竞技能力非衡结构的补偿效应。

9. 竞技状态

为了在重要比赛中创造优异的成绩,运动员总是为求通过科学的训练与安排,使自己在训练中获得的竞技能力最充分的准备,在比赛中最大限度地动员机体的潜力,把自己在训练中获得的竞技能力最充分地发挥出来,创造优异的成绩。运动员参赛的准备状态,叫做竞技状态。

10. 竞技能力

即指运动员的参赛能力。由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以及心理能力所构成,并综合的表现于专项竞技的过程之中。

11. 运动训练规律

是指运动训练系統内部各构成因素之间,以及它们与系统外部各相关因素之间在结构和功能上的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12. 运动训练原则

是依据运动训练活动的客观规律而确定的组织运动训练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是运动训练活动客观规律的反映,对运动训练实践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13. 竞技需要原则

即指根据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及运动成绩的需要,从实战出发,科学安排训练的阶段划分及训练的内容、方法、手段和负荷等因素的训练原则。

14. 动机激励原则

是指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激发运动员主动从事艰苦训练的动机和行为的训练原则。

15. 有效控制原则

是指要求对运动训练活动实施有效控制的训练原则

16. 系统训练原则

是指持续地、循序渐进地组织运动训练过程的训练原则。

17. 周期安排原则

是指周期性的组织运动训练过程的训练原则。

18. 适宜负荷原则

是指根据运动员的现实可能和人体机能的训练适应规律以及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需要,在训练中给予相应量度的负荷,以取得理想训练效果的训练原则。

19. 区别对待原则

是指对于不同专项、不同的运动员或不同的训练状态、不同的训练任务及不同的训练条件,都应有区别的组织安排各自相应的训练过程,选择相应的训练内容,给予相应的训练负荷的训练原则。

20. 直观教练原则

是指在运动训练中运动多种直观手段,通过运动员的视觉器官,激发活跃的形象思维,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培养运动员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运动员竞技水平的训练原则。

21. 适时恢复原则

是指及时消除运动员在训练中所产生的疲劳,并通过生物适应过程产生超量恢复,提高机体能力的训练原则。

22. “三从一大”训练原则

是指从难、从严、从实战需要出发,科学的进行大运动量训练的训练原则。

23. 运动训练方法

是在运动训练活动中,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完成训练任务的途径和办法。

24. 运动训练手段

是指在运动训练过程中,以提高某一竞技运动能力、完成某一具体的训练任务所采用的身体练习。

25. 模式训练法

是一种按具有高度代表性的规范式目标模型的要求组织和把握运动训练过程的控制性方法。

26. 程序训练法

是按照训练过程的时序性和训练内容的系统性特点,将多种训练内容有序且逻辑性地编制成训练程序,按照预定程序组织训练活动,对训练过程实施科学控制的方法。

27. 分解训练法

是指将完整的技术动作或战术配合过程合理的分成若干环节或部分,然后按环节或部分分别进行训练的方法。

28. 完整训练法

是指从技术动作或战术配合的开始到结束,不分环节或部分,完整地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29. 重复训练法

是指多次重复同一练习,两次(组)练习之间安排相对充分休息的练习方法。

30. 间歇训练法

是指对多次练习时的间歇时间做出严格规定,使机体处于不完全恢复状态下,反复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31. 持续训练法

是指负荷强度较低、负荷时间较长、无间断地连续进行练习的练习方法。

32. 变换训练法

是指变换运动负荷练习内容、练习形式以及条件,以提高运动员积极性、趣味性、适应性及应变能力的训练方法。

33. 法特莱克训练

是一种以发展有氧代谢系统为主、适当发展有氧与无氧代谢系统混合供能能力的耐力训练方法。

34. 循环训练法

是指根据训练的具体任务,将练习手段设置为若干练习站运动员按照既定顺序和路线,依次完成每站联系任务的训练方法

35. 比赛训练法

是指在近似、模拟或真实、严格的比赛条件下,按比赛的规则和方式进行训练的方法。

36. 周期性单一练习手段

是指周期性重复进行单一结构动作的身体练习。

37. 混合性多元练习手段

是指将几种单一结构的动作混合进行的身体练习。

38. 固定组合练习手段

是将多种练习手段依固定形式组合的身体练习。

39. 变异组合练习手段

是指在多元动作结构下,将多种练习手段依变异形式组合进行的身体练习。

40. 运动员体能

指运动员机体的基本运动能力,是运动员竟技能力的重要构成部分。

41. 运动素质

是指机体在活动时所表现出来的各种基本运动能力,通常包括力量、耐力、速度、柔韧和灵敏等。

42. 力量素质

是指人体神经肌肉系统在工作时克服或对抗阻力的能力;

