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意中翻翻老港产片,总有那么几部令人毛骨悚然。想起当年的年少无知,在录像厅中被各路“限制级”港产片吓得半死,特别是那些上世纪90年代出品、带有敏感标签的港产CULT片,一次次冲击了我幼小的心灵。
当时被吓得不浅是实话,但回过头来看,这些影片并不只是单纯的追求血腥暴力的感官刺激,而是以一种过激的视觉呈现方式,表达对人性邪恶面的愤怒与无奈。所以,他们才会被奉为经典,被一代又一代的观众回味、解构和评论。
第一次认识香港电影演员黄秋生还是在1993年上映的电影《八仙饭店之人肉叉烧包》,那时他年纪轻轻,却挑战一个时而变态凶残、时而老实巴交的*人狂魔。
说起邱礼涛,以前只知道他是香港现实主义题材的大师,却也拍了《人肉叉烧包》这样的CULT影片,想来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CULT片也是一种现实吧。
创作来源:真实发生的灭门悬案本片的创作灵感来源于曾经轰动一时的澳门八仙饭店灭门惨案。
1985年,路人在澳门的黑沙环发现了数个人体残肢,因此惊动警方。此后,警方得到线索,直指八仙饭店店主一家九口及一名员工的失踪案,随后饭店现任老板黄志恒被警方控制。
根据线索,警方确认了八仙饭店共有10人失踪,但由于黄志恒一直拒绝招供,直到其在狱中割腕自*警方都没有找到死者遗体,最终让本案成为一桩悬案。
由于失踪者和黄志恒都来自八仙饭店,因此,民间流传其将失踪者的尸体肢解做成猪肉包子。这就是香港本土化的《八仙饭店之人肉叉烧包》的“前缘”。
以现在的眼光来看,《八仙饭店之人肉叉烧包》是一部成本低廉、制作粗俗、平铺直叙、一味追求血腥暴力的劣质影片,但黄秋生创造的变态*人狂形象实在太过经典,影片的戏虐、荒谬和黑色幽默,表现出总是特立独行、不求取悦观众的邱礼涛,以令人作呕的变态、凶残为背景,对人性、社会进行的深刻反思。
角色塑造:黄秋生最经典的银幕形象《八仙饭店之人肉叉烧包》中,黄秋生拿捏精准、收放自如的演技获得观众和评委的一致认可,凭借本片让初出茅庐的他捧得了第13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主角。
黄秋生也成为香港电影史上首位凭限制级影片夺得影帝殊荣的演员。此后,他一路平步青云,接拍数部经典港产影片,成为香港影坛中最具实力的男演员之一。
片中,黄秋生饰演的男主黄志恒,在来到澳门之前就已经命案在身,可谓是名副其实的亡命徒。为此,黄秋生将男主塑造成一个平日里憨憨傻傻、不苟言笑、一脸纯真的普通人。
一方面,这是为了和后面疯狂*戮时面露狡黠微笑的变态*人狂形象进行对比,另一方面,也表现出男主逃亡中谨小慎微、生怕惹事被警方抓获的性格特点。
对于片中大篇幅的*戮、强奸、肢解戏份,黄秋生在内心表现上处理得比较独到,演出了男主把活生生的人当成猪狗牲畜的变态心理,这种满足于喜悦*戮带来的快感,被黄秋生很多不经意的肢体动作和细节释放出来,巧妙的传给观众。
凶残的*掉包括儿童在内的受害者,并进行肢解、剔骨之后,男主还别出心裁的将剥下来的人肉,做成肉馅包在包子里,交给包括警察在内的客人们吃。
不明真相的人吃到了人肉,这不仅表现出男主极度残忍的性格,更是点名了男主“一人犯案、绑架社会”的反社会心态。
到了影片最后,观众们害怕的不是残臂断肢的血腥和被包成包子的人肉,而是黄秋生饰演的男主对*人、肢解的麻木不仁,对人性沦丧的满不在乎。
本片中,邱礼涛突破了当时同类港产片中,专注于一味追求血腥暴力带来的视觉冲击力,特意将男主被警方抓获后的关押过程,作为本片的重头戏和感情宣泄点。
观众在警察、狱友甚至护士对男主一波接一波的肉体摧残中,释放着对这个变态*人犯的愤怒、唾弃,甚至恨不得自己动手,观众和演员们仿佛共同进行了一场“人人得而诛之”的庞大盛宴。
然而,津津有味品味电影的观众们或许没有注意到,这种对男主的极端愤恨,转化而来的报复心理,其实也是有违人道的人性之恶。