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这个概念,心理学家有着不同的界定。如果从心理学的理论来说,人格就是各种心理特性的总和,也是各种心理特性的一个相对稳定的组织结构。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都会影响着一个人的认知、情绪和行为。
这个心理特性,指的是哪些方面呢?比较复杂,涉及方方面面。
比如有的人记忆力强,善于记住数字,一看就能把数字背下来;还有的人擅长沟通,语言表达能力是他的特点,公开场合下演讲他都能表现出众,富有感染力。每个人身上与众不同的地方,都可以是一个人心理特性的独特之处。
同时,这些特性也会彼此交织,相互影响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虽然它并不能直接观察得到,或者准确地去评价他,但可以表现在行为中,展现其独特的精神风貌。
例如一个官员,他非常廉洁,大公无私,有人向他行贿他都不收,这个就是他人格的体现,让人一看就知道这个人一定很正直。
当然,人格也会受到环境的影响,一个人的人格必然会反映出他生活的状态,受教育、文化特点的熏陶,一个人的人格形成也会存在社会制约。在教育良好的环境里,他学习就能学得好,以后能上大学;如果从小在贫穷的环境里,学习一直没法稳定,那么就很难获得成就。
在这过程中,人格会有形成的多样性,有些人会奋发图强,力争在这样的环境里脱颖而出,以后变得更好;但有些人就会堕落,会走向邪路。既然社会对我不公,那我会去报复社会,甚至走向犯罪的深渊。
环境与人格之间是相互影响的,缺一不可,具有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一。
说到这里,就有一个现象需要引起重视,人格障碍。人格障碍是心理学上的术语,也是生活中较为常见的现象。当个体存在某种广泛的、缺乏弹性却长期稳定的内心体验和行为模式,就可以被诊断为人格障碍,而且人格障碍还有临床显著的痛苦或功能障碍。
例如,一个依赖型人格障碍的患者会有强烈的依赖性,会拒绝独处的行为,在伴侣离开之后会不断寻找新的对象,只要身边没有人陪着自己,就会感觉不适,必须有一段关系才能让自己的情绪稳定。
边缘型人格障碍,害怕被抛弃,常有认知歪曲以及冲动的行为做法,自我形象和情绪不稳定,认知会有非黑即白、极端的思维,常常会导致亲密关系的破裂,很难有稳定的关系。
相比其它症状,人格障碍的特点是长期形成的僵化和扭曲的人格模式,认知、情绪和行为上都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存在适应不良的情况,让人觉得难以相处,会感觉古怪。
人格这东西,它绝不是自己感悟或者别人灌输那么简单,一片空白的白纸,别人怎么样,他就能获得相似的状态,很大程度上他也跟生理现象有很大关系,大脑损伤、病变或者异常,也有可能导致人格产生剧烈变化。
这个东西就像鸡生蛋、蛋生鸡一样,是永远无法论证的话题。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也没有人解释清楚。
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人格这东西的形成是多方面造成的结果。自身生理、社会环境以及教育等过程,逐渐发展起来的状态。它既可以塑造,也能随着生活的不断发展而产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