43. 最大力量

是指肌肉通过最大随意收缩克服阻力时所表现出来的最高力值;

44. 相对力量

是指运动员单位体重所具有的最大力量。

45. 快速力量

是指肌肉快速发挥力量的能力,是力量与速度的有机结合。

46. 力量耐力

是指肌肉长时间克服阻力的能力。

47. 动力性等张收缩训练

人体相应环节运动,肌肉张力不变,改变长度产生收缩力克服阻力的训练;

48. 静力性等长收缩训练

在身体固定姿态下,肢体环节固定,肌肉长度不变,改变张力克服阻力的练习方法。

49. 速度素质

是指人体快速运动的能力。

50. 反应速度

是指人体对各种信号刺激快速应答的能力。

51. 动作速度

是指人体或人体某一部分快速完成某一动作的能力。

52. 移动速度

是指人体在特定方向上位移的速度。

53. 速度障碍

速度提高到一定程度时,常会出现进展停滞、难以提高的现象,称为速度障碍。

54. 耐力素质

是指有机体坚持长时间运动的能力

55. 有氧耐力

是指机体在氧气供应比较充足的情况下,能坚持长时间工作的能力。

56. 无氧耐力

是指机体以无氧代谢为主要供能形式,坚持长时间工作的能力。

57. 柔韧素质

是指人体关节在不同方向上的运动能力以及肌肉、韧带等软组织的伸展能力。

58. 动力拉伸法

是指有节奏的、通过多次重复动作的练习使软组织逐渐的被拉长的练习方法;

59. 静力拉伸法

先通过动力拉伸缓慢的动作将肌肉等软组织拉长,当拉伸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要暂时静止不动,使这些组织得到一个持续被拉长的机会

60. 灵敏素质

是指在各种突然变换的条件下,运动员能够迅速、准确、协调的改变身体运动的空间位置和运动友向,以适应变化着的外环境的能力

61. 运动技术

即是完成体育动作的方法,是运动员竟技能力水平的重要决定因素。

62. 身体姿势

指在动作过程中,身体或身体各部分所处的状态及身体各部位在空间所处的位置关系

63. 动作轨迹

指在做动作时,身体或身体的某部分所移动的路线。

64. 动作时间

指完成动作所需要的时间,包括完成动作的总时间和各个部分的操作时间;

65. 动作速度

指在单位时间里身体或身体某部分移动的距离;

66. 动作力量

指在完成动作时,身体或身体某部分克服阻力所用力的大小,是人体内力和外力相互作用的结果;

67. 动作速率

指在单位时间内同一动作重复的次数。

68. 动作节奏

指在完成动作过程中的时间特征。

69. 协调能力

是指运动员机体不同系统、不同部位和不同器官协同配合完成技术动作的能力,是形成运动技术的重要基础。

70. 技术环境

是指运动员(队)周边相关群体的整体技术水平。

71. 直观法

指在技术训练中,借助运动员的各种感觉器官,使运动员建立起对练习的表象,获得感性认识,帮忙运动员正确思维、掌握和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的一种常用的训练方法;

72. 语言法

指在技术训练中,运用各种形式的语言,指导运动员学习和掌握技术动作的训练方法。

73. 完整法

是指运动员从技术动作的开始姿势到结束姿势,完整地进行练习,从而掌握技术的训练方法;

74. 分解法

是指把完整技术动作按其基本环节,分成若干个相对独立的部分,使运动员分别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75. 想象法

指在练习前,通过对技术要领的想象,在大脑皮层中留下技术痕迹,然后在练习中激活这些痕迹,使技术动作完成得更为顺利和正确的一种训练方法。

76. 表象法(念动法)

