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理论依据:《中医内科临床治疗学》、《黄帝内经解集》、《中国针灸学》
论岐黄之道,谋苍生之福,欢迎各位读者。
今天这篇文说,咱们来和您聊聊,如何知道一个人的肝不好。用什么方法?当然是祖国传统医学的诊断方法。深挖祖国传统医学的宝贵经验,然后广播于世人,这是本订阅号矢志不渝的目标。
现在,我们告诉您,一个肝郁气滞、肝经不调的人,很有可能在小腿内踝侧之上5寸处左右,和小腿肚子相邻部位,摸到一个连一个,仿佛小珠子一样的疙瘩。这样的人,往往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总腰痛。
为什么这么说呢?现在,让我们把目光投向《素问》中的《刺腰痛》篇。这篇经文里面,古人重点介绍了对腰痛一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其中有一段话是说:“厥阴之脉令人腰痛,腰中如张功弩弦,刺厥阴之脉,在腨踵鱼腹之外,循之累累然……”。
就是说,足厥阴肝经也会令人腰痛。腰痛的时候,腰部筋肉紧张,如张弓拉箭一般。这个时候在小腿踝内侧之上,邻小腿肚子(外形似鱼腹)处会触摸到一个连一个小疙瘩,像珠子一样。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局面呢?
其实,经文里所说的“在腨踵鱼腹之外”,指的就是足厥阴肝经的蠡沟穴附近。这个穴位,乃是足厥阴肝经的络穴,沟通肝胆二经经气。它对肝胆二经经气的变化,感受明显。所以肝经有疾,会体现在此处。
而这样的人,往往又连带腰疼。这是因为,肝经气血不畅,和腰痛之间,的确有密切关系。这样的人,多肝郁气滞。肝肾同源,经脉相通,故而肝气郁滞,则肾气不调。腰为肾之府,于是发为腰痛。由于肝脉分布在胁肋,所以这类腰痛患者,多肋下疼痛,身体转摇不能。疼痛表现为窜痛,今天这里疼,明天那里疼,揉一揉,改善气滞的局面,疼痛感会有所减轻。痛处觉得有些胀,主要就是胀痛。整个症状,随着情绪的变化而变化、加重。肝郁肝属木,脾属土,肝木克伤脾土,所以发作的时候,食欲特别不好,不想吃饭。
这样的腰痛患者,应该密切关注自己的情绪了。是不是情绪压抑、精神压力偏大,导致肝郁气滞。长此以往,身体会不堪重负的。
总而言之,咱们平时若感觉情绪不畅,兼具腰痛的,不妨用手仔细摸摸,是不是蠡沟穴附近有小疙瘩。如果有,古人的办法是“刺之”。我们普通人当然不能这么做,我们就去揉按,已疏通肝经气血。这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