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夫是成熟的中年男人,按理说应该庇护老母亲,但是和好友木部发生肢体冲突后,他惊慌失措,夺路而逃,直接躲到了老母亲身后。
这个细节在影院引起观众会心一笑,一个男人不论平时多么逞强,永远是母亲眼中的孩子,我们遇到突然状况常会感叹“我的妈呀”,说明了对母亲的依恋是人类的本能。
后来母子一起吃饭,母亲没有煮饭,在桌前和清酒,她感叹:“我切菜觉得刀很重,我老了,我害怕的不是何时会死,而是害怕什么事儿都要人照顾,我一直希望这一刻还没到。”
母亲这句话传达的其实是“寿则多辱”的传统思想,这个思想在东亚文化里根深蒂固,我们俗话中的“久病床前无孝子”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但听一个老母亲自己说,多少是有些唏嘘的。
三、一部有态度的作品,处处展现温情,但温情背后全是犀利的发问当然,如果影片紧紧聚焦在家庭关系上,那这部影片无非就是一部普通的家庭片,一碗温吞的心灵鸡汤。
导演山田洋次是有更大的野心,他想通过主角一家的悲欢离合,来表现整个日本的社会心理,这部电影就像一把手术刀,切开了整个日本社会的一个剖面。
这种野心在前两部曲中都表现出来了。
2008年的《母亲》,故事背景是上世纪40年代,当时日本深陷在战争的泥淖之中,主角一家生活在极其压抑的社会氛围之中。
2015年的《如果和母亲生活在一起》,故事的背景是美国向日本投下核弹,主角的儿子死于非命,3年后突然回到家中,带着无限的怨念和母亲交谈。
而2023年的这部《你好,妈妈》,故事背景放在了现代,看似岁月静好,其实整个日本国民的心态更加压抑。
战后的日本一直活在对战争的恐惧之中,很多影视作品都表现了这种核阴影的恐慌心理。
比如:我们熟悉的哥斯拉电影,哥斯拉的设定就是一只遭遇了核辐射的变异蜥蜴 ,这只怪兽在电影中毁天又灭地其实就是一个很明显的核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