指运动员在头脑中对过去完成的正确技术动作的回忆与再现、唤起临场感觉的训练方法。

77. 减难法

指在技术训练中,以低于专项要求的难度进行训练的方法;

78. 加难法

指在技术训练中,以高于专项要求的难度进行训练的方法;

79. 技术风格

是指某运动员或运动队的技术系统,区别于其他运动员或运动队的技术系统的、较为成熟和定型化了的、经常表现出来的特征;

80. 运动技术评价

是指对于运动技术的掌握或完成状态予以描述和评定的活动。

81. 竞技战术

指在比赛中为战胜对手或为表现出期望的比赛结果而采取的计谋和行动;

82. 战术观念

指对比赛战术概念、战术价值功效及运用条件等进行认识和思维后产生的观念;

83. 战术指导思想

指在战术观念影响下,根据比赛具体情况提出的战术运用的活动准则。

84. 战术意识(战术素养)

指运动员在比赛中为达到特定战术目的而决定自己战术行为的思维活动过程;

85. 战术知识

指关于比赛战术理论及实践运用的知识,有经验性知识和理论性知识两种形态;

86. 战术形式

指战术活动中具有相对稳定的形态和结构的行动方式;

87. 战术行动

指为达到特定战术目的而采用的动作、动作系列或动作组合。

88. 战术能力

指运动员(队)掌握和运用战术的能力,是运动员(队)整体竞技能力水平的重要构成部分。

89. 战略决策

指对参加一次比赛的全局性问题所进行的决策。

90. 制胜规律

是指在竞赛规则的限定内,教练员、运动员在竞赛中战胜手、争取优异运动成绩所必须遵循的客观规律;

91. 制胜因素

对专项运动成绩有决定性影响的因素成为制胜因素。

92. 个人战术行为

指运动员在战术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个人行为;

93. 运动员心理能力

指运动员与训练竞赛有关的个性心理特征,以及训练竞赛的需要把握和调整心理过程的能力,是运动员竟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94. 意念训练法

是指运动员有意识地、积极地利用头脑中已经形成的运动表象或充分利用想象进行训练的方法。

95. 诱导训练法

是指在训练中采用有效刺激物把运动员心理状态引导到某事物或方向上去的训练方法,可为顺利完成训练与比赛任务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

96. 模拟训练法

是指模拟设置未来比赛中可能出现的条件进行的训练;

97. 运动智能

是智能中的一种,是指运动员以一般智能为基础,运用包括体育运动理论在内的多学科知识参加运动训练和运动比赛的能力;

98. 全程性多年训练计划

对运动员从开始接受基础训练,达到个人运动竞技水平的高峰,到停止参加经济训练活动的整个训练过程的设计与规划。

99. 区间性多年训练计划

多年训练全过程中的每一个特定的时间区域,都构成一个区间。对两年以上的一个特定时间的训练过程的设计。

100. 高原现象

在专项提高阶段的训练中达到较高水平之后,会出现竞技水平停滞不前,甚至略有下降的现象;

101. 一个训练的大周期

与运动员竟技状态的形成、保持和消失三个阶段相对应,分别组织准备时期、比赛时期和恢复时期的训练,并把这一循环称之为个训练的大周期;

102. 单周期安排

全年训练按一个完整的大周期组织实施。

103. 双周期安排

全年训练按两个完整的大周期组织实施;

104. 多周期训练安排

按3个以上大周期组织全年训练的过程。

105. 身体训练课(体能训练课)

是通过多种多样的训练手段和方法,发展运动员的一般和专项运动素质,提高和保持体能水平。

106. 动作基本结构

由动作基本环节和环节之间的顺序构成,也可称为技术的微观结构。

107. 木桶模型

是指借用“木桶理论”解释运动员竞技训练内容的相互关系,用木桶中所盛的水平面的高度表示运动员的总体竞技水平,各个木片的长度则代表不同的子能力,即体能、技能、心理能力的发展状况。

108. 积木模型

用代表不同竞技子能力的不同颜色的小方块堆成一个大积木,代表运动员综合的竞技能力。不同颜色的小方块可做个别的调换,而大积木的体积,即综合竞技能力的水平保持不变。

109. 双子模型

由“木桶效应”和“积木模型”组合而成的既强调竞技能力各因素的整体性、整合性,又注重各因素的“互补性”的“复合”结构模型称为“双子模型”。两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共同反映和表述着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构成状态。

最后,请允许我们广而小告之下,24体育时政热点解析课程将于2023年11月10日正式上线,并陆续更新......

运动训练学中训练原则包括哪些,运动训练的方法体系包括哪些(1)

栏目热文

运动训练的定义及主要特征(运动训练体系的主要特点)

运动训练的定义及主要特征(运动训练体系的主要特点)

完整电子版资料下载请上葵才学习网1、百度葵才学习网 2、在首页搜索框中输入田麦久即可会员免费下载哦内容简介本书是田麦久《...

2023-11-22 14:09:27查看全文 >>

运动训练计划的阶段划分(运动训练学周训练计划的制定)

运动训练计划的阶段划分(运动训练学周训练计划的制定)

大家好,欢迎来到秃头体育考研。今天我们要给大家讲的是运动训练计划。运动训练计划的制定与实施是运动训练过程的中心环节,它贯...

2023-11-22 13:43:38查看全文 >>

运动训练计划的制定主要依据是(运动训练学年度训练计划制定步骤)

运动训练计划的制定主要依据是(运动训练学年度训练计划制定步骤)

可能的考点,体育热点解析课程,扫码查看第15题:简述制订运动训练计划主要依据及其基本内容;推荐理由:运动训练计划相关考点...

2023-11-22 13:37:05查看全文 >>

运动训练的直接目标和最终目标(运动训练的目标是什么)

运动训练的直接目标和最终目标(运动训练的目标是什么)

接下来的课程主题是 0.3 锻炼计划编制。锻炼计划编制为了达到最佳的健身效果,制定合适的锻炼计划至关重要。这不仅涉及决定...

2023-11-22 13:59:55查看全文 >>

论述运动训练的基本框架(运动训练学理论的基本构成笔记)

论述运动训练的基本框架(运动训练学理论的基本构成笔记)

大家好哇,我是老郑学长,体育考研379分,全网同名 。 对体育考研初试、复试、调剂、择校备考等都有一定研究,带领数百名...

2023-11-22 13:36:24查看全文 >>

制定运动训练计划的主要依据(运动训练学年度训练计划制定步骤)

制定运动训练计划的主要依据(运动训练学年度训练计划制定步骤)

你们的健身计划是否制定正确?有很多人在制定健身计划的时候对自己过于苛刻,从而导致训练计划无法完成,又或者是努力健身,却效...

2023-11-22 14:14:43查看全文 >>

运动训练学训练计划的基本内容(运动训练周训练计划包括什么)

运动训练学训练计划的基本内容(运动训练周训练计划包括什么)

运动训练计划内容主要包括运动频率、 运动时间。 运动的选择。动作顺序。负荷和重复次数。完成组数。组间休息训练方法等要点。...

2023-11-22 13:49:07查看全文 >>

说明运动训练方法的基本分类(运动训练具体操作方法共有八个)

说明运动训练方法的基本分类(运动训练具体操作方法共有八个)

连续锻炼法可以采取连续锻炼法,大家运动的时间长一点儿,强度低一点儿。比如,大家可以进行慢速跑这种运动,一次运动一个小时,...

2023-11-22 14:10:04查看全文 >>

含氯消毒液使用后需要注意什么(含氯消毒液的正确用法)

含氯消毒液使用后需要注意什么(含氯消毒液的正确用法)

秋冬季是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做好消毒工作可以有效降低感染风险。那么,日常消毒该怎么做呢?手消毒这样做1. 勤洗手,做好...

2023-11-22 14:10:52查看全文 >>

姜子牙和哪吒的导演是不是一个人(姜子牙和哪吒两部电影什么联系)

姜子牙和哪吒的导演是不是一个人(姜子牙和哪吒两部电影什么联系)

提起春节档三个字感觉很遥远,但掐指一算也只有三个多月时间了,截止到11月9日,根据平台数据,已经超过十部电影定档2020...

2023-11-22 13:48:38查看全文 >>

文档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